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拉各斯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洪水影響的城市之一。過去十幾年裡,這裡幾乎每年都會遭遇一次洪災。
作為當地一大貧民窟,馬可可社區大部分建築都建在水面之上,被稱為“非洲的威尼斯”。2016年,僅建成三年的馬可可漂浮學校在風暴中倒塌。
現在,包括馬可可漂浮學校在内的整個水上社區将迎來重建,探索非洲沿海居民在氣候變化下的生存之道。
馬可可漂浮學校。NLÉ供圖
漂浮建築在非洲應用的先例
建築以“高跷”為基築,獨木舟穿行其間,馬可可社區的水上景象使其明顯不同于其他貧民窟。在這裡,水面上漲、洪水泛濫、海岸線侵蝕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始終困擾着當地居民。
NLÉ設計建造公司創始人兼建築師孔勒·阿德耶米,是土生土長的尼日利亞人。他熟悉當地的自然環境,了解當地人的需求,想要完成一種“能夠适應這種變化的設計”。
于是,“非洲水城”(African Water Cities)項目應運而生。這個由阿德耶米在2011年發起的項目旨在通過革新人類與水的關系,找到與氣候變化相處的新方式,馬可可漂浮學校是其最初的實驗項目。“當時設計漂浮學校,也是因為這種設計符合當地的自然條件,能夠更好地應對暴雨和洪水。”
然而,2016年3月,馬可可漂浮學校在一次強風中脫離原有位置,與當地建築、浮木發生碰撞,造成嚴重損壞。同年6月9日,漂浮學校倒塌。幾個星期之前,其已被計劃拆除。
對于倒塌的原因,阿德耶米表示,漂浮學校原型使用壽命有限。學校設計或建造本身并不完美,建築和材料的質量也有待改善,同時由于缺乏适當的維護和集體管理,接連的暴風雨逐漸損害了基礎結構,最終導緻了項目的失敗。
盡管壽命不長,但這座漂浮學校仍然開創了漂浮建築系統架構(後統一命名為馬可可漂浮系統,Makoko Floating System,簡稱MFS™)在非洲應用的先例。NLÉ在公開文件中表示,他們相信對于所有相關方和世界上很多其他人來說,在資源稀缺地區建造水上建築,将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
阿德耶米也表示,他們還在為海濱社區尋找應對海平面上升的新方法。
“今年,馬可可水上社區重建項目是我們‘非洲水城’項目的最新試點,目前,項目的啟動時間仍未确定,我們正在等待拉各斯州政府的通知。”阿德耶米表示,重建項目預計耗時18個月,與之前的漂浮學校不同,建成後會成為一個更大規模的水上社區,包括住房、娛樂、商業和教育設施等,有些是漂浮建築,有些是高跷建築。
他希望,漂浮建築設計能為非洲沿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大部分亞洲和非洲地區,近80%的主要城市和首都都靠近沿海,近50%的人口生活在這些沿海城市中,他們都将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與水共存,而不是與水對抗。”阿德耶米說。
當地時間2017年3月24日,尼日利亞拉各斯馬可可貧民窟。圖/視覺中國
非洲人口最多城市,或在2050年被淹沒
拉各斯是尼日利亞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同時也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當地媒體甚至稱,如果拉各斯是一個國家,它會成為非洲最大的五個經濟體之一。
然而,在擁有近2400萬人口的拉各斯,許多地區海拔不到2米,由于城市排水系統不完善,即使是普通的降雨,也會在城内許多地區形成内澇。如果海平面繼續上升或暴風雨增多,拉各斯将會面臨嚴重問題。
拉各斯水務局總經理奧盧瓦達米洛拉·伊曼紐爾(Oluwadamilola Emmanuel)告訴新京報記者,尼日利亞每年出現的洪水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我們隻能與之共存。”
研究顯示,由于氣候變化導緻的海平面上升,拉各斯到本世紀末很可能不再适宜居住。氣候中心研究小組(Climate Central)此前發布研究報告稱,到2100年,世界上一些低窪沿海城市可能永遠被淹沒。如果海平面繼續上升,受影響地區可能會沉沒到漲潮線以下。
據預測,到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超過2米。
伊曼紐爾表示,洪水、堵塞的街道和不斷上漲的海平面,正在對拉各斯構成進一步威脅。
尼日利亞水文局總幹事克萊門特·恩澤也曾表示,全球約有10個城市可能在2050年被淹沒,拉各斯就是其中之一。
當地時間2019年6月11日,尼日利亞拉各斯,潮汐侵蝕當地海岸線逾25米的土地,導緻被侵蝕地區數十座房屋被毀,許多家庭流離失所,優質房産被遺棄,一度充滿活力的當地經濟也遭到破壞。圖/視覺中國
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尼日利亞政府表示将加強應對措施,但目前仍存在的問題是,其國内沒有具體的、具有約束力的法律來應對氣候變化。
尼日利亞環保人士塞伊夫米·阿德博特(seyifunmi adebote)認為,拉各斯的命運将取決于政府能否優先考慮科學預測,以及将采取怎樣的行動,“大自然的反擊隻是時間問題,這可能将是一場災難。”
伊曼紐爾對此也有同樣的看法,“氣候變暖的影響隻是時間問題,這真的需要很多人意識到,也需要有很多人參與進來。”
去年,尼日利亞環境部發言人宣布,總統将批準修訂氣候變化政策,旨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氣候脆弱性帶來的挑戰”。
讓漂浮城市在非洲“生長”
面對不斷上升的海平面,非洲正利用自己的智慧在“保持漂浮”中尋求生路。
去年,西非一座漂浮音樂中心建成并向公衆開放,該音樂中心坐落在非洲西岸的大西洋島國佛得角聖維森特島明德盧灣。音樂中心由三艘漂浮的船隻組成,其中包括多功能的現場表演大廳、最先進的錄音棚和供客人飲宴使用的平台。這也是馬可可漂浮系統的升級版本。
漂浮音樂中心。NLÉ供圖
和馬可可水上社區重建項目一樣,漂浮的音樂中心也是NLÉ“非洲水城”項目的一部分。“其實是這些水上社區為我們的漂浮建築提供了靈感,‘非洲水城’項目的概念和發展就是從這些社區中學習、改進而來的。”阿德耶米說。
他希望在非洲打造現代化的水上城市和社區生态系統,這不僅包括建造漂浮建築,還需要打造從水上到陸地的各種建築和基礎設施。
但想要實現這一願景并非易事。
作為非洲最大的漂浮項目,“非洲水城”項目已經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人居署、聯合國資本發展基金等機構的大力支持,但其規模仍遠遠落後于世界其他漂浮城市項目。
“‘非洲水城’項目與釜山和馬爾代夫的漂浮項目是差不多的。”阿德耶米表示,他們主要使用木材等當地材料、簡單的建築技術,以及可利用的資源,并且隻使用相關的全球技術完成建築和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他說,“對于許多非洲甚至亞洲的城市和地區來說,這才是可行的、可持續的方法。”
同時,阿德耶米還表示,在政治意願、政策改革和資金方面,非洲國家的漂浮項目仍然非常需要當地政府和國際機構的支持。“國際社會和機構在合作、知識交流和資金支持方面可以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基礎設施維護、城市管理和維護水資源等城市化問題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個挑戰。如果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概念來實施,我們相信‘漂浮城市’在非洲的環境中是可以持續的。”阿德耶米說。
新京報記者 姚遠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