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階段男性,認知中的魅力女性是不同的。
普遍比較認同的魅力女性是:外形長的更女性化,比如身材前凸後翹更吸睛。而内在有一些的異性特質,更準确的說,是跟自己内心更相似的特質。
原因也很簡單,戀愛的本質是自戀,選擇最終的伴侶,一定是和自己有很多相似之處的人。
男性也許會被跟他互補的人吸引,但是他最終一定會找一個跟自己相似的人走完一生。
聰明人找聰明人,老實人找老實人,各方面條件相仿的,才更容易互相吸引,走到一起。
為什麼呢?
這涉及到一個心理學理論: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理論。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提出過一個“阿尼瑪和阿尼姆斯(Anima and Animus)”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性别沒有男女之分。
生理上非男即女,但心理上每個人都有兩個性别,而且心理上男女性别所占的比例,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有些男人看上去比較女性化,有些女人看上去比較男性化,這都是心理性别在外化的一種表現。
榮格說:“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無意識的女性形象,我稱之為阿尼瑪,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無意識的男性形象,稱之為阿尼姆斯”。
可以這麼理解,阿尼瑪是男人無意識中的女性氣質,而阿尼姆斯,是女人無意識的男性氣質。
男人偶爾會釋放出這種女性特質,比如被驚吓時比較娘的行為,覺得自己可愛,還有愛哭。
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的過程,其實就是他把自己心中的“阿尼瑪”具體投射到一個女人身上的時候。看上去男人愛上了一個具有女性氣質的人,其實他真正愛上的是他内心的另一部分自己。
但這個所謂另一部分自己,也是随着一個人的成長在不斷變化的,因為人們在不同的階段,喜歡的異性是不一樣的。
在榮格的理論體系當中,男性心中的“阿尼瑪”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肉體的阿尼瑪階段】
第一個階段,男人會被美好的肉體吸引,簡單的說,喜歡性感漂亮,更能滿足自身性需求的女人。
隻要這個女人的長相、身材和打扮符合男人的審美,不管内在如何,男人都會覺得她有絕佳的魅力,顔值是最佳的判斷标準。
你問一些青春期的男生最喜歡的女人,一般是島國愛情動作片中的女主形象,或者某些性感撩人的女明星。
這個階段的男性普遍比較幼稚,癡迷肉體而忽略内在,即使他能跟心儀的女子在一起,也難以産生靈魂共鳴。
據說台灣作家李敖,撞見新婚妻子胡茵夢便秘的場景,當場就受不了決定離婚。胡茵夢是70年代台灣公認的第一美女,李敖對她一見鐘情,最後卻因接受不了美女便秘而抛棄她,可見他愛的隻是美麗的皮囊,我認為當下李敖便處在“肉體阿尼瑪”的階段。
所以說,女性可以通過肉體吸引男性,但這樣吸引來的都是“肉體阿尼瑪”階段的男性,一旦容顔不在,情感很難長久。
【第二階段:浪漫的阿尼瑪階段】
男人在一定程度上不被性欲束縛了,擇偶也開始考慮到一個女人的内在方面。
典型的表現就是男人開始跟女人謹慎搞暧昧,心動之後開始了解這個女人的過往,想跟這個女人有一些思想上的交流。這個階段各種類型的女生,比如清純、可愛、英氣、活潑的都開始進入男生視野。
他不隻喜歡女明星了,更可能喜歡上畫家、作家、律師醫生等等,有内涵的人。
因為女性的魅力值有了多維度的評判标準:顔值、身材、個性、談吐、能力、氣質等等,男人心中最有魅力的女人,是綜合各方面因素來說,價值最高的女人,當然這個價值并非世俗意義上的價值,而是因人而異,可以說是自己的需求和愛所賦予的價值。
他會被自認為的“女神”所吸引,在這個階段甚至會出現戀愛腦男生,因為這是他對愛情的浪漫追求最高的一個階段。
他有一種追求純粹的戀愛的傾向,一旦愛上心中的女神,就認為她獨一無二,可能會不管不顧的做承諾,或者做出沖動行為比如私奔。
【第三階段:精神的阿尼瑪階段】
男人成長到這個階段,潛意識當中的女性特質開始釋放的更多,并且他也不會一味地去否定自己這種女性特質。例如一些中年男人,淚點變低,性格變柔軟,對事物的理解力也增強了,這時候他不會被外在的東西局限住了,更追求内心的安全感。
在擇偶方面不再世俗,不會因為年輕漂亮,也不會因為女性能帶來更高價值而有所動搖。
此時他心中最有魅力的女性是一個“母性”強烈的女人,這個女人具備他内心的“阿尼瑪氣質”,不是綠茶那樣裝模作樣的乖順,而是真正的體貼、溫柔,具有包容力和理解力,有同理心和共情力。
即榮格所說:“容易被聖母瑪利亞般的女性形象所吸引”。
例如有的中年男人,忠誠了大半輩子,最後出軌卻找了一個看上去完全不如原配的小三,并聲稱這個小三是懂自己的,妻子根本不懂自己,因為這個不好看也不年輕的小三,精準擊中了男人的心理需求。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當中,雷佳音扮演的陳俊生,結婚的時候,處于“浪漫阿尼瑪”的階段,娶了一個年輕又好看的老婆。
年紀漸長事業有成以後,出軌沒有再去找女大學生那種類型,反而找到了溫柔善解人意的淩玲,淩玲能夠說出“有我在呢”“我會一直陪着你”這種語言,他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母性光輝的照耀,因為他已經進入到了“精神阿尼瑪”的階段。
【第四階段:智慧的阿尼瑪階段】
本階段,男人心中的魅力女性,榮格以諾斯替教的索菲亞的形象為喻,這個形象在我們國家類似于觀世音菩薩,具有中性的美麗,且有強大的智慧。
這個階段的男性,不再年輕幼稚。年輕幼稚的男人有什麼特點呢,他會通過展現自己的男性氣質來獲得自信,很排斥自己心中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女性氣質,比如說認為男子漢流血不流淚,絕不像女人一樣膽小,就算害怕了也否認,強行裝膽大。
而這個階段的男人,有了一定的經曆和閱曆,不再假裝堅強,接納了自己内心脆弱膽小的一面,正視并客觀的看待了自己心中的阿尼瑪特質,他整合了自身的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融合并重塑了一個更加中性化的智慧自我。
從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一步步實現了由動物性到具備神性之愛的進化。
此時他更為向往的也是趨向于中性化的神聖氣質。
他不會具體依賴某一個人,他對魅力女性的愛也不是一種占有的愛,而是一種對神聖氣質的崇拜。
“智慧阿尼瑪”的形象無法具象化,隻能說處于這一水平的男人,目标不是生理需求也不是被理解被認同那麼簡單,而是自我實現,因此他崇拜的也是那一類能夠普度衆生的、具備中性美的聖女。
社會總要求男人要強、要硬、要有男人的特點,而女人要軟、要有女人的特點,男孩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男人”的觀念,可這樣的男人長大後往往很直男,不懂溝通和女性思維,在戀愛中很吃虧。
要求純粹的男性特質,其實是在抑制他心中“阿尼瑪”的成長。“阿尼瑪”如果始終處在一個原始的狀态下,那麼他就不可能進入到第三第四階段,找到更完整的自我,第一第二階段的阿尼瑪難免偏激和難相處,很難長久的吸引到女性。
隻有真正的接納自己的“阿尼瑪”,男人才會變得更有魅力。隻有接納自己内心的“阿尼姆斯”,女人也才會變得更有魅力。
最有魅力的男人,一定有柔軟的一面,最有魅力的女人,一定有堅強的一面。
戀愛是一種内心投射具象化的結果。
不論是誰,一開始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内心的異性特質,也不知道自己喜歡某個人是内心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投射的結果,你投射的那個人,未必真正符合自己内心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隻是你自己的投射而已。
所以你可能因此經曆戀愛失敗。
但是沒關系,随着時間的推移,你心中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也在成長,你在變得更有魅力的同時,也會漸漸明确自己想要的什麼樣的伴侶,看見對方對你的投射。
男人覺得女人像自己心中的“阿尼瑪”,女人覺得男人像她心中的“阿尼姆斯”,雙方就會相互吸引,所以說,相似的人,才容易走到一起。
心理測試:測試前任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争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為了小事争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并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麼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巨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随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系過你?
是— D
否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