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儲備糧肇慶直屬庫檢化驗室,檢驗員梁智傑對即将入庫的糧食進行檢測,篩選稻谷中的雜質,得出糧食質量指标、儲存品質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等數據。
9月27日,中央儲備糧肇慶直屬庫有限公司舉辦“甯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主題公衆開放日活動,解開“大國糧倉”的“神秘面紗”。
作為華南地區重要糧倉,中央儲備糧肇慶直屬庫主要儲存稻谷、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近年來,肇慶直屬庫利用科技為糧食安全插上“智能翅膀”,從“入好糧”“儲好糧”到“出好糧”各個環節保障糧食安全,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保障好中國人的飯碗。
入庫“體檢”突出源頭控制
一個項目不合格整車退貨
“糧食在入庫階段,我們會對每輛車上的糧食進行扡樣檢測,如果發現一個項目不合格,整車糧食都會做出退貨處理,确保入庫糧食全部符合國家标準。”梁智傑介紹。
每輛入庫糧食的水分、出糙率、整精米率、脂肪酸值、重金屬值都是必檢項目,隻有上述符合标準要求,才予以入庫。
在檢化驗室,筆者看到,水分檢測儀、篩選器、重金屬檢測儀、砻谷機等檢測儀器一應俱全。梁智傑表示,檢化驗室溫常年控制在22℃,确保檢測結果的準确性和穩定性。
檢化驗室可以對稻谷、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的質量、儲存品質進行檢測,還能夠檢測發現糧食裡面的重金屬镉、真菌毒素含量。
如果說入庫“體檢”突出源頭控制,是為了“入好糧”,那麼糧倉内各種先進儲糧技術的應用,則是“儲好糧”的重要保障。
在倉房内,筆者發現,滿倉的稻谷上面,密封了一層專用透明薄膜。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通過充氮氣調儲糧技術改變糧堆内氣體組成,薄膜内氮氣濃度超98%,營造不利于害蟲及黴菌生長發育的生态環境的同時,抑制糧食呼吸,達到防蟲、殺蟲、抑菌效果,将糧食儲存年限從過去的3年提高到4年。
“日常保管中,我們往薄膜密封的糧堆中充入純淨的氮氣形成氣囊,就像我們吃的薯片,包裝看起來鼓鼓的,不僅可以讓食品長期保鮮,還能降低損耗。”中央儲備糧肇慶直屬庫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賀克軍介紹。
按照糧食保管的溫度要求,在春、冬兩季,糧倉平均糧溫要控制在16℃—18℃;而在夏、秋兩季,則要把平均糧溫控制在20℃—22℃。和北方地區相比,廣東地處南方沿海,高溫高濕,糧食安全儲存難度更大。
“目前的氣調儲糧技術,在糧溫出現變化時,需要揭開薄膜,放掉氮氣才能處理。處理完後再蓋上薄膜充入氮氣,這樣做既浪費資源,也造成較高的經濟成本。”中央儲備糧肇慶直屬庫有限公司保管員張振傑表示。
當前,肇慶直屬庫探索在保持氣密條件下糧倉通風降溫的方法,通過搭建好環流管道,運用制冷機把糧堆裡的氮氣抽出來除濕降溫後再循環輸送回糧堆中,在不揭薄膜的情況下實現控溫,讓糧食長年躺氣囊裡“吹着空調睡大覺”,在降低能耗的同時降低經濟成本,更加綠色環保。
每個糧堆配備上百個傳感器
日常管理實現全程智能化操作
肇慶直屬庫中心庫占地160畝,糧倉分布整齊劃一,但偌大的庫區内,卻鮮少看見人影。
工作人員告訴筆者,過去糧倉的很多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現在随着科技的發展,日常糧食管理工作皆可通過智能化糧庫在線監測系統進行操作,從扡樣、化驗、過磅、結算等實現了智能化管控。
其中,每座倉房每個糧堆中都根據需要設置了140—252個數量不等的測溫點,倉房内還有溫濕度傳感器,能實時采集、分析、預警倉内糧食溫度的細微變化。
記者在監控室看到,智能糧情監測系統通過與各倉房内部測溫硬件的連接,自動采集庫存糧食的溫度、濕度等數據,相當于在糧倉建了“千裡眼”。倉内外溫度、濕度情況,倉房裡糧食保管情況等數據在智能化糧庫監測系統上一覽無遺。
糧倉内的高清監控攝像頭還擁有放大23倍、360度旋轉的能力,可以實現全天候、無盲點的遠程監控巡查。
另外,糧庫内也布設了多個監控,可以清晰地看到庫區實時動态,協助調運員在出入庫期間加強作業現場的管理,确保儲存良好的糧食順利出庫。
“存儲期間,我們會質量跟蹤,在春秋兩季開展全面的數量質量普查。糧食出倉前,我們會再次檢測,嚴格防止不合格口糧進入市場。”梁智傑說。
每逢夏收季節,糧庫的出入庫作業就會非常繁忙。這麼大的庫區,怎麼保障安全生産呢?
肇慶直屬庫在實施“一人一區塊、一區一清單、一月一考核、一崗一獎金”的全員責任制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區域、全體職工的責任網格,保障庫區安全生産。
為此,該庫為安全培訓打造了廣東轄區第一個專門場所,創新性設立“安全培訓室”以訓促提,旨在讓新員工開展安全三級培訓,日常安全視頻學習和體驗。
【南方 記者】劉亮
【通訊員】張練欣
【作者】 劉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