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旅遊
/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
更新时间:2024-07-26 16:05:01

在這個潮濕的季節到來時,友好城市專欄規劃了有關人們在城市和雨的話題,為此我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資料收集和梳理,探讨城市建設者如何讓多雨的城市更适宜生活。

但在文章發布前夕,河南的暴雨災情牽動了我們的心情。

城市排水、地下軌道交通突發應對、居民自救互救……這些雖然不在本期探讨範圍内,但卻是多雨地域能稱為友好城市的先決條件。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都應置于首位。

因此,我們也為本期内容加入一個限定:

此次内容僅限在非極端情況之下,城市和雨如何共處。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

幾年前的一個雨天傍晚,我在深圳某個高新科技園區的辦公樓下吃晚餐。

雨幕中的城市很容易蒸騰起賽博朋克的質感,尤其是在天黑之後。雨聲像環繞立體式的白噪音,間或傳來不遠處馬路積水被汽車碾過的嘩啦聲,然後一切歸于平靜。巍然的現代化樓體在雨水的散射下流光溢彩,遠處路過的人匆匆而渺小,街邊簡陋的馄饨鋪面外,三五成群的保潔工人正沉默地吃盒飯。

在一碗湯快要見底時我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麼大的雨,竟然沒有一個人打傘,包括我自己。

人們都有在沒帶傘的雨天狂奔的經曆,除非是偶像劇如出一轍的浪漫情節(或路程不遠),否則畫面恐怕并不會十分美妙。

在每年的3月到7月,雨水是南方城市的常客。盡管天氣預報已經不再是每晚7點半守在央視一套才能接收的信息,地鐵廣播在這個季節每天發出帶傘提醒,但被雨困住的人從來不會變少。三三兩兩的人們躲在屋檐下、鑽進便利店,最多的還是聚集在地鐵站出口,來回踱步或靠着大理石台打電話,語氣中透出焦急和無奈。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到一個雞湯故事:“三個人一起出門時遇到了大雨,唯一沒有淋濕也沒有摔倒的人,是既沒有帶傘也沒有帶手杖的人。因為隻帶傘的人隻會注意别摔倒,隻帶手杖的人隻會小心躲雨以免淋濕。”

我常常會想,如果真的能像故事中說的那樣,那麼這三個人所在的城市一定有個優秀的規劃者。

讓行人随時能找到避雨處,以當代城市的建築密度來看似乎并非難事。但對城市規劃者和設計者而言,雨水向來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讨的話題——從行人的雨天出行便利到對雨水的高效利用,乃至對“雨水友好型城市”的建設。

很快回來,不用帶傘。

在嶺南一帶的老城區逛街時,騎樓就是毋庸置疑的絕佳避雨處。

在多雨的廣東,騎樓以三四層最為常見,最底層沿馬路邊後退留出人行空間,二層及以上的樓層“騎”在空間之上,俗稱:“騎樓騎你頭,翻風落雨永不憂”。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2

下雨天,台灣省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的騎樓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3

海口的騎樓老街

據說這種現代建築結構最早源于印度的Beniapukur,由難耐南亞悶熱潮濕天氣的英國殖民者建造,英文叫building overhang,随殖民擴張傳遍北回歸線以南的亞洲。另一種說法也受衆甚廣,認為國内的騎樓是由嶺南地區兩千年前就存在的幹欄建築發展而來。

如今我們在國内看到的騎樓大多兼具中西方特色,有着歐式廊柱和嶺南特色紋樣。底層的人行道是室内外的緩沖區,建築的第二道輪廓線,無數的行走、購物、休憩在這裡發生,又被廊柱框作流動的風景。商鋪招牌挂置在外牆,與後退一步的小店鋪一起見證着百年風雨與社會變遷。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4

廣州中山六路的騎樓

在實用性方面,騎樓履行着“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的職責,從人文角度來看,它又沉積出古樸的美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記憶貯藏地。

香港和廣州以騎樓建築為典型的避雨空間,對另一大一線城市深圳形成“兩面包夾之勢”。更新、更追求高效的深圳,避雨的主要場景發生在商業綜合體與科技園區。

重點來說說科技園區。回到本文的最開頭,當我意識到我不需要帶傘就能在雨天下樓吃晚飯時,也同時意識到我所在園區對步行友好的思考。占地數十平方公裡的大型科技園,卻幾乎将所有建築體串聯在同一個遮陽避雨體系中。即使是沒有傘的雨天,你也可以渾身幹爽地去往園區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雖然會有點像在走迷宮)。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5

深圳灣科技生态園

無需擔憂空間會因此變得壓抑,寬窄與陰影夾角都經過嚴格測算,辦公樓内部有通透的天井。在走廊中賞雨,正是工作間隙的難得樂趣。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6

深圳灣科技生态園

這些精心規劃的園區,憑借室外遮掩亭、寬大屋檐和建築之間的連廊,共同形成了一條連貫的商業生活動線,大幅降低了陰雨天外出的心理門檻,形成商業聚集效應。一個各方面完備的園區,也成為效率提升的保障。

從某種角度來說,它讓人想起小時候課本上那個令人神往的謠言:“威努斯基市是美國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張起一頂擎天巨傘,市區約3600萬平方米的建築、房屋、街道、橋梁、廣場、綠地等,全在傘下。居民們有了這頂巨傘的庇護,再也不怕嚴寒的襲擾了。”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7

Winooski Dome Exterior. by. Designer John Anderson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8

Winooski Dome Exterior. by. Designer John Anderson

威努斯基市上空的巨傘是一群城市設計師的異想天開,他們21世紀的同行正在用不太一樣的方式,将一塊足夠龐大的生活區置于“巨傘”的保護之下,實現這個“從未有過的未來”。

加油!與時俱進的避雨亭

但擁有“不帶傘自由”的地方畢竟是少數,顯而易見,騎樓和高新園區的覆蓋範圍非常有限,城市還需要更多細節的填補來為雨天出行提供庇護。在這一部分,我們選擇了時間跨度長達20年的三個裝置,來看看設計如何滿足不同時期人們的避雨訴求。

檐篷(Canopies)

Architecture Plus Ltd 是惠靈頓的知名建築事務所。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惠林頓常年溫和多雨,為了更好地與這個氣候和平共處,2000年,Architecture Plus受惠靈頓市議會委托,設計了一個專門的行人庇護所「檐篷(Canopies)」。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9

這個設計最初是「通過改善行人體驗,鼓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這個更大城市項目的一部分。它被安置在車站和紅綠燈附近,為等車的人提供安全感,并鼓勵行人在雨天也能安心等待紅綠燈變化,而非冒着受傷的風險搶過馬路。

不過,設計團隊認為檐篷并非限定于場地的建築對象,而是一種通用的産品,檐篷的存在,讓避雨亭不再是城市中沉默無趣的背景闆。它的目的是讓人們愉快地接受惠靈頓的氣候,同時為城市帶來一個富有生活氣息和交互性的空間。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0

城市科技生态站(Escale Numérique)

檐篷的設計如今看來依然美觀,但人們的需求也随時代發展變遷。2012年,法國設計師Mathieu Lehanneur為世界領先的戶外廣告公司德高集團完成了第一個城市開發項目「Escale Numérique」。

Lehanneur通過“俯瞰”的設計視角,讓這個裝置的外觀如同一棵樹上的空中花園,與城市綠化空間融為一體。同時它超越了單純避雨裝置,擋闆下有幾個附帶小桌闆的轉椅,底部有專為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提供的電源插座。還擁有WiFi和大型觸控屏,提供有關城市服務的最新信息,例如遊客指南、城市新聞和路标指示牌。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1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2

Lehanneur将它稱為“城市生态科技站”,希望以此讓每個市民從中受益。

智能公交候車亭(Smart Shelter)

本節最後一個設計來自2020年。這一年,新冠病毒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避雨遮陽裝置作為人群高密度的聚集地,也成為政府防控措施的重點項目。

首爾當地政府與LG電子合作,研發了智能公交候車亭「Smart Shelter」,旨在對抗夏季炎熱、季風降雨和COVID-19。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3

By Minwoo Park

這是一個相當舒适的玻璃立方體,由屋頂的太陽能電池闆提供備用電源。其中配備空調和紫外線消毒器,時刻保持亭内空氣清潔、溫度适宜,數字屏幕會在公共汽車靠近時發出提示,當然,還有免費 WiFi 和充電設備供應。

重點在于門上的熱像儀,隻允許體溫低于 37.5℃的人進入。它配備了洗手液,還有智能閉路電視、警報鈴和AI噪音傳感器,與警察和消防局共享實時情況,以便随時應對突發。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4

首爾東部城東區已經設立了10個智能避雨亭,可惜每個造價高達1億韓元(約合人民币56萬),想要在更多地區推廣普及,恐怕困難重重。

傘下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樣?

聽說溫哥華一個星期隻下兩次雨,一次下三天,另一次下四天。

溫哥華是一個多雨之地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這座城市每年有超過 160 個雨天,集中分布在十月到3月,這讓很多溫哥華人靈魂發問:“我們需要每年冬眠6個月嗎?”

溫哥華公共空間網(VPSN)覺得冬眠不是一個好主意。他們在溫哥華舉辦了許多活動,并将之稱為“雨傘之間的生活”,征集市民對雨水友好型公共空間的期待、希望看到事物以及希望進行的活動。在過程中,VPSN收到了四百多條建議,他們結合全球實踐,制定出10條雨水友好公共空間原則:

<1>

需要保障居民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并在傾盆大雨期間提供具有舒适度的庇護。

比如更寬的人行道屋檐、操場、公園地區的高架避雨棚。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5

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luuwit park

<2>

需要考慮雨季陰天和潮濕天氣帶來的情緒抑郁,增加亮度和讓空間充滿活力的色彩。比如色彩缤紛的建築、玻璃涼亭以及特色照明裝置。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6

©Hammerglass c産品圖

<3>

充分利用下雨天的特點,提供有效的公共生活。如雨中舞會和“水坑派對”。

<4>

需要認識到在寒冷潮濕天氣出行的不便,有高度包容性。考慮全年齡、不同身份背景和身體情況。比如低收入居民經常光顧的公園和廣場的防雨計劃。

<5>

增強外出時的健康和幸福指數,維護雨季心理健康,提供鍛煉與社交的機會。比如雨天公共空間的全光譜照明。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7

舊金山街道

<6>

雨天發生道路相關傷害的幾率是幹燥天氣的 2-3 倍,需要考慮特定天氣的安全問題。比如制定“雨季限速”。

<7>

要将雨水視為一種資源,通過減少雨水徑流和雨水收集來支持環保,這一點尤為重要。比如街道的雨水生态綠地和雨水花園。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8

利用雨水灌溉的綠地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y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8>

需要推動相關公共設施建設支持當地經濟。比如戶外有頂市場,為農民、工匠和小型企業提供便利,以及雨傘和雨披共享站。

<9>

以雨季為特色,為藝術、文化生産和表演提供靈感。雨水友好的空間,要能夠以降水作為創意表達的起點。比如用雨水激活戶外樂器,以及雨天顯現的街頭塗鴉創意。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19

韓國藝術項目Project Monsoon,僅雨天可見的塗鴉

<10>

汲取世界各地避雨設施的先進經驗,将在地設計原則融入公共空間,打造臨時防雨設施功能。比如覆蓋公共區域的可伸縮的雨傘。

我們相信,這對于全世界被漫長雨季所困的城市都提供了一種啟發——如果我們無法阻止那些小水滴落在我們頭上,那我們至少可以利用它,做點讓城市生活變愉快的事。

一直覺得雨天的城市很特别。

雨天适合音樂和書籍,适合黑天一夢,也适合走走逛逛,然後遇見童話。

夏天氣溫低又宜居的城市(當城市進入雨季)20

《龍貓》截圖

也許在屋檐和傘面上敲敲打打的聲音是一句咒語,讓街道發生變化。一些你從未注意到的建築和設施凸顯出來,另一些悄然隐藏。積水的路面倒映出城市中某個你未曾發現的立面,色彩也成倍豐富,就像開啟了與平時截然不同的模式。我們在雨中發現城市的智慧,也發現生活的詩意。

雖然,漫長的雨季會帶來潮濕和生活不便。但我更願意相信,城市設計者們正以更聰明的方式應對雨水而非逃避,從而讓我們擁有一座更具可持續發展力、更有韌性和抵抗力的城市。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深圳最荒野遊樂園
深圳最荒野遊樂園
是不是沒到周末就犯難去哪兒玩?給大家安利一個5歲到50歲都覺得好玩的樂園——大夢探索樂園!深圳這個花費1.5個億重金打造的室内遊樂場館總面積3萬平方米,相當于4.2個國際足球場的大小。這裡八個風格迥異主題展館裡有超過300項互動體驗,玩個一...
2024-07-26
張家界是哪個省的城市
張家界是哪個省的城市
張家界是哪個省的城市?張家界所屬的省:湖南省張家界,原名“大庸市”,湖南省地級市轄2個市轄區(永定區、武陵源區)、2個縣(慈利縣、桑植縣)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遊,屬武陵山區腹地張家界因旅遊建市,是中國最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是湘鄂渝黔革命...
2024-07-26
老家土特産你不知道嗎
老家土特産你不知道嗎
炳哥私廚美食原創圖文,未經許可嚴禁搬運、抄襲,違者必究!孩子外婆寄來一大箱土特産,朋友圈火了,網友:都是小時候的最愛!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老婆也不能回娘家了,前幾天和丈母娘打電話,老人家說都快一年沒見到孩子了,想他們了,特殊情況回不來也沒辦...
2024-07-26
城市suv和硬派越野該怎麼選
城市suv和硬派越野該怎麼選
買車咨詢、用車問題關注公衆号:我的車評家一提起SUV,相信許多人馬上可以在腦海中浮現出各種各樣的車型,SUV——這個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的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說它紅的發紫恐怕一點都不過分,各大廠商在各個級别争相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車型,然而相信SU...
2024-07-26
蘭州府城隍廟
蘭州府城隍廟
蘭州府城隍廟位于蘭州市城關區張掖路商業步行街中段北側,奉祀漢将紀信為城隍。創建于北宋,之後各代屢有維修,現存古建築群為明、清建築,占地9066平方米,建築面積12870平方米。蘭州府城隍廟坐北朝南,一進四院。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牌坊、鐘...
2024-07-26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