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張陽 黃睿 李濤
圖/醫院提供
來自河南駐馬店的54歲趙阿姨由于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疼痛不斷,行走不便,日常起居也需要家人照顧。随着疾病發展,趙阿姨已經出現下肢肌肉的癱瘓,還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
經過多方打聽後,趙阿姨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就診,葉記超副教授結合趙阿姨的情況,為她實施了微創椎間孔鏡手術。術後第二天,恢複良好的趙阿姨就順利出院了。
葉記超副教授(右一)正在為患者進行微創手術
長期被腰椎間盤突出“折磨”,卻因基礎病不敢手術據趙阿姨回憶,自己近兩年都過得不太舒坦,由于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每天站着也疼,坐着也疼,躺着也很痛苦,就連翻個身都十分難受,還需要家人照顧日常起居。
為了治好這個老毛病,趙阿姨在當地醫院多次就診,醫生告訴她,她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病情嚴重,腰椎間盤突出巨大并重度向上遊離,常規的脊柱内鏡手術并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盡快進行開放手術治療。
趙阿姨表示,自己病情越來越嚴重,已經出現下肢肌肉的癱瘓,如果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馬尾綜合征),急需手術治療。可另一方面,因為自己基礎疾病多,擔心手術風險大,這讓她感到左右犯難。
患者腰椎MRI提示,L4/5椎間盤突出并向上3度遊離,繼發椎管狹窄
經多方打聽,得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的葉記超副教授擅長脊柱微創手術。于是,趙阿姨懷着一絲緊張和滿腹期待來到廣州就診。
微創手術取出病變髓核組織,術後6小時可下床活動葉醫生接診後,結合趙阿姨的病史、查體及影像學檢查結果,計劃在局部麻醉下為趙阿姨實施微創椎間孔鏡手術。
6月28日,手術如期進行,手術耗時1小時。術中取出大量壓迫神經的病變髓核組織,手術切口僅有8毫米。術後6小時,在醫生的鼓勵下,趙阿姨戴着腰圍就可以離床活動,沒有明顯不适。術後第二天,恢複良好的她就出院回家了。
出院三周後,趙阿姨腰疼腿疼的症狀幾乎全好,右踇趾背伸力量也接近正常。“最近我吃得好、睡得香,生活基本恢複正常,感覺自己很快就可以加入廣場舞隊了。”趙阿姨開心地說道。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間孔鏡微創手術成首選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引起腰腿痛的疾患,好發于20-50歲年齡段者,目前有年輕化趨勢。
“有相當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以經過保守治療,通過卧床休息、鍛煉、藥物和理療等治療措施達到症狀緩解的目的。但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或腰腿痛反複發作影響生活的話,就需要手術治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科唐勇教授指出,常見的手術指征包括:
1、經正規保守治療後,症狀不緩解。
2、保守治療有效,但勞累後反複發作,影響生活及工作。
3、部分首次發病的患者,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4、受壓神經根支配的肌肉出現肌力減退者。
5、合并大小便失禁的馬尾神經綜合征者需緊急手術。
6、合并椎管狹窄者。
那麼,椎間孔鏡微創手術有什麼優勢?葉記超副教授指出,椎間孔鏡手術适合于幾乎所有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包括上腰椎和下腰椎的突出,後外側型、椎間孔型、極外側型和中央型突出,以及突出物向下、向上的移位的情況等。
“這種術式具備創傷小、術後恢複快、花費少、手術安全性高等優點。在各種複雜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上,結合靶向穿刺技術的椎間孔鏡手術依然可以成為首選治療方案。”葉記超副教授介紹,像趙阿姨這樣椎間盤巨大突出并重度遊離,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的開放手術創傷大、風險高,而用椎間孔鏡微創手術,靶向穿刺、精準定位,在不影響神經根的情況下,将緻壓物全部取出,徹底解放神經,實現創傷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