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滁公路
紅網時刻記者 胡用梅 資興報道
又是一年橘子花開,漫山遍野的花瓣,潔白無瑕,芳香四溢。
大貨車快速奔馳在寬闊、厚實的水泥路上,一輛接一輛,滿載着翠綠、修長的竹子。
浦溪江大橋
剛過浦溪江大橋,隻見混凝土源源不斷地從攪拌罐車中傾瀉到路面,民工們有的在攤平水泥漿,有的在固定模闆,振動棒“哒哒哒哒”響個不停……
正在路面打掃衛生的張金桃,看到我們迎面走來,難掩内心的喜悅,主動上前告知,“等這100來米長的水泥路完工了,這條緻富路就真正通了!” 經了解,張金桃是清江鎮上堡村村民。她所指的路是将要開通的清滁公路,随着這最後的工程完工,一條與外界真正連通的道路就拉通了。她說這是一條經過自家門口的路,與她有着千絲萬縷般的聯系。
張金桃在上堡村生活了40多年。1986年的夏天,東江大壩關閘蓄水,形成了160平方公裡的水面,資興南部9個鄉鎮被水阻隔,滁口鎮和清江鎮就在其中。庫區應運而生,這兩地村民的生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清江橘樹林
張金桃所在的清江鎮,因“清江橘”而聞名。當地村民賴以生存的基礎産業,是以柑橘類為主的水果産業。回憶起20多年前的家鄉,張金桃難展舒顔。由于交通不便,農産品藏在深山運不出,山裡人出行也十分困難。每到收獲的季節,看着漫山遍野熟透了的橘子,家家戶戶沒有豐收的喜悅,更多的是無盡的惆怅和難眠之夜。
“以前橘子豐收的時候,得先用肩挑方式到碼頭,然後乘船出清江鎮,等待外面的車子來收。”張金桃說,運氣好的情況下,可以等到車子,進行低價收購。如果運氣不好,隻能再肩挑背馱,走路幾小時,到靠近市區的市場上去賣。“時間久了,橘子腐爛變質是常有的事。”村民緻富無門,生活難以為繼,外出務工成為村裡衆多年輕人的不二選擇。
清滁公路施工現場
而與清江鎮相鄰的滁口鎮,在清滁公路修建前,沒有公路通往資興城區,村民要去資興城區隻能先坐船到東江大壩,再轉班車去,或是經宜章瑤崗仙繞道再前往資興市區。老百姓日盼、夜盼,要是能有一條經過家門口的公路該多好。
“我有個妹妹嫁在清江,像以前我們走親戚,又要坐車又要轉船,沒有半天是走不到的,坐船要80分鐘,坐車要70分鐘,大概要3個小時才能到。”資興市滁口鎮荷坳村村民陳德斌說。
清滁公路
如今,清滁公路的拉通,當地群衆告别了“繞山路、過輪渡”的曆史,越來越多的水泥路從這條主幹道延伸到村組,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門口。而庫區原始次森林等迷人風景,正成為東江湖景區遊客的新去處,旅遊業及特色農産品成為庫區群衆增收緻富的新産業。
農戶再也不用擔心産品運不出、賣不掉了。清江到滁口經過的第一個村是黃嘉村,村裡以清江蜜桔種植為主,正在桔園除草的村民黃社文告訴記者:“我們村的蜜桔原來交通不便,賣的蜜桔比其他有水泥公路的村便宜5至8毛錢。去年水泥路鋪好後,大卡車開進村來收蜜桔,價格也上去了。”
村民産業發展有了盼頭,村裡也出現了返鄉的熱潮。現在像張金桃一樣回鄉種橘樹、種茶樹的村民不計其數,村裡又恢複了從前的熱鬧。也有越來越多的返鄉青年,乘着東江湖旅遊的快車,在清滁公路沿線,搶抓機遇,發展前景可期的旅遊民宿産業。
荷坳村世華農莊老闆,幾年前一直在外做生意,聽聞清滁公路修建在望,瞅準商機,決心回家鄉發展,在老家投資200多萬元建了世華農莊。現今來家鄉旅遊的客人絡繹不絕,他也忙得不亦樂乎。
“現在外出打工,還不如在家裡種橘子嘞。”張金桃笑着說,目前家裡已經有近十來畝的橘樹,今年又新種了幾畝地,等挂果豐收,年收入将有10多萬,加上每天清掃路面的工資,輕松能有近20萬元的收入呢。
清滁公路
“清滁公路也是一條民生路,幸福路,更是一條轉型發展之路。”資興市滁口鎮黨委書記李金衛對未來鎮産業發展信心滿滿。清滁公路是一條承載夢想的路,未來滁口的茶果産業發展會更好。同時,豐厚的旅遊基礎資源,也将會是滁口今後發展的新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東江湖的全域旅遊發展将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清滁公路把城市和鄉村連在一起,架起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橋梁。老百姓在告别爬坡上坎、崎岖難行的小路的同時,也告别了貧窮、落後和閉塞,邁上了緻富的坦途。堅信未來的日子裡,洋溢在老百姓臉上的笑漾,會比山坡上每年開的橘子花更加燦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