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雪山飛狐中,苗人鳳武功高強,外号“打遍天下無敵手”,當然這個牛逼的外号在胡一刀死後,也是實至名歸。在江湖上,論單打獨鬥,确實沒有人是苗人鳳的對手。然而,在胡一刀死後的十幾年後,一個武林新星冉冉升起,他就是胡一刀之子胡斐。
胡斐繼承了家傳的胡家刀法以後,也成為江湖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是唯一有資格單挑苗人鳳的少年俠客。于是,金庸在小說裡也專門安排胡斐與苗人鳳生死決鬥,在一般人的印象裡,既然是雙方決鬥,自然會有輸赢。
可是,金庸卻并未交代胡斐與苗人鳳的生死決鬥結果,反而給讀者留下了一個疑團。小說中,苗人鳳被胡斐樹刀罩住,已無反抗之力,隻要胡斐舉起數刀一招劈下岩去,苗人鳳必死無疑。可就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令胡斐的内心糾結不已。如果劈下去,胡斐就覺得對不起苗若蘭;如果不劈,等苗人鳳使全了“提撩劍白鶴舒翅”,胡斐的小命也不保,那可就是自尋死路了。
此外,父母的血海深仇,苗人鳳的俠義之舉等念頭一并湧上胡斐的心頭,令他很猶豫,于是,金庸也在胡斐猶豫的千百個念頭之中,結束了雪山飛狐的故事。然而,胡斐那一刀到底有沒有劈下去,直到金老離去都沒有給出一個明确的說法,也給了我們充分的想象空間。
那麼,金庸為何要故意這樣設計呢?按照他生前的說法,此舉是為了給讀者一個開放式的想象,增加了小說的趣味性。小編以為,這隻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金老很無奈,不忍說出口。
從金庸以往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諸多作品中出現的俠客,往往都有一顆寬厚仁慈之心。比如,射雕中的郭靖始終不忍殺賣國求榮的楊康,最後楊康是自己找死的;倚天中的張無忌對玄冥二老也沒有趕盡殺絕,隻是廢了他們的功力;鹿鼎記中,韋小寶面對作惡多端的額鄭克爽,也沒有痛下殺手等等。
由此可知,金庸武俠中,俠客們都有着光輝的形象,縱使面對大奸大惡之人,往往都會網開一面。那麼,雪山飛狐中的胡斐,自然也是應當遵循相同的套路,放棄劈下去殺死苗人鳳的念頭,不是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金庸完全不必故弄玄虛,直接按照以往的套路描寫胡斐是多麼的偉大和崇高,不僅饒了苗人鳳一命,而且還令自己差點性命不保,這樣不就能體現俠客身上那種滿滿的正能量嗎?
但金庸卻并沒有寫出結局,這就說明他猶豫了,他不想把胡斐寫得跟其他小說中的俠客一樣的無私和偉大!金老最後設想的結局很有可能是這樣子,胡斐經過一番痛苦的折磨,将要劈下去,苗人鳳猜出了胡斐的生世之謎,也看出了胡斐内心充滿猶豫和糾結,于是他選擇自己放手,一方面不想讓胡斐背負罵名或者是沉重的心理負擔,另一方面則是想去九泉之下與武學知己胡一刀重逢。
可是,為了維護胡斐的俠客精神,金庸卻不能這樣明寫出來,否則會極大削弱胡斐的大俠光環,因為他沒有放棄殺死苗人鳳的念頭,而是苗人鳳大徹大悟,自行選擇以死成就胡斐。于是,金庸也隻好故意留下一個謎團,供讀者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