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單仁行公号,關注單仁行公号,獲取第一手資訊。
前幾天農夫山泉曝出來的一則新聞,讓我看了有點膽寒,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背後透露出我們這些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所面臨的輿論危機。
假如有一天,我們的企業因為某些造謠或者有意而為之的事故,被放在互聯網上,被大大小小的媒體快速而且廣泛的傳播,企業該怎麼應對呢?
在20号,武漢的一家公司員工在擺放會務用水的時候,發現其中一瓶農夫山泉裡面,有大量白色蛆蟲和黑色雜質物。
員工說,水是從包裝箱裡剛拿出來,沒有開封,生産日期6月30日,而且檢查後發現,300箱水當中有2瓶水有這種異物。
這件事迅速上了熱搜,在各大互聯網平台裡傳播。
第二天農夫山泉就回應說,農夫山泉生産過程是連續生産,不可能混進什麼異物,我們報警了。
好了,兩邊各執一詞,現在就是考驗普羅大衆和消費者認知的時候了。
說實話,我剛看到新聞的時候,心裡一緊,因為我真的喝農夫山泉。
但是,我轉念想了想,馬上又釋然了。
為什麼呢?
我想起了生物課上的知識,一顆蟲卵的孵化時間,是在8~16個小時,個别會達到24小時。
什麼意思呢?
這瓶水是6月30日生産的,蟲卵的孵化期限最長也就1天時間。
我想6月30号的蟲卵到了10月20号才孵化出來,我們一定是見證了生物學上的奇迹,讓1天之内就會孵化的蟲卵,在礦泉水瓶裡等待了100多天,挑了一個好日子孵化,然後被集體淹死。
當然,讓我放下心的重點不在這,也不是我有多相信農夫山泉的保證,而是我真的相信現代化流水線的生産工藝大概率不會出現這種事。
農夫山泉屬于是快速消費品,快消品一般都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産品的周轉周期短。因為快消品屬于特别容易消耗的産品,消費者購買頻率很高,所以産品的周轉周期短,流轉速度快。
第二、産品的生産效率要高。要保證快消品的周轉周期和流轉速度,重點在于産品的生産效率和分銷模式,這也是快消品企業的護城河。
所以,要人工去手動制作一個個快消品,那效率沒法跟機器比。
同樣,農夫山泉也是現代化的工業産線和自動化工藝系統。
我放一個查到的制水工藝的流程圖,關鍵的步驟都是機器去實現的。
農夫山泉作為國内首屈一指的快消品龍頭,光賣飲用水就讓創始人鐘睒睒成為了亞洲首富,它的工廠其實早就實現了自動化,一條自動化産線每天生産幾萬瓶水,隻需要7個員工。
假如要出事,那麼就是一條生産線都要出事,大概率不是一兩瓶水的事。
所以,我相信農夫山泉是站在了我對行業的認知和越來越自動化的工業體系上。
但是,整個市場大量的消費者呢?
他們要是不具備這種行業認知和生物學概念,看到喝水喝出蟲的新聞,他們會怎麼想?
恐怕是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吧?
何況,我們再看看農夫山泉的回應。
說實話,對這樣的回應,我是不滿意的,因為沒有說服力,也沒有權威保證,屬于是生完氣了,直接開始報警硬剛了。
農夫山泉在國内的生産基地,明明全部都是對外開放的,消費者隻要花上15塊錢就可以進去參觀體驗一遍生産流程,農夫山泉為什麼不說呢?為什麼不放上自己的視頻去解釋一下呢?
網友參觀農夫山泉的生産流水線
這是屬于互聯網時代下的輿論危機,快速反應和處理過程的回應甚至會比長時間後的調查結果更加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
這已經不是農夫山泉和我們企業第一次碰到這種事了。
2013年的3月份,同樣也是某個公司的員工說購買的農夫山泉裡有黑色的不明物。
農夫山泉的回應跟今天一樣,不跟你解釋,我就是合格的。
結果,從某網站上的爆料文章《農夫山泉丹江口水源地垃圾圍城,水質堪憂》開始,一些媒體開始集中報道反映農夫山泉的飲用水質量問題。
其中,特别是《京華時報》,持續28天用連續67個版面、76篇報道說農夫山泉的标準不如自來水,創造了“一家媒體批評一個企業”的記錄。
關于農夫山泉飲用水的質量問題也上升到了國家标準的層面,等到農夫山泉開始重視起來,創始人鐘睒睒正面回應的時候,整個事情已經傳遍了中國的互聯網圈,大家都開始對農夫山泉的飲用水标準有了質疑。
最終到了5月6日,媒體和企業的對立達到了“巅峰”。
農夫山泉召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創始人鐘睒睒站出來強硬回應媒體的質疑,帶着怒氣發表了有點悲壯的感言,堅稱自己是國内執行飲用水标準最高的企業之一,質疑京華時報不分黑白,不站在客觀全面的角度攻擊一個企業的行為。
鐘睒睒作為一個有過多年傳統媒體工作經驗的企業家,最後是采取了破釜沉舟的“冒險式公關”。
他在發布會上,強調“農夫山泉的尊嚴比金錢更重要”,直接把北京水廠關閉了,以退出北京桶裝水市場來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并且要起訴《京華時報》,索賠6000萬。
不可否認的是,鐘睒睒破釜沉舟的做法最終讓輿論風向有了改變。
公衆關注點逐漸由産品質量轉移到媒企關系,開始質疑媒體監督失範,制造輿論暴力,企業的悲壯博得了廣泛的同情。
一直到5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農夫山泉抽查合格率100%》的消息後,關于農夫山泉“标準門”的質疑才基本消除。
但是,在這段時間内,農夫山泉失去的不僅僅是北京桶裝水市場,品牌的公信力也承受了巨大的打擊,最終的起訴也是在4年後以撤訴結束。
這個損失就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了。
可以說,假如沒有這場事件,也許鐘睒睒的首富位置會更加早的提前到來。
不過,即使到了現在,農夫山泉應對輿論危機的表現還是沒什麼改變,依舊是強硬的姿态。
雖然我也能理解農夫山泉的做法,但這也在側面反映出了農夫山泉在面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的準備不足。
僅僅隻有靠微博平台在回應,回應也沒有對應的證據和權威的機構報告背書。
總不能每一次都要創始人站出來開個破釜沉舟的發布會吧。
記住,這并不是一件小事,在互聯網時代,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為熱門話題,讓企業付出沉重代價,即便它是造謠。
像我們另外一家熟悉的國産品牌,霸王,實屬于被造謠弄崩了。
2009年,霸王集團營收17.56億人民币,同比增長24.4%,其中,霸王品牌的收入占到了2009年全年的80%,14.11個億。
結果,2010年7月14日,香港《壹周刊》發布了關于霸王洗發水緻癌的報道。
這個《壹周刊》是什麼成分,你們都知道了嗎?
它和香港的《蘋果日報》一樣,屬于壹傳媒集團,專門屬于造謠的,包括這次香港的風波,他們也是始作俑者之一。
但是,霸王洗發水緻癌的消息一出,2010年,霸王集團出現了營收逆勢倒退,全年營收14.75億,相當于一個謠言整沒了3個億。
實際上,在緻癌報道出來三天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就在官網上通報,霸王洗發水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産生任何危害。
但是,霸王在網絡上缺乏自己的聲音和發聲渠道,緻癌的謠言一直被傳到現在。
我們現在再去看霸王的财報,到了2020年,霸王集團實現營收為2.76億人民币,僅剩下當年的零頭。
可能霸王自己都不會想到,2009年竟然成為了自己的經營巅峰。
那麼,這件造謠事件最終結果是什麼呢?
一直到2016年10月,經過了6年的法律抗争,霸王在诽謗案上勝訴。
但是,當時的香港法庭考慮到保護輿論自由,僅僅讓《壹周刊》賠償了300萬,還是港元。
而霸王索賠的金額是多少呢?
5.6億,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為了這份清白所付出的代價,與造謠的成本比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
其實,我們自己在早期的時候也有過類似的教訓,同樣也是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付出的代價遠遠高于想象。
這也是我為什麼告訴企業家,一定要重視起互聯網,不光是利用全網營銷給企業建立一道更廣泛的線上營銷渠道,也是在建立自己的發聲渠道和塑造品牌價值。
不要勤勤懇懇地埋頭苦幹,一轉眼要做大了,品牌名聲卻被一兩個謠言輕易地毀了。
互聯網時代的輿論攻防、品牌打造、營銷轉型,一定會随着企業的成長,成為企業增長新的功課。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必要的防備和準備,比如打造全網品牌矩陣和渠道,注重媒體特别是新媒體的關系,一樣都不能少。
—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