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刀貳
1988年這一年,被文學、電影、評論界稱為"王朔年"。
那一年,藝高人膽大的王朔開始了自己與馮小剛的合作之路。
在電影圈,他影響了一代人;在文藝圈,他又字字帶刀。
不走尋常路,不說尋常話。
狠人狠語,但卻人人都要說上他一句:真性情。
而他這一生也将這三個字寫進了人生的詞典裡。
幫馮小剛上位,與徐靜蕾纏綿,助王子文進圈,
臨了,自己的口袋空空,遠走他鄉。
掀起一代人的回憶錄,被刻在中國電影風流史上的王朔,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一、
關于王朔的故事,還要從那個神秘的“北京大院”談起。
1958年8月23日,王天羽和薛來鳳的兒子出生在南京,取了一個頗為女性氣息的名字:王岩。
之後,王岩嫌這個名字不夠陽剛,又給自己改名為王朔。
就這麼着,才有了後來的江湖往事。
剛生下王朔不久,身任軍官的王天羽被調到了北京工作。
就這樣,王天羽帶着妻兒,來到了訓練總監部大院兒,
他在院子裡上班,薛來鳳成了複興醫院的醫生。
從那時,有關于北京的記憶才徹底在王朔的腦海裡紮根。
一歲半之前,王朔一直被父母當成女兒養,穿女孩衣服,紮小辮子。
靈動可愛的模樣,很讨幼兒園老師的喜歡。
但一個男孩子,終究逃不過頑皮的命運。
在王朔長到三、四歲時,就開始與大院裡的葉京、鄭曉龍成群結隊。
但起初的他很乖,也很慫,打架鬧事全要倚靠葉京等人。
可久而久之,乖孩子長成了小霸王,成為了學校裡難以管教的一類孩子。
不僅在大院裡橫行霸道,還要成天寫檢查,動辄五千字。
就連他自己都說:“我的寫作基礎就是從那時候培養的。”
以至于後來的抽煙、打架、喝酒、嗅蜜,全是他成長的細小經曆。
要問誰能管教他?或許沒人能回答上來。
直到王朔愛上了讀書。
愛讀書倒不是真愛學習,而是父母太忙,沒有時間陪伴王朔。
即便是上學,王朔也不得不多次轉學,
小學一開始就讀于北京市翠微小學,之後轉學到東倉門小學。
中學又從北京164中學跑到太原五中借讀了一段時間,最後在北京第四十四中學畢業。
無法安定的童年,無處安放的親情,以至于在後來他寫給女兒的書信中表示:“我對親情是懷疑的,我不記得我愛過父母。”
所以,在他的童年裡,那群大院子弟給了他多少快樂,書就同樣如何養育了他的精神。
從軍事史書再到經典小說,王朔沒有不看的,也沒有不讀的。
也是從那裡,王朔找到了更大的世界,
孤獨、倔強、壓抑、自我放逐的性格終究成就了現在的他。
中學畢業後,吊兒郎當的王朔走進了部隊,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衛生員、操舵手。
也是在那段時間裡,王朔在倉庫裡寫出了他的處女作《等待》。
王朔的文學天賦被上級重視,恢複高考後,他又開始練習寫作備考大學。
那幾年的王朔不停的寫、不停的準備,也不停地等待。
沒人知道他等待的是什麼,外人隻知道在他退伍後的幾年時光裡,王朔的路走得并不順利。
退伍後,王朔并沒急着寫作,而是走進了一家醫藥公司擔任業務員,
但王朔天生不是做銷售的料,每個月他都完不成業績。
為了賺錢,王朔和葉京開始倒賣收音機、墨鏡,從廣東便宜進,高價賣到北京。
賺了錢,兩人吃了一頓涮羊肉。
可沒成想事情敗露了,眼看着公司要處罰王朔,他竟自己說:“我不想賣命,我要去找自己内心的自由。”
離職後,他開過公司、做過生意、經營過小餐館,但無一不是慘敗而歸。
那時候,他的錢包癟癟的,但他的驕傲卻一直鼓着勁兒。
山窮水盡之時,他決定重提筆墨,當一個“窮酸秀才”。
那時的他,隻想寫寫文章,賺點小錢。
誰知,他一寫,竟然養活了大半個中國電影。
二、
1984年,王朔帶着小說《空中小姐》轟炸中國文學壇,關于他的時代也正式來臨。
之後的那幾年,一部部小說占據了文學市場。
《浮出水面》、《一半是海、一半是火焰》、《橡皮人》等小說陸續發表。
王朔直白露骨的文字讓當時的人們大開眼界,
誰都不知道,原來小說可以以“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生理現象時開始”為開頭。
但王朔做到了,并且他的小說又被稱為“王氏幽默”。
那幾年,王朔風生水起,順便帶上了還在做美工的馮小剛。
談起馮小剛的出身,父母離婚,從小跟着母親,
母親靠着在印刷廠工作養活他和姐姐,常常入不敷出,月底就要靠醬油泡飯填飽肚子。
在王朔馳騁大院兒時,馮小剛的原生家庭給他提供不了任何幫助。
用他的話來講:“我小時候在院裡這幫孩子,跟他們在一塊的時候,就屬于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那麼一個,一塊的這些孩子裡頭,誰也沒把你放在眼裡。”
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須依靠這顆“大院子弟”的大樹。
剛好,王朔出現了。
1992年,王朔與馬未都、莫言、劉震雲在北京成立了“海馬影視創作中心”,開始正式踏足影壇。
那個時期,京圈子弟幾乎壟斷了電影行業,想要分杯羹,除非你是奇人。
很顯然,馮小剛并不是。
于是,在謀求成功的路上,馮小剛變成了葉京回憶錄中的“馮褲子”,
是一群人的“席邊兒”,意思就是坐在飯桌門口,端茶倒水的角色。
那些年,馮小剛沒少被嘲弄,但至少他的聰明換來了回報。
1993年,王朔帶着《渴望》殺進了電視劇行業,一時之間萬人空巷。
緊接着,王朔着手寫作《編輯部的故事》,
起初,團隊中的其他人并不同意“跟班”馮小剛的加入。
誰知王朔隻說了一句話:“他不加入,我也不幹了”。
于是,還是美工的馮小剛終于擠了進來。
《編輯部的故事》的問世代表着幾人聯手開創了中國喜劇的先河。
但要說最出名的,還是王朔客串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姜文高舉的大旗:
陽光永遠燦爛,朔爺永遠牛逼。
要說90年代的電影圈,誰又能不知道王朔的名字呢?
他的小說吸引數以萬計的青年,而他的人格魅力周圍環繞着無數佳人。
三、
1984年,當王朔用小說轟炸文壇,而沈旭佳也轟炸了他的心。
兩人第一次相見,是在一場舞會上。
沈旭佳是舞蹈學院的學生,氣質出衆,身材高挑,是學院女神。
看着青春稚嫩的臉龐,王朔的心動搖了。
佳人不配才子?這是萬萬說不過去的。
于是一向膽大的王朔,直截了當地選擇追求愛情。
雖然那時的王朔是個窮小子,沒錢沒名沒實力,
但他卻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
偏偏沈旭佳就拜倒在了王朔的幽默上。
于是,兩人談起了戀愛,而那本《浮出水面》也正是為他們的感情生活寫下的小說。
有了愛情的滋潤,王朔在文壇上如魚得水,四年的時光裡,王朔量變引發質變,
創作出一部又一部小說。
這時的他,錢包鼓了起來,那顆驕傲的心也終于站在了最高點。
1987年,王朔與沈旭佳踏入婚姻。
沒過一年,兩人的女兒王咪出生。
兩人世界變為三口之家後,王朔的事業也風生水起般潮湧。
家庭美滿,事業成功助長了王朔的威風。
此時,單純的寫作已經不能滿足他的大胃口,于是他走進了娛樂圈,成為了編劇。
才子配佳人的故事看似要進入尾聲,但沈旭佳卻沒有想到,王朔的文采還要施展到其他人的身上。
1994年,王朔與馮小剛創辦了“好夢公司”,朝着娛樂圈更進一步。
那時,徐靜蕾還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條順盤正,是矮大緊嘴裡的“大飒蜜”,
而已經在娛樂圈混得風生水起的王朔,也沒抵擋住對美好的渴望。
即便徐靜蕾比他小了19歲。
看着眼前尚且年輕、貌美,并且一點不輸沈旭佳氣質的徐靜蕾,王朔再一次心動了。
這一次,不再是窮酸秀才的王朔,不同于以往隻有會吹噓的嘴,反而實打實地将手裡的資源獻給了徐靜蕾。
幫她進圈,為她鋪路。
于是,靠着《同桌的你》這部電影,徐靜蕾火了。
而家中的發妻,也早已聞到了起火的味道,原本她想忍忍,
但沒成想,徐靜蕾早已跟着王朔痛快的出入他們的家。
不僅如此,王朔為了表示決心,直接搬到了賓館住。
當女兒問他時,他卻說:“在賓館寫小說。”
那時,沈旭佳也終于死了心,靜靜等着王朔手裡的那份離婚協議書。
故事的最後,佳人帶着女兒遠走美國,而才子再覓下一個佳人。
愛的火熱時,王朔甚至高喊:我死後要把遺産留給徐靜蕾。
這一次的王朔,騰出了大把時間和精力,力捧徐靜蕾。
徐靜蕾22歲時,王朔将她推到了趙寶剛的眼前,
于是,趙寶剛導演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定下了女主角。
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位置,徐靜蕾隻用了一個微笑。
從那之後,背靠“王朔号”大船的徐靜蕾,一路順風順水,在京圈混的風生水起。
以至于她的胃口越來越大,好戲、好星途已經滿足不了她。
2004年,徐靜蕾向王朔開口:我要當導演。
于是,王朔立刻為她張羅了一出大戲《我和爸爸》,
不僅拉來了姜文、張亞東、張元等圈内大咖級好友,還為她擔下了所有幕後。
有了王朔的托底,徐靜蕾穩坐導演、制片人、編劇、女主角等位置。
于是,從美豔女明星到才女,徐靜蕾出盡了風頭。
彼時的徐靜蕾正值青春好年華,有顔有錢有人脈。
但王朔的大好前程卻早已戛然而止。
四、
早在1996年,王朔指導的電影被禁演,原因是他在電影裡宣傳的“灰色人生觀”不能過審。
之後王朔與馮小剛解散公司,對他說:“你能活,就不要和我一起死。”
說完這句話,王朔遠走美國,但他卻沒忘了為徐靜蕾鋪好路。
于是,便有了徐靜蕾與趙寶剛的相識,有了《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從那之後,王朔的名字隻出現在徐靜蕾之後,但兩人卻十分默契的選擇了結束。
從20歲到30歲,徐靜蕾奉獻了自己最好的10年光陰。
結束時,徐靜蕾轉身走向了新鮮懷抱,而王朔又成為了王子文的精神枕頭。
兩人绯聞開始的時間是2006年,還是新人的王子文與經紀公司打官司,多年不曾公開露面的王朔挺身而出,替這位新人打官司。
兩人關系密切時,在一個屋檐下生活。
對于這段關系,王朔曾說:“她是我們老王家的人,是個很純情的女孩子。”
還說,“這孩子是我見過最聰明伶俐的姑娘,我準備以後給她寫歌詞,讓她爸爸寫曲,讓她唱歌。”
王子文也解釋說,王朔知道自己的爺爺,而自己的朋友又是王朔的鄰居,于是兩人也就認識了。
兩人的迷惑關系一直持續到2013年,網曝王朔當爹,王子文為其生子。之後便沒了消息。
當王子文再被關注時,還是因為演“曲筱绡”出名,後面上節目還曝出自己有個兒子,随之陷入熱戀中。
而王朔雖然有家人繼續相擁,但他卻沒了往日的輝煌歲月。
自2000年之後,王朔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離去,
“哐哐哐連着來,感覺一星期就死一個人兒,哭都哭了好幾年了。”
在父親、朋友相繼離開後,王朔絕望的寫下了這句話。
雖然他與父親并不算親密,但步入中年的王朔明顯感覺到上面的那根弦斷了。
斷了的不隻是生命,還有那虛無缥缈的前程和往事。
2007年,王朔開始密集出版作品,将寫給女兒的書《緻女兒書》發布,
隻不過,很少有人再關注他的生活和作品,那時距離他巅峰時刻已有10年。
直到2010年,王朔的名字再次出現在《非誠勿擾》的編劇名單上,
但他的名字卻不再顯眼。
因為在他之前,馮小剛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
一個從輝煌到落魄,一個從貧下中農到絕境逢生,
王朔和馮小剛的人生已經拉開了巨大差距。
挨過罵、也痛快的罵過人,或許王朔早已不能适應這個時代,
但不能否認的是,曾經他寫下過時代,而時代也曾與他相擁。
如今63歲的他,時隔多年之後,再次出現在大衆眼裡,是跟姜文的聚餐照片。
照片中的他已經開始白發,人也顯得消瘦。
回看王朔的人生,用生命寫下真性情的他,聰明裡透着憨傻。
看完記得關注好好的“康巴漢子”不做,偏要陷身于桃色绯聞中,他到底怎麼了?
“一代女神”邱淑貞:不過隻在娛樂圈混了10年,卻被記了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