L8-11《蘭亭序》用字分析03
21引
21,「引」字。序号0506。左邊是奮筆勢三開,右旁一豎,縱勢。如果把整個字看作一個筆勢,那就是奮筆勢四開,一次移位。但我一向反對長運,長運一次處理的節點多,比較難,分成了兩個筆勢就成了短運,寫起來比較容易。左右兩旁的起筆,賊毫的筆痕很清楚,有三處,雖然很細,但再放大照片上可以看見,王羲之沒有把賊毫拔下來,藝高膽大,足以駕馭。
有兩處小圈動作可注意一下,一豎起筆是三面換,箭頭所指處凹下去一點,是因為手腕向左引起的。一豎寫完,手腕應該在左,可以略回右扶一扶筆心,然後再次手腕向左回右,所謂「驟衄」。以前說過,紅箭頭所指的地方會缺一塊,等于做了踆鋒動作的前一半,很标準的頓筆收。這些都是小圈用筆動作,小圈動作就那麼幾種,主要在線條兩頭,要練到非常熟練。
弓
「弓」作為部首,在行書中如果下面有鈎趯,就不能像剛才那樣當作一個奮筆勢了。取勢上部是奮筆勢,下部是鈎裹勢,或者上部是奮筆勢一開,下部是曲鈎勢。
但草書中沒這樣麻煩,僅用一個曲鈎勢。如草書「引」字,這是行草不同的地方。簡言之,「弓」作為部首,行書取兩個筆勢,草書隻用一個筆勢。懷素小草《千字文》把行書寫法混在草書中,草法不嚴謹,學草法不要學懷素。
22文(字)
有兩個,序号是2209,2808。2209兩個筆勢:上面是鳥雛勢,下面是交争勢,草書中常用這寫法。智永《千字文》關中本草書「文」字,第一勢是豎筆勢一開,跟鳥雛勢隻差一個鳥頭。二級課程26課講過,鳥雛勢是乙字形變過來的,有鳥頭、鳥脖子和鳥身,跟豎筆勢不同。智永《千字文》真書「文」字,上面用撇橫瞑人勢。2808是真行,上面一點一橫奮筆勢,下面也取交争勢。
23日
23,「日」字,序号0802。取勢很簡單,先寫豎筆勢移位,後寫兩橫奮筆勢。
24水
24,「水」字。序号0512。「水」字三個筆勢:中間是蟹爪勢,左邊是屈頭勢,右旁是交争勢。跟智永《千字文》中的真書「水」字相比,取勢一樣,所以《蘭亭序》這字接近于真書。行書牽絲來往經常寫出來,真書往往隐藏使轉痕迹。
請注意王羲之在左邊長撇下寫了個趯,通常是沒有的,很明顯他是想收一收筆鋒。下一筆的起筆有很長的牽絲,跟這個趯不聯,其意圖是壓住筆鋒,不讓他散開。左邊加了趯,你可以認為這是獅口。
如果不想寫真行,可以套用草書寫法。智永《千字文》草書「水」字,中間還是蟹爪勢,左邊用奮筆勢,右旁用豎筆勢,很好記。行書完全可以用這寫法,是為草行。「水」當作部件在一個字的下面,如「漿」,行書和草書寫法也相同。
25世(字)
有兩個,序号是1202,2609。兩個字第一勢橫豎豎相同,奮筆勢,第二筆勢處理不同,1202是鳥雛勢,2609豎橫是兩個筆畫,豎筆勢。「世」字都是橫豎直線,不容易變化,集王羲之《金剛經》有個寫法,一豎縮短、一豎伸長,看上去更加靈動,是不是?集王羲之《金剛經》是以骨線為主的,杜甫說「書貴瘦硬方通神」,跟《蘭亭序》比較,《蘭亭序》柔和,《金剛經》瘦硬。
26以(字)
有七個,兩個近于真書,是為真行,序号是0507、1903。左邊三角形是玉函化勢,右旁是交争勢。其餘五個近于草書,或直接用草法,序号是0708、1002、1008、1806、2703。草書左邊是鐵圍勢演化過來的,可看七級課程第9課。
27古
27,「古」字。序号2004。這個字取勢容易,上面是十字勢,下面「口」是豎筆勢。這也是全部橫豎組成的字,如果想變化,「十」字的一豎,可以和下面「口」字左豎打通寫,如集王羲之《聖教序》中的「古」,這樣一來,取勢變成十字勢加奮筆勢。
28可
28,「可」字。序号1103。「可」字起筆有點奇怪,第一橫起筆起了兩次,這是紙張不平引起的,11行頭三個字都受紙脊影響。書家用紙通常都折行,有時還要折格,折痕會形成紙脊,通常随手抹平就開始寫。萬一遇到未抹平的地方,或再次用手抹平,或下筆後用筆鋒去壓平,「娛」一橫就屬這種,而第三個「可」字起筆壓一下還是不平,幹脆退一步,讓開紙脊,重新起筆。「可」字分兩個筆勢:第一個奮筆勢移位,第二個玉鈎勢。
29右
29,「右」字。序号0505。「右」字兩個筆勢,第一瞑人勢,先撇後橫,這是右手,草書課程18課講過。第二勢「口」,豎筆勢。王羲之這個字寫的雄厚,其他人沒法比。
集王羲之《金剛經》「右」字
集王羲之《金剛經》中,「右」有些變化,有一個拉長了,把「口」放低一些,壓扁一些,比大的「口」好看,這些裹束和結字時要考慮的。還有一個「口」,作節耳化勢,增加了弧線和點,也屬于巧思。
30外
30,「外」字。序号1311。左邊是飛帶勢,右旁是倚人勢。王羲之這個字寫得很飛動,後人臨本差很多,我已經說過幾次,所謂褚遂良摹本應該是臨本,而且臨寫水平也不敢恭維,你對照一下就知道。
31左
31,「左」字。序号0504。「左」字在草書課程18課和「右」一起講過,第一勢筆順和「右」字相反,先橫後撇,可以視為瞑人倒筆勢,這長撇就是左手小臂。第二勢下面的「工」字,奮筆勢移位。最後一橫收筆,有一塊墨漬,顔色稍淡,不是用筆。在集王羲之《聖教序》中,「左」還有一個寫法,下面的「工」橫豎橫,可以排列為另一種形狀。
左
在王羲之《二謝帖》中,「左」還可以這樣寫,先取十字勢,再加奮筆勢。這十字勢就是橫、撇變化過來的。宋徽宗草書《千字文》中的「立」,和「左」太相近,草書「立」上下分為兩個筆勢:上面是點橫奮筆勢,下面是上字形豎筆勢,如孫過庭這樣。智永草書「立」是變式,把頭上一點和中間兩點連寫,成七字形,下面一橫獨立且拉長,七加一就是立,不會看成「左」字。
32未
32,「未」字。序号2205。取勢很簡單,奮筆勢,顧盼勢。第二橫起筆,和剛才的「可」字一樣,受紙脊影響,是兩次下筆接在一起的。
33 永
33,「永」字。序号0101。王羲之這個「永」,不是張旭
「永」字八法的寫法,前面講過,王羲之那時「永」字八法還沒有誕生,所以你拿張旭「永」字八法跟這個對比,差異很大。如第一點不是右側點,入紙後手腕向左挫,挫筆收。一橫不是尖鋒趯,王羲之用的是側鋒線。一鈎沒有先踆鋒,所以筆鋒散了。一捺不是一波三折,一路戰行,這裡隻是一抹,收筆是側鋒橫掃。「永」是《蘭亭序》第一個字,王羲之在試用這支舊筆,所以會有散鋒等問題出現,《蘭亭序》散鋒地方很多。整個字就取勢而言,第一點取左側勢,然後中間三筆是鈎努勢,左邊跟「水」字一樣取屈頭勢,右旁撇捺交争勢。
34 生
34,「生」字。序号2008、2310。「生」字行書、草書取勢相同,先寫馬樁勢,然後下面加一個兩橫奮筆勢。這兩個「生」字哪一個好?注意圈眼不要多,2008上下有兩個圈眼,2310下有三個,可能是為了變化。減少圈眼的方法,有好幾種:通常箭頭所指右邊這個圈眼是抹去的,空白為零。還有如智永所書,斷開牽絲,不斷就生成圈眼了。紅箭頭所指的地方也會形成圈眼,2008有,2310沒有,空中飛渡,智永是把圈眼空白填掉了,幾乎感覺不到。我們讀帖,要把這些細微的地方都讀懂,自己下筆就知道應該怎麼做。還有,智永第一筆豎點厚實雄壯,用足三分筆,你把它改細了就不好看,這樣下筆是要有點膽氣的。
35 由
35,「由」字。序号2111、2502。二級課程25課,我們定義過「巾」字屬于馬樁勢,「由」字左右外框,加中間一豎就是「巾」字〔形〕,所以「由」字第一勢是馬樁勢,然後兩橫是奮筆勢。
36 目
36,「目」字。序号1004。剛才講過「日」字,這兩個字筆勢是否一樣呢?看起來好像差不多,關鍵是箭頭所指處有沒有趯?複合筆勢是單一筆勢的組合,而單一筆勢就是「永」字八法這八筆,如果有趯,就是多了一筆,會引起筆勢變化。「日」字箭頭所指處近于直角,一豎左邊線自上而下,頓筆收後沒有做其他動作,可以判定一豎下面沒有趯。「目」字不同,箭頭所指處自下而上是斜線,可以判定,豎筆收尾後再加了趯。
所以「日」字外框是豎筆勢移位,「目」字多了一趯,這是鈎裹化勢。鈎裹勢本來是「右包左」,因為可以斜放,也可以直放,所以二級課程第10課确定「上包下」是鈎裹化勢。外框确定後,餘下裡面的橫畫,就是奮筆勢。
37 亦(字)有四個,序号0706、2009、2501、2802。四個字取勢一樣,先寫鳥雛勢,下面是連波勢。王羲之寫鳥頭,真是非常生動,有些人說這是鵝頭,跟他平時愛鵝,看鵝有關。2802這個「亦」字起筆破鋒了,看起來好像鳥頭仰天張開了嘴,形象可愛。破鋒是沒有辦法學的。但起筆似鳥頭可以學。
38 仰(字)有三個,序号0812、1112、1803。筆勢是立人勢,奮筆勢,節耳勢。
39 列(字)有兩個,序号0601、2510。0601左邊是飛帶倒筆勢,以前講過。右旁本來是「刀」,隸變為一豎加蟹爪勢,王羲之取鈎裹勢來表現。2510左邊是歹字形飛帶勢,右旁取長短兩豎筆。長豎下面沒有鈎趯,所以這是豎筆勢。
40 合
40,「合」字。序号2202。筆勢是交争勢,奮筆勢。很多人寫一捺,最後很小心地收出一個尖來,其實有尖無尖無所謂,《蘭亭序》很多捺不收尖。
謝謝,下一課繼續。
本節要點:
- 《蘭亭序》用字#21-40分析。
- 引、文、日、水、世、以、古、可、右、外、
- 左、未、永、生、由、目、亦、仰、列、合。
複習思考:
- 今天講了20個字,如果包括重複的,一共36個。請臨寫這36個字,注意怎樣取勢,先寫出大圈中線,逐步加粗。
- 《蘭亭序》0401「有」字,第三勢是奮筆勢還是鐵鈴勢?0412最後一勢你認為是什麼筆勢?
往日内容: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08-《蘭亭序》概覽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09-《蘭亭序》用字分析01
黃簡講書法:八級課程行書篇10-《蘭亭序》用字分析02
談談小楷的特點:《朱子治家格言》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兩種》作品集-序。什麼是真書以及有什麼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