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情不好,愛生氣,怎麼排解呢?
自己做小手術,婆家沒有一個人來問,很是生氣。心想:何必和那些無關的人生氣呢?可還是生氣。
答:
遇到不開心的事,有情緒是正常的。
如你做手術,婆家沒人問起,你可能會失望,傷心、還會有憤怒。
假如你對他們關心和投入較多,你還會覺得失落,委屈,感覺不值得。
不過他人要怎麼說、怎麼做,我們是沒辦法控制的。
如果我們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他人那裡:控制住了,别人很不開心,沒控制到,自己很不開心。
不如,啟動我們的智慧,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控制自己的情緒,左右自己的行為。
比如,這時我們可以處理情緒。
在我們處理前,先來認識下情緒。
情緒的産生跟我們的感覺、認知、社會因素有關系。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若沒有情緒,也沒辦法與人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如早上睜開眼,看到陽光,心情愉悅。這是快樂的情緒。
今天走在馬路上突然被人撞倒了。瞬間爆發出憤怒的情緒。
不管是快樂,還是憤怒,都隻是情緒而已。沒有好壞之分,它是正向還是負向的,取決于我們的處理方式,如何對待它們。
情緒來了,怎麼辦?
1、過去常用的的方式:不表達或發洩。
(1)如果情緒不能或沒辦法表達,悶在心裡,就是我們俗稱的“生悶氣”,心理學上成之為“壓抑”。
沒辦法表達情緒,一種情況是可能跟環境有關。
比如你覺得表達的環境(這裡的環境包含對象、關系或情景,其中一個或多個)不安全。
通常情況下,人們在表達情緒的時候都會選擇和指向安全的對象。
還有一種情況是,你自身習慣用“壓抑”的方式來應對處理情緒。
經常性壓抑,時間一長,身體容易出現症狀。有心理研究表明70%的生理疾病跟心理有關。
而且常年累月的積壓,總有繃不住的一天,那時可能出現大爆發。
(2)發洩是在表達攻擊,這種攻擊性是非常有敵意,且具有摧毀性。
就像此時,你拿出了一把劍,直擊對方。
對方接受到這類信号,有的會拿出盾來防備,有的會拿出自己的武器加以還擊,有的會直接從關系中逃離。
這就會嚴重破壞,甚至摧毀關系。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說過: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鐘。
生氣時死死憋住那句不該說卻想說的話,等一分鐘再開口,能滅絕未來70%的後悔。
那如何面對和表達情緒呢?這很考驗我們的能力,幸好這能力是可以習得的。
2、習得有效的方式:面對和接受。
情緒不是洪水猛獸,它來的時候哪怕很猛烈,也不至于把你吞沒、消滅。
如果可以,去親近它。
當我們出現強烈的情緒時,需要我們停下來。
把心門打開,去感受和貼近它。
閉上眼,看看它的樣子。是悲傷、憤怒、恐懼,還是其他什麼。
允許這情緒呆在那裡,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态。
慢慢發現,它并不可怕。相反,它很脆弱,更像是一直渴望你看到,想要被呵護的小孩。
你可以嘗試去抱抱它,給它些理解,善意。
慢慢地,它會一點一點柔軟下來,變得溫順而安靜。
就這樣,允許它呆在你的身體裡,跟你在一起。
3、習得有效的方式:調整認知,看待事情的态度。
任何事都是兩面,你現在看到A面特别生氣,那有沒有想過B面是什麼呢?
對同一件事換另一個角度來看,感覺就會不一樣。
如你做手術,婆家沒人問,這讓你感覺冷漠、不關心你,這是A面。
那B面是什麼呢?
①他們沒問,你就不用應付和回應他們,就可以好好休息,全心照顧自己身體。
設想:假如他們很熱情,不但問了,還登門來看。
你得應對他們,休息不好,事後還得一一答謝、還人情。
你會不會更累?
②他們沒問,意味着,你也可以用他們的方式跟他們相處。
以後也不用惦記着誰誰過生日了,要送禮。誰誰最近生病,要看望。
這樣是不是會節省好多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③_______
④_______
……
你也可以自己去補充③、④,甚至更多。
這樣想想,是不是舒服很多?
你看待同一事件的态度不一樣了,自然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這也是心理學上說的ABC理論。
無論什麼時候,去學習科學有效的方式來調整自己,自己給自己輸送快樂的養分。
日常的方式也很多,如讀書,寫感恩日記,看段子,看電影,運動,走進大自然,放松,冥想,跟舒服的人在一起,感受愛和被愛。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擁有的上面,享受擁有的。
活在當下,你會越來越快樂。
#心理咨詢師說##生活心理學##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