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下班,回到小區裡,看到兩個老奶奶正在打羽毛球。
她們的身影都有些佝偻,卻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
我站在那裡看着,原本有些郁郁的心情,好像慢慢開始變好了。
我知道我所有心情的不快,都來自這兩個字——“焦慮”。
是在看着身邊的同齡人都已事業有成,我卻還在為幾千塊工資奔走時;
是在父母一遍遍唠叨自己年紀不小了,該成家時;
是在意識到爺爺奶奶的年齡越來越大了,不知道彼此還能再見幾面時;
甚至是在清晨照鏡發現自己又多了一根白發時;是在看完一本書,而沒能立刻變得深刻時;是在寫好一篇文章,而沒能得到期待結果時;是在朋友圈發一條心情而沒能被關注安慰時;是在學一門課程而遲遲見不到結果時......
我太着急了,太着急想要一個答案了,“想要風光的學位,想要瞬間的博學,想要意氣風發,想要金光地走向喜歡的人”。
我渴望着一勞永逸,卻從來不肯付出足夠的耐心與堅持,于是錯過了現在,又将錯過未來。
可是生活在一遍遍地告訴我:
“操之過急就會失敗。他要我等,要我耐得住時間的寂寞,要我交付出足夠努力堆砌在沉悶、晦澀的時光裡,才肯将一切‘我想要’一點一點傳遞至我手裡。”
于是我明白了,它真正要囑托給我的,是這10個字——“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這兩句詩來自五代詩人馮道的《天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pàn),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全詩意思是說:
人的一生,貧窮還是富貴,冥冥中自有天意,又何必為此而長籲短歎呢?
隻要把握好眼下做的每一件事,不要去問将來怎樣。
冬天過去了,冰雪就會消融;春天來了,花草就會生長綻放。
隻要你能參悟這個道理,世間萬事萬物在你的眼中,就通透澄明了。
它讓我想到了“順其自然”這幾個字,不是兩手一攤的不作為,而是竭盡所能之後的不強求。
關于馮道,大家也許不太熟悉。
他身處五代十國的紛纭亂世,一生曆經五個王朝,先後效力于十一位皇帝,始終身居高位,被後世稱為“官場不倒翁”。
在後代許多史學家看來,“一臣不事二主”,才叫忠君愛國,因此對馮道這種“朝秦暮楚、改換門庭”的行為也便大為不齒。
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斥責他是“奸臣之尤”。
然而在當時,馮道卻聲譽極高,被民衆稱頌。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對“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這10個字最好的诠釋。
有人是這樣評價他的:
“他不貪财,不好色,有才幹,不結黨,不樹敵,有容人之量,知進退,關心民生疾苦。”
他在官場上如常青樹般屹立不倒,靠的不是溜須拍馬、兩面三刀,而是“從道不從君”的堅定立場,出類拔萃的德行,和真材實料的才幹。
換言之,他有足夠的努力與堅持,砥砺耕耘,而收獲自見。
馮道還有一首有名的詩《偶作》,結尾兩句寫道: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意思是說:隻要心存善念,哪怕在虎狼窩中也能安身立命。
它教給我們的,其實是一個同樣的道理,那就是:
做好自己,修養自己,強大自己,學會等待與堅守,一切你想要的終會順其自然地到來。
《時間之書》的序言裡,餘世存這樣寫着:
“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生命就是這樣,生活就是這樣,一個季節有一個季節的風景,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收獲。
如果你特别心急,特别焦慮,特别用力,手忙腳亂,最後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按部就班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安靜些,也用心些,渴求别那麼強烈,慢慢地你會發現,一切你想要的,已然水到渠成。
最後想要把三毛的這段話作為收尾,送給大家:
“生活,是一種緩緩如夏日流水般的前進,我們不要焦急。我們三十歲的時候,不應該去急五十歲的事情;我們生的時候,不必去期望死的來臨。這一切,總會來的。
我要你靜心學習那份等待時機成熟的情緒,也要你一定保有這份等待之外的努力和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