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以始無為以成?在教育系統上下一心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育人事業的美好,它鍛造了人們堅強、勇敢、擔當、奮進、誠信、友愛等品格而在這些品格中,誠信顯得愈發重要,對于誠信品格與契約精神的探讨,永不過時2020年的這個春天注定是不尋常的,但約定如常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有為以始無為以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為以始無為以成
在教育系統上下一心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育人事業的美好,它鍛造了人們堅強、勇敢、擔當、奮進、誠信、友愛等品格。而在這些品格中,誠信顯得愈發重要,對于誠信品格與契約精神的探讨,永不過時。2020年的這個春天注定是不尋常的,但約定如常。
——編者
作為校長、教師又或是家長,我們時常問孩子們:10年後,20年後,你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自己?你要創造怎樣的奇迹,開創怎樣的人生?這些未來,看似遙遠,卻取決于我們當下的每一天,能否做成真人、活出真我。因此,我倡議,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有約在先,以終為始”。
何為“約”?《現代漢語詞典》裡有多個義項,其中有兩個義項很常見:一個是“約定,相約”;一個是“契約,共同訂立遵守的條款”。每個人在世界上生活、學習或者工作,其實是由無數個相約構成的——人和人有約,人和風景有約,人和歲月有約,人和夢想有約……進入學校求學的孩子們,就和學校有個約定。
這樣的約定,它可以有多個對象,或是與仁愛教師,或是與友愛同學,抑或是與真實的自己;這樣的約定,它可以有多種模樣,是一個美好的目标,一個美好的心願,又或是一個寶貴的夢想。許下約定後,你會開始思考:怎樣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全力以赴地參加每一項活動,仔仔細細地寫好每一次作業。
我之所以提出“有約在先”,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建平實驗中學從2019年秋季學期開展的契約教育,行為契約教育是培養建立契約精神的有效途徑。
契約精神活躍于中西方文化之中,是世界的共識。在我國古代,人們用“誠”與“信”來踐行契約精神——《三字經》有言:“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很多人把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作為遵守一生的信條,它也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展曆程中。秦末有一人名季布,特别講信義,隻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他的守信精神使他獲得了良好的聲譽,當時甚至流傳着“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說法,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人有信,方可立。現代社會也越來越強調契約精神,19世紀英國法律史家梅因說:“迄今為止,所有社會進步的運動,是一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以契約來建構各種社會關系,正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大特征。契約精神倡導的是自由、平等、守信,正是這種契約精神,孕育了現代法制的根基,提供了自我約束的準則,建立了良好的社會秩序。
契約精神的培養,要從青少年開始,從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着手。正處于青春期的你們,有着向上向善的美好意願,但由于各方面還不夠成熟,自我約束力還不夠,意志力還不夠堅強,常常是“想”有餘而“做”不足;加之青春期身心變化巨大,常常會情緒波動,偶爾會出現叛逆的傾向,甚至出現行為偏差,事與願違。這種時候,就可以通過行為契約進行自我約束,養成好習慣、好品格。
學校将在本學期嘗試在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簽訂契約,希望師生們能積極行動起來,每個人都來思考:在哪些方面需要簽訂契約?可以嘗試列出重要的習慣清單、行為清單、問題清單、目标清單……然後,師生一起制定執行的措施和方法、實施計劃和獎懲方式。契約簽訂後,雙方共同執行,相互監督,進行适時的檢測評估。如果你與自己有約,就會常常自省;你與家長有約,就會得到家長的督促和幫助;你與老師有約,就會得到老師的鼓勵和指導。履行行為契約,不隻是對約定者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是自我教育、培養尊嚴與使命的重要途徑,是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塑造自己生命的最佳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行為契約不隻是外在強制性的約束,更是内心一個美麗的約定,履行了契約,你就會收獲成長的喜悅,收獲生命的美好。記得《小王子》中曾有這樣一段,狐狸曾對小王子說:“你每天最好同一個時間來看我,比如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如果你随便找個時間來看我,我就無法體驗到那種期待的興奮……”約定帶來了美好的盼望,也帶來了美好的祝福。
有約在先,就有了目标,有了行為準則,就會為了這份約定慎重開始,以終為始,慎始慎終,善始善終,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契約精神。擁有契約精神的人,将會不斷從“小我”“故我”走向“大我”“新我”,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作者系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25日第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