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現代社會中離不開的一項工程。以中國為例,最初的路都是土路,隻需要将土地整平整就可以行人,走馬車。但是土路不僅塵土飛揚,而且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修整,十分麻煩。在一些江南小鎮也有石闆路,但是想要大面積使用确實也有難度。
到了近現代社會,則出現了石子路、瀝青路,尤其是瀝青路現在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内普遍使用。為什麼都是瀝青鋪路,我國全都是“補丁”,日本卻每年平整如新?
一、中日瀝青路的區别
瀝青是世界各國通用的建築材料,瀝青在高溫下會呈現出液體狀,容易鋪設。一旦凝固,又耐磨損。而且瀝青的成本比較低,能夠大範圍地使用。尤其是在城市中,其噪音小的優點尤其突出。但是不同國家的瀝青路又有所不同。瀝青路在我國全都是“補丁”,尤其是一些使用時間比較長的路段,坐在汽車上都能感覺到坑坑窪窪的,就像是坐花轎一樣。但是在日本卻每年平整如新,即使使用年限很長,還是能夠基本保持剛修建時的模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二、修路的側重點
其實原因很簡單。日本修建道路非常重視質量,因此道路的施工時間都很長,基本都是五年起步。因為日本的經濟建設起步比較早,城市化程度較高,所以城鄉的道路基本已經建設的比較完善了。而且日本人都十分追求“匠心獨運”,即使是小小的藝術品也要做到最好。更何況是直接關系民生和經濟的道路。所以日本能夠花費好幾年的時間去修建一條路,自然質量會更好,使用期限也會更好,即使過了很多年還是曆久如新。
但是在中國,情況有所不同。中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各項基礎設施都需要盡快完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推進的很快,與之相配套的少不了有公路的修建。那麼短的時間内想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自然是需要舍棄一些東西的。
國内很多地方的公路可能隻需要幾個月就修好了,更短一點的也許幾個星期就能夠完成。尤其是一些山區地段,公路直接和經濟效益相挂鈎,一段路能夠早一天修建完成,就能夠早一天連接山區和外面的世界,給山區中的居民帶來便利。
三、修路的矛盾當然在國内有部分路是因為質量不過關導緻坑坑窪窪,有些路即使能夠滿足建設标準,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注意的話,也會造成很多損壞。比如在一些鄉鎮道路是不會對車輛的重量進行限制的,超重的車輛在瀝青路上行駛,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路面的損壞。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地方因為前期規劃不到位,路鋪好還沒有使用幾年,就開始規劃建設地鐵、鋪設天然氣管道、修理污水管道等等。這些工程都需要将路面挖開,後期再怎麼進行修補,也很難還原最開始的路面了。所以也就會導緻大坑小坑等問題的出現。
現在,中國已經基本上可以實現效率和質量并重了,十幾年前非典中建成的火神山醫院,前段時間的新冠肺炎期間建起的雷神山醫院,無一不說明了中國的建設水平在不斷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