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買了七八包生姜,比較濕。
說實話,今年過年初一、初二的時候,是最怕物資缺乏的。不少人都想着要囤些口罩、新鮮蔬菜、藥物、大米、消毒水、酒精、洗手用品等。我當時囤了一些姜。
不是很多,就是網購平台上見到還有七八盒,媽媽說家裡的姜不夠了,我就都買下來了。想着天寒地凍,煮點可樂煲姜可以驅寒,做菜煲湯都用得上,還囤了幾包姜茶,覺得反正沒啥壞處,就每天早上喝一點。
後來發現印尼還是哪裡的東南亞國家,人們也認為多吃點姜比較好,也有在不斷買姜的,那是後話了。
但偏偏我買的是那種大的黃姜,還有點濕,七八盒的吃不完那麼多,放久了又容易壞。于是我還專門查了一下“如何保存生姜”,有建議放冰箱冷凍的,于是我選了一部分用保鮮袋包好放到冷凍格裡了,事實證明,一個月後,這部分姜的情況再拿出來就不那麼好了,雖然也勉強還能用。
還有一部分,我就削了皮,用料酒泡着,放在冰箱裡冷藏。直到今天,兩個多月過去了,不時煮湯炒菜還拿一兩塊出來,泡姜的酒也還可以腌制一些食品,完全沒有什麼問題。
後來,蔥姜蒜新鮮蔬菜一點都不缺,都是網購平台送來,也不想囤什麼了。倒是很久沒有下樓走動,一個多月前一個天氣好的中午,經過樓下小攤見到有一包包的小黃姜賣。心裡不知道為何癢癢的又想買些東西,就是15元一包的小黃姜,我知道那又将是一兩個月吃不完的分量,但走過看過之後,還是折回去買了一包。盡管媽媽已經說:“别再給姜給我了,上次給我的都吃不完。”但看着幹身的小黃姜品相不錯,還是帶回了家。
後來買的一包小黃姜就幹很多。
這次吃得仍然很慢,把一袋姜放冰箱上面的塑料籃子裡,不沾水,想着能放一段時間吧。
兩三周之後,發現在潮濕的南方春季裡,即使表面幹爽的小黃姜,不去理它,還是會長出嫩嫩的姜牙,甚至表皮出現一點白毛。這個時候,又得處理了。
姜放久了,就長出芽來了。
于是又把一部分放進了冷藏室,另一部分削皮成塊,用姜蔥料酒泡了放冰箱上格儲存。換了一個口徑大一點的瓶子,以便夾取。
想起冰箱裡還有一些迷叠香,是幾周前做牛腩時買的一袋,夠做兩三次的量。剩下兩三根一直放着,也沒有太大問題。查過儲存方式可以放烤箱裡烤幹磨碎。看看近日沒有陽光的陰雨天,想想,如果部分的姜也烤幹磨碎,應該也是一種保存方式,就是耗費的功夫有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