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可以一年多次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體檢是盡早發現疾病的關鍵之一,近年來大家的體檢意識逐漸加強,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産生“體檢到底有沒有用”、“我到底該做哪些體檢項目”的困惑,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體檢可以一年多次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體檢可以一年多次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
體檢是盡早發現疾病的關鍵之一,近年來大家的體檢意識逐漸加強,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産生“體檢到底有沒有用”、“我到底該做哪些體檢項目”的困惑。
近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專訪了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健康服務與管理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河南省中醫院健康管理(體檢)中心主任劉永生,為您解析如何才能做到有效體檢。
體檢前應先做健康問卷
“其實,在确定體檢項目之前,我們都需要先做一個健康問卷調查的。”劉永生說,雖然很多人有定期進行體檢的意識和行為,但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體檢項目的選擇都很盲目或者随大流,并沒有真正起到篩查疾病的作用。
劉永生說,做健康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受檢者的疾病史、家族史、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等信息,便于體檢醫師對受檢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從而幫助制訂個體化的健康體檢套餐,而不是單從價格上選擇套餐。
這就要求健康問卷調查必須科學和規範。比如,河南省中醫院健康管理(體檢)中心使用的8套基本健康問卷調查,就是依據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組織全國近百位專家研讨編寫的2017版《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同時結合中原地區人群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因素而最終形成。
這些健康問卷調查,涉及健康史、生活方式、軀體症狀、心理健康與精神壓力、睡眠健康、健康素養等方面。
其中,健康史包括了家族史、現病史、用藥史、當前軀體症狀等。比如,軀體症狀包括:最近是否有頭暈、頭痛、頭漲、頭部壓迫緊箍感?最近是否有腹痛、腹脹、腹部不适?最近身體是否消瘦或體重減輕?而關于生活習慣又分為飲食、吸煙、飲酒、運動鍛煉等4個小類。比如,關于飲食習慣的問題有:您平均每周都有幾天吃谷類(大米,面食,雜糧)?您平均每天吃的肉類(豬,牛,羊,禽)的量是多少?您的口味與周圍的人相比如何?
“來我們中心團檢的每年大約10萬人次以上,但遺憾的是,單位體檢基本無人做健康問卷調查。”劉永生說,在個人體檢中也隻有極少數,比如,去年14873人次的個人體檢中隻有644人做了健康問卷調查,僅占4.3%。
那為什麼人們不願意做健康問卷調查呢?劉永生說,一個原因是認知不夠,大多數人認為沒必要或沒啥用;第二個原因是嫌麻煩,說是體檢的時間本來就緊張,還得在體檢前花時間做題,幹脆放棄。
“第一個原因要想得到解決,隻能依靠全民健康素養的提升和全社會持續不斷的健康宣教了。”劉永生說,第二個原因其實是很好解決的,比如隻要關注了“河南省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微信公衆号,不但可以在線預約體檢時間,還能在手機上做健康問卷調查,這樣就避免了時間沖突。
體檢項目選擇,可以1 X
“體檢應當重視個性化,防止‘千人一方’,不區分體檢對象的檢查,無法起到健康篩查的作用。”劉永生說,隻有這樣,才能有病查出病,沒病查了也放心,讓體檢更有意義。
那如何制訂一份合适的個性化體檢項目呢?
劉永生說,2017版《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把體檢内容大緻分成兩類:“基礎項目”和“個性化項目”。也被稱為“1 X”。
“1”是必選或常規體檢項目,包括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等,為體檢必查項目,非特殊情況,建議逐一進行檢查。
“X”是指健康體檢的“專項體檢項目(備選項目)”,主要針對不同年齡、性别及有慢性病風險的人,進行專項篩查。
“體檢不是不分重點地全身檢查,更不是費用越貴越好。”劉永生說,“X”就主要是在檢前健康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由體檢醫師對受檢者進行評估,适當加項檢查。
比如,對50歲以上,有吸煙史、胸痛、咳嗽等症狀的人,建議做肺癌風險篩查;女性35歲以上,有乳腺癌家族史、乳房脹痛、乳頭異常分泌物的,建議做乳腺癌風險篩查;男性45歲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反複尿頻、尿急症狀的,建議做前列腺癌風險篩查。
據了解,在河南省中醫院健康管理(體檢)中心,不管是個人體檢還是單位體檢,都可以“私人訂制”。
體檢後做好自身健康管理
“在這裡,要糾正一個認知,體檢不單單是為了查出病,更重要的是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劉永生說,現在很多人拿到體檢報告後,隻關注自己有沒有重大疾病,常常忽視其中的各項細分檢查數值,“其實,體檢報告中呈陽性表現及數值不在正常範圍内的項目,也是需要我們及時關注、早期幹預的,這樣才能對疾病進行早期的防治。”
作為“全國健康管理示範基地旗艦單位”,河南省中醫院健康管理(體檢)中心在2018年就開設了健康管理門診,多個臨床科室的專家定期坐診,對體檢報告進行專業解讀及臨床指導,讓受檢者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有些疾病有前兆風險,我們的專家會提出相應的建議,也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健康,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否則一些小問題也有可能被拖成大病。”劉永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