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學的六項基本原則?擊上方字體「居才微觀典」免費關注本頭條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學前教育學的六項基本原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學前教育學的六項基本原則
擊上方字體「居才微觀典」免費關注本頭條号
★教育「微觀典」「4」
學前兒教育階段必須把握的原則及其曆史知識
居才
幼兒教育必須把握幼兒教育規律和幼兒生長發育規律,先介紹幾個幼兒教育階段必須把握的原則:
一是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二是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三是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準确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别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鍊接1】胎教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那時胎教的基本含義是孕婦必須遵守的道德、行為規範。古人認為,胎兒在母體中能夠容易被孕婦情緒、言行同化,所以孕婦必需謹守禮儀,給胎兒以良好的影響,名為胎教。
【鍊接2】《大戴禮記·保傅》:“古者胎教,王後腹之七月,而就宴室。”
【鍊接3】《黃帝内經》也有關于胎教的論述,《千金要方》《顱囟經》等不少著作中都有記載着孕婦孕期的保健和養胎、護胎的知識,以及胎兒正常發育和對孕婦身心健康保健的内容。中醫理論建立了獨特的“外象内感”“因感而變”的胎教理論,中醫的“外象内感”“因感而變”是曆代醫家認為孕婦的精神狀況會直接影響胎兒的智力發育,所以胎教的實質是讓孕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态和健康的體魄以外感而内應。
【鍊接4】賈誼《新書·胎教》篇中也記載:“周妃後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意思是說,周成王的母親懷孕時,站有站的樣子,站時不将重心倚在一邊,坐有坐的樣子,坐時也不歪斜,笑時不放聲喧嘩,獨居一處時也不懈怠放任,發怒時也不罵人,如此等等,用禮教的規範來約束自己的一舉一動,從而保持對胎兒的良好影響。
【鍊接5】據劉向《列女傳》記載,周文王之母太任在妊娠期間,“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文王生而明聖,太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君子謂太任為能胎教。”文王生下後非常聰明,“教之以一而識百”,這是太任施行胎教的結果。
《列女傳》中記載太任懷周文王時講究胎教事例,一直被奉為胎教典範,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孕期有關行為、攝養、起居各方面之注意事項。如除煩惱、禁房勞、戒生冷、慎寒溫、服藥餌、宜靜養等節養方法,以達到保證孕婦身體健康,預防胎兒發育不良,以及防止堕胎、小産、難産等目的。
【鍊接6】王充主張積極有效地開展胎教,通過在胎兒發育階段實施教育,為胎兒成長創設優良環境,可保障幼兒出生後,在自身發展道路上有一個好的基礎。
【鍊接7】顔之推注重兒童的早期教育。他認為一個人的發展,幼年時期是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和最好時機,父母應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時機,及早地對幼兒進行教育,越早越好,并提倡實行胎教。他認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幼童時期是學習的最好時期,效果會極好,得益也會最大。他說:“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顔之推分析了幼童階段與成年階段不同的心理特征,說明幼年時期受外界幹擾少,精神專注,記憶力旺盛,能保持長久的記憶。而成年人思想複雜,精神不易集中,記憶力逐漸衰退。另一方面人在年幼時期,心理純淨,各種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顔之推認為這個時期,兒童受到的好或壞的教育與環境影響,都會在兒童心靈上打上很深的烙印,長大以後也很難改變。
顔之推認為,兒童出生後,就須請明白孝仁禮義的人“導習之”,“識人顔色,知人喜怒”之時加以“教誨”,引導他去做該做的事,不讓他做不該做的事。如此教育下去,到9歲以後,自可“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鍊接8】晚清時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戊戌變法時期資産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維新派的傑出領袖康有為認為,胎兒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他說:“生人之本,皆在胚胎,人道之始,萬化之原也。”對人的教育應在其“未成形質之前”開始,對有孕婦女進行胎教實現優生,康有為對早教和幼教也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