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一癢,“待命已久”的小拇指指甲便派上用場了,有些人即使耳朵不癢,也會用指甲掏一掏,覺得掏耳朵是種享受。但是你知道嗎,如果操作不當,很容易損傷外耳道,把細菌帶進耳道内,導緻外耳道發炎、潰爛,甚至會出現面癱。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掏耳朵這個“技術活”。
2019年3月1日,在河北省武安市中山小學,醫務人員給學生愛耳護耳知識。(胡高雷/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緻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如何掏耳朵有講究,人耳中鼓膜非常“嬌氣”,大家平時的一些小習慣可能會傷害到鼓膜。例如,很多人喜歡“掏耳朵”,甚至是把發卡、牙簽伸入耳朵裡,這都是極為危險的行為,很容易割破耳道,或造成劃傷,甚至會導緻鼓膜穿孔、聽小骨錯位,最終緻使聽力損失、頭暈、耳鳴等。
尖銳物掏耳朵不可行,那麼可用紙巾或棉簽嗎?紙巾比較柔軟,很容易折斷或遺留紙末在耳内,一旦髒水進入便會導緻紙質膨脹擴張,滋生細菌引發感染。因異物靠近患者的鼓膜,便影響了其傳達聽力的功能,時間一長,造成感染引發疼痛及耳漏,患者耳内粘液流出的現象。也不建議使用棉簽掏耳朵,用大頭棉簽伸進耳朵,快速轉一圈的确可以把水吸幹,也會覺得比較舒适,但很容易把耳道内零散的耵聍推進耳内,天長日久堆積下來,就形成了堅硬的耵聍,刺激耳膜引發炎症。
那麼,怎樣才是正确地清理耳朵呢?湖南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三科主任王甯提出三種建議:
1、可以用生理鹽水清理耳朵。輕輕将鹽水滴入耳道中,頭搖晃幾下,然後沖洗幹淨。
2、利用嬰兒油、礦物油等專門清潔耳道的清潔油來清理。清理前,最好将油塗抹在手上測試,确定不會有過敏反應。
3、外耳道沖洗法。沖洗前需将耵聍膨化,用5%碳酸氫鈉溶液滴耳,3~4日後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沖洗。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如果耵聍又大又硬,影響聽力,千萬不要強行取出;如果耳朵出現疼痛出血耳鳴等問題,不要輕舉妄動,請及時就醫。
本文由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袁先道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李慧博、張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