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是一個在國民經濟領域應用極為普遍的概念,産業緣起于人類的生産實踐活動。随着人類社會生産的曆史展開和不斷前行,産業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曆史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意蘊。在馬克思看來,産業的産生和發展是社會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遠古的舊石器時代,社會生産力水平低下,人類隻靠采集、狩獵為生,原始群體共同勞作,沒有社會分工,産業尚未形成。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代,人類社會經曆了一個重要轉折,這就是由于分工導緻的農業的出現。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産部門,所以産業在當時主要指農業。此後,随着三次社會分工的産生,具體地形成了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等産業部門。18世紀下半葉的産業革命,把工業推上了曆史的舞台。機器大工業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随着工業同手工業的分離以及工業内部特殊分工的形成,多種産業部門迅速地發展起來。尤其是許多新興服務部門,例如旅遊、娛樂、教育、家政、信息等組織機構的發展,豐富着傳統産業的格局。随着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産業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引人注目。這時,産業的含義也在擴展,由農業經濟時代的主指農業,擴展到資本主義工業高度發展時期主要指工業,再擴展到近代以後可以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産業及其細分各産業。我們人類社會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正在進入服務經濟、知識經濟、體驗經濟時期。人類的體驗型需求,正在成為一種模糊各種産業界限的融合劑。在當代社會中,凡是具有投入産出活動的單位和部門都可以納入産業的範疇,産業不僅包括物質生産領域的活動,也包括非物質生産領域。産業形成的要素和标志主要有:産品的生産己進入市場領域;産品符合社會需求,能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作為該産業存在的核心産品己投入批量生産;政府指定産業政策等。
産業,是對能夠帶來增加值(附加值)的社會經濟的總稱,是國民經濟的載體,屬于經濟學的概念。在西方經濟學的有關文獻中,使用industry一詞來表示“産業”,新版《辭海》中記載:産業是指各種生産的事業。根據經濟學的觀點,産業有以下幾點規定:(1)産業是一個經濟活動或經濟行為。(2)産業是指向生産領域的生産勞動和這種生産勞動在這種領域的延伸。(3)産業是對同一屬性企業的歸類,即指具有類似的生産技術結構或提供在技術上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或服務前有同樣收入來源的一群生産或盈利性的企業機構,是企業集合概念,包括行業。一般來說,對産業的解釋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産業是指生産物質産品的集合體,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部門,但一般不包括商業。廣義的産業泛指一切生産産品和提供服務活動的集合體,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餐飲服務業和文教衛生部門。包括有形産品的生産和文化藝術精神等無形産品的生産。
按照國家統計局2003年公布的《二次産業規劃規定》第一産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産業是指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産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産業是指從第一、二産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運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食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産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很明顯,藝術産業屬于第三産業,因為它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産業,屬于文化産業的範疇。
謝倫燦,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腳踏實地與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