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 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跟着秦伯未先生學習“五行相克”在臨床上的運用。
相克與相生同樣是一種生理現象。
病證上所說的相克,包括相克太過、相克不及和反克現象,故有虛實複雜的症狀出現。
總的說來,分強弱兩面,即克者屬強,表現為功能亢進;被克者屬弱,表現為功能衰退。
因而,治療上同時采取抑強扶弱的手段,并側重在制其強盛,使弱者易于恢複。
另一方面強盛而尚未發生相克現象,必要時也可利用這規律,預先加強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發展。
從疾病的發展變化來看相克,并不是前後都一緻的。
例如鼓脹病,他在整個病程中所出現的證候,便包括了木橫克土、木不克土和土反侮木等現象,治療上雖然不離肝脾腸胃,治法上就有很大出入。
說明臨床上運用相克時,不能固執一端,一成不變。
01
木橫克土,木不疏土,土反侮木
木橫克土,即肝旺脾弱。
肝旺多指肝氣太強,表現為頭脹,脅痛,胸悶太息,少腹脹;脾弱包括胃氣阻滞,如食呆,脘痞脹痛,頻作嗳氣和矢氣等。
由于肝旺多指肝氣橫逆,治療上常用疏肝理氣為主,結合健脾和胃,方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芎、枳殼、香附、陳皮、甘草、生姜)、調氣湯(香附、青陳皮、烏藥、木香、藿香、砂仁、甘草)和沉香降氣湯(沉香、香附、延胡、金鈴子、砂仁、甘草)。
木克土的證候,以肝氣犯胃為多,并因胃而影響及腸,胃痛中的氣痛,常因惱怒後肝氣所引起,劉草窗的痛瀉要方(白芍、陳皮、白術、防風),目的亦為瀉肝和胃而疏腸中氣滞。
因此,本證在臨床最為多見,一般稱為肝胃不和。
木不疏土,由肝氣郁結所緻。肝氣失其條達,影響脾胃功能遲鈍,出現精神抑郁,胸脅滿悶,食少艱化,腹脹,大便或秘或溏等症狀。
治宜舒肝健脾,用逍遙散(當歸、白芍、柴胡、白術、茯苓、甘草、煨姜),亦可加入枳殼、陳皮和胃。
治療肝氣和肝郁,雖然同以理氣為主,藥物如柴胡等亦通用,但由于發病和病機不同,方劑的組成并不一樣。
反克現象在肝和脾胃亦為多見常見,因有木之與土,此勝彼負之說。
但一般土反侮木多由木郁不能疏土引起,亦即木不疏土的後果,且因後天生化力弱,肝血不充,産生肝火内郁,成為虛性亢奮現象,宜用化肝煎(白芍、青陳皮、丹皮、山栀、貝母、澤瀉)。
若由脾胃形成,則以濕熱積滞為多,與腸亦有密切關系,當用導氣湯(黃連、黃芩、當歸、白芍、枳殼、槟榔、木香、大黃)加減。
處方法則: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調理肝脾法,理氣暢中法。
常用藥物:
疏肝氣——青皮、制香附、金鈴子、香橼、柴胡、廣郁金、玫瑰花、娑羅子、荔枝核;
調脾胃中氣——枳殼、陳皮、砂仁、蔻仁、佛手;
化脾胃濕熱積滞——黃連、半夏、木香、枳實、大腹子皮。
02
土旺克水,土不克水,水反克土
土旺克水,即胃實耗傷腎陰,常見于胃有實熱,即《傷寒論》少陰病用急下存陰的證候。但臨床上慣稱邪熱傷陰,很少引用生克學說。
與此相反,土不克水是脾虛而水濕泛濫,成為水腫脹滿。張景嶽說:“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治宜溫運脾陽,用實脾飲(白術、茯苓、幹姜、生姜、紅棗、甘草、豆蔻、大腹皮、厚樸、木香、附子、木瓜)為主。
水反克土為腎病影響脾髒功能,常見于水腫證,《内經》所謂“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用金匮腎氣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溫腎為主,結合胃苓湯(蒼術、厚樸、陳皮、甘草、肉桂,白術、澤瀉、豬苓、茯苓)以治标。
處方法則:急下存陰法,敦土利水法,溫腎健脾法。
常用藥物:
瀉胃熱——大黃、玄明粉、枳實;
溫脾陽——見前;
溫腎陽——見前;
利水濕——茯苓皮、澤瀉、車前子、冬瓜皮、川椒目、豬苓、大腹皮、葫蘆瓢、生姜皮、通草。
03
水旺克火,水不克火,火反克水
水旺克火,即腎陰郁遏心陽,表現為水氣上逆,先有臍下悸,再見胸悶心悸,奔豚證即屬這一類,宜桂枝加桂湯(桂枝、白芍、甘草、姜、棗)。
如果水氣内停,命火衰微不能氣化,不見心氣虛弱症狀的當用真武湯(附子、白術、茯苓、生姜、白芍)溫腎利水。
水不克火是腎陰不足,心火偏旺,證見遺精腰痛,心煩失眠,宜滋腎清心,用黃連阿膠湯(黃連、阿膠、黃芩、白芍、雞子黃)加生地。
這裡應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水屬北方,火屬南方,所以黃連阿膠湯也稱補北瀉南法。但本方主要是着重在心髒本身的血虛火旺,如有腎虛症狀,宜加入滋腎藥。
二是腎為水火之髒,腎陰虛亦能使相火偏旺,出現夢遺、耳鳴、喉痛、咽幹等證,也稱水不制火,宜用滋陰降火的知柏八味丸(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黃柏、知母)。這種屬于一髒本身水火的偏盛偏衰,不能與五行生克的水不克火混為一談。
火反克水:與水不克火往往互為因果,治法無多大出入。臨床上又對一般熱盛傷陰,慣常稱做水不制火,意義有别。
處方法則:通陽制水法,扶陽逐陰法,滋陰降火法,補北瀉南法,養陰清熱法。
常用藥物:
溫心陽——見前;
溫腎陽——見前;
清心火——黃連、竹葉、焦山栀、蓮子芯、燈心;
清命火——黃柏、知母。
04
火旺克金,火不克金,金反克火
火旺克金,即心火消爍肺髒氣陰。心肺同居上焦,心火上炎,易使肺熱傷津,如火嗽證咳痰稠黏,咽喉不利,用黃芩知母湯(黃芩、知母、山相、杏仁、貝母、桑皮、花粉、桔梗、甘草)。
習慣上對于一般邪熱傷肺,亦稱火克金,應加區别。
火不克金是心陽不能溫肺,屬于肺寒證候。
《内經》上說“心移寒于肺,肺消,飲一溲二”,《金匮要略》上說“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均是心火衰微,形成肺氣消索。
心肺本為二陽髒,欲溫肺金,當扶心陽,但宜溫養,溫潤,不可偏于辛熱,用溫肺湯(人參、肉桂、幹姜、甘草、鐘乳石、半夏、橘紅、木香)加減。
金反克火當為肺寒而影響心陽不宣,因臨床上少見,從略。
處方法則:瀉火清金法,清熱潤肺法,養心溫肺法。
常用藥物:
清心火——見前;
清肺熱——桑皮、馬兜鈴、川貝母、黃芩;
溫肺寒——款冬花、白石英、遠志、百部。
05
金旺克木,金不克木,木反克金
金旺克木,即肺肅太過,肝氣受制。
臨床上對于肝氣證候常用肅肺佐治,所謂佐金平木,但單純由肺形成的肝病并不多見,從略。
金不克木當為肺虛而引起肝旺,臨床上亦比較少見。肺痨後期雖有出現,多與腎虛不能養肝有關。
木反侮金指肝火偏盛,影響肺氣清肅,亦稱木火刑金。表現為脅痛,口苦,咳嗽,痰内帶血,急躁煩悶,脈象弦數等。此時肺髒亦熱,當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栀、青陳皮、貝母、澤瀉)加青黛、金沸草、瓜蒌、枇杷葉,亦可暫用龍膽草、蘆荟以瀉火。
處方法則:佐金平木法,瀉肝清肺法。
常用藥物:
降肺氣——金沸草、蘇子、枇杷葉;
清肝火——黃芩、青黛、丹皮、夏枯草、龍膽草、蘆荟。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謙齋醫學講稿》,秦伯未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9.4。本公衆号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于攝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