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有關閱讀的永不褪色的經典。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歎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
我們将分三期來分享本書内容:
第一期:通過“閱讀的活力和藝術”“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以及“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五個部分來叙述閱讀的基礎要求。
第二期:通過“透視一本書”“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判斷作者的主旨”“公正地評斷一本書”和“贊同或反對作者”五個部分來詳細解構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三期:通過“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閱讀與心智的成長”三個部分的描述來理解閱讀的最終目标。
閱讀的活力和藝術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說得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作是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現代的人有一種感覺,讀書這件事好像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了。或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但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閱讀的目标: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為獲得資訊而閱讀,是我們自己在閱讀報紙、雜志,或其他的東西時,憑我們的閱讀技巧與聰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會貫通了。這樣的讀物能增加我們的資訊,卻不能增進我們的理解力。
為獲得理解而閱讀是一個人試着讀某樣他一開始并不怎麼了解的東西。這個東西的水平就是比閱讀的人高上一截。這個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能增進閱讀者的理解力。
無論是為了獲得資訊還是理解,隻有一種方式是真正地在閱讀。也就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一本書。你什麼都沒有,隻憑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隻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而會産生這種結果的運作技巧,就是由許多不同活動所組合成的閱讀的藝術。
當然,除了獲取資訊與理解外,閱讀還有一些其他的目标,就是娛樂。我們在這裡不會談論太多有關娛樂消遣的閱讀。那是最沒有要求,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做到的事。任何人隻要能閱讀,想閱讀,就能找一份讀物來消遣。
※閱讀就是學習
在教育史上,人們總是将經由指導的學習,與自我發現的學習區别出來。自我發現的學習方式就是沒有老師指導的方式,而被引導的學習就是要旁人的幫助。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隻有主動的學習者才能學到知識。
指導型的學習與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一個最基本的不同點就在于學習者所使用的教材上。當他被指導時——在老師的幫助下自我發現時——學習者的行動立足于傳達給他的訊息。然而,當學習者在沒有任何老師指導幫助下開始學習時,學習者則是立足于自然或世界,而不是教導來行動。如果我們将“閱讀”的含義放寬松一點,我們可以說自我發現型的學習是閱讀自我或世界的學習。
在學校的學生通常會跟着老師或指導者閱讀比較困難的書籍。但對不在學校的人來說,如果我們打算繼續學習與發現,我們就要懂得如何讓書本來教導我們。
※閱讀的層次
一位讀者要追求的目标——為了消遣,獲得資訊或增進理解力——會決定他閱讀的方式。一般來說,閱讀的規則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除此之外,隻有當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時,我們才可能真正讀懂。
想要增進閱讀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閱讀層次的不同,一共有四種層次的閱讀。
第一層次:基礎閱讀。一個人隻要熟練這個層次的閱讀,就擺脫了文盲的狀态,至少已經開始認字了。在熟練這個層次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這個閱讀層次的學習通常是在小學時完成的。
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特點在于強調時間。在這個閱讀層次,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内完成一項閱讀的功課。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定的時間之内,能夠抓住一本書的重點。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上,目标是從表面去觀察這本書,學習到書的表象所教給你的一切。這筆交易通常是很劃得來的。
第三種層次:分析閱讀。比起前面所說的兩種閱讀,這要更複雜,更系統化。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或是說優質的閱讀——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那麼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裡,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一個分析型的閱讀者一定會對自己所讀的東西提出許多有系統的問題。分析閱讀永遠是一種專注的活動。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中,讀者會緊抓住一本書,一直要讀到這本書成為他自己為止。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隻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第四種層次:主題閱讀。這是所有閱讀中最複雜也最系統化的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并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但隻是書本字裡行間的比較還不夠。借助他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裡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因此,很顯然,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在兒童具備純熟的閱讀能力之前,至少會經曆大約四個截然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被稱為“閱讀準備階段”。專家指出,這一階段從出生開始,直到六七歲為止。閱讀準備階段包括了幾種不同的學習閱讀的準備工作。身體方面的準備,包括良好的視力與聽力。智力方面的準備是要有起碼的認知能力,以便孩子能吸收與記住一個字,與組成這個字的字母。語言上的準備包括口齒清晰,能說出一些正确的句子。
在第二個階段,孩子會學習讀一些簡單的讀物,比如看圖識字。一年級結束時,基本上會認識三百到四百個字。這個時期會介紹一些基本的技巧,像字句的使用,詞句的含意,字句的發音等等。這個階段要結束時,小學生應該就能自己閱讀簡單的書,而且很喜歡閱讀了。
第三個階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詞彙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從上下文所提供的線索,“揭發”不熟悉的字眼。除此之外,孩子在這個階段會學會不同目标與不同領域的閱讀法,像科學、社會學、語言藝術等等。他們學習到除了在學校之外,閱讀還是一項可以自己來做的事——他們可以因為好玩、滿足好奇心,或隻是要“擴大視野”而閱讀。
最後,第四個階段的特征是精練與增進前面所學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學生開始能消化他的閱讀經驗——從一本書所提出來的一個觀點轉化到另一個觀點,在同一個主題上,對不同的作者所提出來的觀點作比較。到這個時期,學生要從小學或初中畢業了。這個階段有時候稱之為八年級、九年級或十年級的讀寫能力。
在某方面來說,這個孩子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閱讀者,他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了,但是卻還不夠老練。簡單來說,他的成熟度是可以上高中的課程了。但還不是這本書中所說的“成熟的”閱讀者。
在基礎教育的幾年當中,通常都會有一位老師出現在課堂,回答問題,消除在這個階段會出現的難題。隻有當一個孩子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才是他準備好往更高層次的閱讀邁進的時候。隻有當他能自己閱讀時,才能夠自己開始學習。也隻有這樣,他才能變成一個真正優秀的閱讀者。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一共有兩種,本來這是一體兩面的事,但是對一個剛起步的閱讀者來說,最好是将兩者區别為不同的步驟與活動。有經驗的閱讀者已經學會同時運用兩種步驟,不過此刻,我們還是将二者完全區分開來。
※檢視閱讀一: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如果在書店遇到一本書,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讀這本書,你也不知道這本書是否值得做分析閱讀。這個時候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讀”整本書。你腦中的目标是要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多花時間仔細閱讀。其次,就算你決定了不再多花時間仔細閱讀這本書,略讀也能告訴你許多跟這本書有關的事。
略讀的習慣應該用不着花太多時間。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議:
(1)先看書名頁,然後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過去。特别注意副标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寫作本書的特殊角度。
(2)研究目錄頁,對這本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令人驚訝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書了,許多人連目錄頁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實上,許多作者花了很多時間來創作目錄頁。
(3)如果書中附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大多數論說類的書籍都會有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範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等等。如果你發現列舉出來的哪一條詞彙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這個詞的某幾頁内文。你所閱讀的段落很可能就是個要點(這本書的關鍵點)或是關系到作者意圖與态度的新方法。
(4)最後一步,把書打開來,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就用這樣的方法把全書翻過一遍,随時尋找主要論點的訊号,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後的兩三頁,因為大多數作者都喜歡在結尾幾頁将自己認為既新又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的。
現在你已經很有系統地略讀過一本書了。你已經完成了第一種形态的檢視閱讀。現在,在花了幾分鐘,最多不過一小時的時間裡,你對這本書已經了解很多了。尤其,你應該了解這本書是否包含你還想繼續挖掘下去的内容,是否值得你再繼續投入時間與精力?
※檢視閱讀二:粗淺的閱讀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對一本難讀的書抱着高度的期望,以為它能啟發我們,結果卻隻是在徒勞無益地掙紮而已。很自然地,我們會下個結論:一開始想讀這本書就是個錯誤。但這并不是錯誤,而是方向不對。
什麼叫對的方向?答案是一個很重要又有幫助的閱讀規則,但卻經常被忽略: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之後的了解能幫助你在後來重讀第一次略過的部分時,增進理解。就算你不重讀,對一本難度很高的書了解了一半,也比什麼都不了解來得要好些。
※提高閱讀速度的一個技巧
許多人會從最初學會閱讀之後,多年一直使用“半出聲”的方式來閱讀。此外,拍攝下來的眼睛在活動時的影片,顯示年輕或未受過訓練的閱讀者,在閱讀一行字的時候會在五六個地方發生“逗留”現象。更糟的是,這些不熟練的閱讀者在每看過兩三行之後,眼睛就自然地“倒退”到原點——也就是說,他們又會倒退到先前讀過的句子與那一行去了。
所有這些習慣不但浪費而且顯然降低了閱讀的速度。因為我們的頭腦跟眼睛不一樣,并不需要一次隻“讀”一個字或一個句子。我們的頭腦是個驚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間掌握住一個句子或段落。
我們可以利用雙手訓練自己的眼睛,跟着章節段落移動得越來越快。用手指順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強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
閱讀的速度提高以後,我們就要考慮增進對一本書的理解力了。速讀的問題就出在理解力上,事實上,沒有經過第三層次的分析閱讀,你就沒法理解一本書。
但在開始讨論分析閱讀之前,我們要暫停一下,再想一下閱讀的本質是一種活動。想要讀得好,一個主動、自我要求的讀者,就得采取一些行動。
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我們說過,閱讀是需要主動參與的活動。但我們還沒有将主動閱讀的核心作一個簡要的說明,那就是:你在閱讀時要提出問題來。關于一本書,一定要提出四個主要的問題。
(1)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與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先了解整本書在說些什麼才行。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系?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這位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隻提供了資訊,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建議,以獲得更多的啟示。
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的閱讀層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問題(然後盡可能找出答案)。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與沒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之間,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如何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自己
你買了一本書,付錢購買的動作卻不過是真正擁有這本書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筆記。
為什麼對閱讀來說,做筆記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會讓你保持清醒——不隻是不昏睡,還是非常清醒。其次,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于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第三,将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做筆記,其實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異或相同的觀點,這也是對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下一期,我們将為您着重介紹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