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三
小時候學地理,說是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是海洋,隻有29%的面積是陸地。而陸地上,差不多又有七成都是山地。那時候生活在内陸的小縣城的小村莊,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海,目力所及的老遠才能看到山,所以,怎麼也想不明白,明明是這麼平展展的黃燦燦的地,怎麼會是山多海更多。
| 自攝圖網
隻有從大洋的上空飛過或者在深海中航行過,也才終于能大概感覺到海洋有多闊,也隻有走進大山,也才能知道山有多深。
世界上有太多的山,中國也有諸多的山系,每一座山,其實都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個靈魂和精神的存在。而秦嶺,就是一個最特殊的存在。
| 自攝圖網
在中國山脈的五大體系中,秦嶺隻是第一大體系天山—陰山—燕山,昆侖山—秦嶺—大别山以及南嶺山系的一部分。論海拔,他和喜馬拉雅山脈相距甚遠,論面積,他和橫跨四國面積達到57萬平方公裡的天山山系也有一定差距。
但是,1600多公裡的長度、4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2000多米的巍峨,秦嶺依然是非同一般的存在。
| 自網絡
人們更願意從地理意義上認可秦嶺中國南北分界線和長江黃河分水嶺的意義。這确實是上蒼賦予秦嶺最顯著的地理價值,隻是,秦嶺的價值和意義,又豈止于此。
| 自攝圖網
秦嶺,更是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魂。
都說秦嶺是中國的父親山,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但很多人更容易理解為什麼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卻不太容易理解秦嶺為什麼是中國的父親山,或者隻是簡單地認為這是陝西人刻意為其貼上的一個标簽。
到底隻是标簽還是名副其實的父親山,翻一翻遠古的人類史就知道了。
2018年,考古學者在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持續多年的考古發現有了定論,上陳舊石器遺址的考古發掘證明,這裡的古人類,比之前公認的最早的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這裡,才是最原始的東北亞人類的起源。
上陳舊石器遺址 | 自網絡
上陳人一百萬年後,藍田猿人活動在藍田公王嶺。
又一百萬年後,他們走出秦嶺,開始遷徙到丘陵和平原結合的華胥、半坡一帶。
半坡遺址 | 自網絡
從秦嶺大山中走出的先祖,開始散布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也在改變着這個世界的過程中被世界所改變。
不管我們今天身在何方,尋根問祖,魂,卻都是從這座山中來。
這是祖宗的魂。
秦嶺還是安心的魂。
| 自攝圖網
有文化學者認為秦嶺是中國的龍脈。關于龍脈,本意就是指起起伏伏的山脈。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認知下,講究所謂“地理五訣”,就是“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龍實際上就是地理脈絡的抽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
覓龍,指的是首先要找到山系的祖宗根脈,進而“審氣脈,别生氣,分陰陽”。現代人常說要了解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是這個意思,意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本源和趨勢,才能因勢利導、有所作為。
按照中國古人的地理認知,中國衆多山脈的根是昆侖山,昆侖山是“萬山之祖、根脈之源。”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秦始皇一統華夏前,秦嶺的稱謂就是昆侖。
秦嶺本就從昆侖山蜿蜒千裡而來,在告别萬山之祖的那一刻,便開始了自己一路逶迤東進的征程。
| 自攝圖網
秦國東出天下的過程,和秦嶺如出一轍。浩蕩秦軍從秦嶺中沖出,一路東進,橫掃六合,從此奠定中國大一統的基本脈絡。
其時秦軍呼喊的口号到底是不是秦味十足的“大風”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開創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奮發有為的新篇章。
自此,秦嶺起始的西根,依然叫做昆侖,而他自開一系的由西向東的千裡綿延,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大秦嶺。
| 自網絡
秦是中華民族劃時代的一個符号,秦嶺,便是這個符号的一個龐大注腳。
沒有一座山,像這座山一樣地處中國版圖的正中央,而且是标準的東西走向。
沒有一座山,能像這座山一樣,竟然同時擁有兩條最強的血液龍脈——長江和黃河。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隻有在秦嶺上,彙聚了中國最重要的兩條河流龍霸之氣。
| 自攝圖網
正是依托這獨有的龍霸之氣,才得以衍生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長安,成為中國曆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古代都城。
數千年來,華夏民族最強盛最、最昂揚向上的篇章,以及思想文化最開放最自信的時刻,絕大部分都在秦嶺腳下上演。
| 自攝圖網
之後無數的曆史變遷證明,秦嶺在,華夏就在;秦嶺失,華夏便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異族劫殇,從蒙古到女真,莫過于此。而嚣張至極的日本帝國主義,窮其14年也未能征服華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其終究未能翻越過秦嶺,進得了潼關。
史學界有一種說法,叫“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異族的入侵,确實給華夏文明帶來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傷害,但是,華夏民族卻仍然春風吹又生地活了過來,連當年的入侵者也成了華夏56個民族的組成部分。
因為,秦嶺還在。他雖偶有失守,但隻要還巍然屹立在這片土地。
這片土地就永遠不會沉淪,即便遭遇絕境,也必将絕處逢生、奮起再來。
這也是為什麼秦嶺不可動。是因為生态,但絕不僅僅是因為生态。
秦嶺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魂。億萬年的山,百萬年的繁衍,五千年的故事,三教九流的思想,在這裡發生,從這裡發散。
| 自攝圖網
在中國,至少有兩座山,是絕對必須被尊重,因而也不絕可亵慢的。一座是黃帝長眠的橋山,一座便是我們的祖魂和文化根脈所系的秦嶺。
曾經在秦嶺裡大興土木的,不僅僅是生态的罪人,更是曆史和文化的罪人。他們都付出了應該付出的代價,而秦嶺還是我們的那個秦嶺。
| 自攝圖網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
春天來了,
站在這座千年古城的高處,遠眺秦嶺,
看遠處南山巍峨,
思腳下大地厚重,
心中,也便踏實安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