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利用天然的蛋白纖維作為紡織服裝的原料。例如對羊毛的利用,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由中亞向地中海和世界其他地區傳播,遂成為亞歐的主要紡織原料。蠶絲是古代中國文明産物之一,中國勞動人民發明生産為極早之事,相傳黃帝之妃嫘祖始教民育蠶,甲骨文中有絲字及絲旁之字甚多。
到了近現代,随着合成纖維的興起,以及天然蛋白纖維或存在打理困難、價格高昂、某些服用缺陷等綜合原因,人工合成的蛋白纖維也逐步多樣化,尤其随着全球消費和環保觀念的改變,可降解循壞再生的蛋白纖維愈來愈受到市場青睐。
再生蛋白纖維根據其蛋白質來源的不同分為再生動物蛋白纖維和再生植物蛋白纖維。
在新發布的國家标準GB/T 4146.1-2020《紡織品 化學纖維 第1部分:屬名》中增加了再生蛋白質纖維的屬名和主要特征。
再生動物蛋白纖維
再生動物蛋白纖維,一般從富含蛋白質的動物廢料,如各種禽畜的廢毛發、廢皮屑、骨頭以及蠶蛹、昆蟲、蚯蚓、蠅蛆、黃粉蟲、奶渣、毛發下腳料、工業幹酪素中提取适合紡絲的蛋白質組分,通過物理化學改性、大分子解離、氨基酸側鍊修飾、部分基因的活化與封閉,同有機大分子化合物和單體接枝、聚合,制成适合紡絲濃度、溫度、黏度的紡絲原液。再經濕法紡絲,卷曲、定型、切斷生産出各規格的再生動物蛋白纖維。
牛奶蛋白纖維:從 20 世紀 90 年代初開始國内外緻力于開發再生動物和植物蛋白纖維,日本東洋紡公司以新西蘭牛奶為原料與丙烯腈接枝共混制成再生蛋白纖維——CHINON,上海正家牛奶絲服飾有限公司在 1995 年研制開發出牛奶纖維長絲,山西恒天紡織新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了牛奶短纖維。 牛奶絲具有蠶絲般光澤和柔軟手感,有較好的吸濕和導濕性,較好的強度和延伸性,是一種制作内衣的優良材料。但因纖維耐熱性差、色澤鮮豔度較差、價格較貴,影響了牛奶纖維大量推廣使用。
蠶蛹蛋白纖維:蠶蛹蛋白絲由四川宜賓絲麗雅股份有限公司試生産, 将蠶蛹蛋白提純配制成溶液按比例與粘膠共混,采用濕法紡絲形成具有皮芯結構的含蛋白纖維。 纖維具有較好的吸濕性、透氣性,手感柔軟、懸垂性好,但濕強力較低,纖維本身呈現較深黃色,會影響紡織品色澤鮮豔度。可采用活性、酸性、中性等染料染色,在染整加工中要注意它對酸、堿的敏感性,合理制定加工工藝。
蜘蛛絲蛋白纖維:美國麻省的國家陸軍生物化學指揮中心和加拿大魁北克内克夏生物科技公司( Nexia Biotechnologies)從蜘蛛身上抽取出蜘蛛基因植入山羊體内,讓羊奶具有蜘蛛絲蛋白,再利用特殊的紡絲程序,将羊奶中的蜘蛛絲蛋白紡成人造基因蜘蛛絲,這種絲又稱為生物鋼(Bio-Steel)。用這種方法生産的人造基因蜘蛛絲比鋼強4至5倍,而且具有如蠶絲般的柔軟和光澤,可用于制造高級防彈衣。生物鋼的用途廣泛,還能制造戰鬥飛行器、坦克、雷達、衛星等裝備的防護罩等。
再生植物蛋白纖維再生植物蛋白纖維是從富含蛋白質的植物,如大豆、花生、玉米、蓮子、小麥、核桃、杏仁、腰果、葵花籽、松子、香菇中提煉出的蛋白質溶液與高分子化合物經過物理共混或者化學共聚而制得的一種新型纖維。
大豆蛋白纖維:河南的李官奇先生以豆粕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提取出蛋白粉中的球蛋白,通過添加功能性助劑,與腈基、羟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濃度的蛋白質紡絲液,改變蛋白質空間結構,經濕法紡絲而成。其有着羊絨般的柔軟手感,蠶絲般的柔和光澤,優于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親膚性等優良性能,被譽為“新世紀的健康舒适纖維”和“肌膚喜歡的好面料”。大豆蛋白纖維外層基本上都是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保健功能不言而喻。
天蓮蛋白纖維:杭州優标以荷葉和蓮子為主要原料,經精密研磨、提純至納米級制備成一定濃度的紡絲原液,與再生纖維素紡絲原液按照一定比例通過濕法紡絲制得。該纖維具有良好的吸濕保濕性、透氣性,手感柔軟親膚,光澤細膩柔和。是國内首家實現以再生植物纖維素為載體制備成的100%純植物元素、可降解循環再生的植物蛋白纖維。
小麥蛋白纖維:運用生物工程和高分子技術,通過提取高品質小麥營養物質,與纖維素纖維實現分子級别均勻排列,充分保持、還原小麥營養物質特性的基礎上,通過濕法紡絲制備出小麥蛋白纖維。
随着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紡織品的需求愈來愈趨向于多功能性。紡織市場上面,蛋白類的纖維可以說是百花齊放,複合功能化使紡織産品向着深層次和高檔次方向發展,不僅可以克服紡織品本身的缺點,還可以提高産品的檔次和附加值。因此,複合功能化的再生蛋白質纖維将會快速影響單一功能性纖維紡織品的開發應用結構。
世界上蛋白質資源豐富,并且有許多蛋白質屬于再生資源, 因此,再生蛋白質纖維的發展具有可持續行、可循環性。從原料供應方面來看,再生蛋白質纖維作為紡織品的新型原料,其發展前景相當可觀,具有相當大的競争力;并且再生蛋白質纖維的發展不會造成資源的掠奪性開發, 将低附加值的農副産品加工制造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紡織原料, 符合世界紡織業的發展趨勢, 并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生蛋白質纖維屬于綠色纖維, 它生産過程中無污染,不破壞環境,并且使用後廢棄物能後自行降解,對環境十分友好,是 21 世紀的主要紡織原料之一。
延伸:進一步了解再生纖維再生纖維是以纖維素和蛋白質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化學加工制成高分子濃溶液,再經紡絲和後處理而制得的紡織纖維,主要有再生纖維素纖維和再生蛋白質纖維。
再生纖維的發展情況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以木材、棉、麻等生物質纖維素為原料制成的結構為纖維素Ⅱ的再生纖維,如粘膠纖維、萊賽爾纖維、銅氨纖維、醋酯纖維等;再生蛋白質纖維是指用各種天然蛋白質産品經過提純、溶解、抽絲制成的纖維,其中蛋白質含量至少在80%以上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再生蛋白質纖維,如大豆(蛋白)纖維、蠶絲(蛋白)纖維等。
再生纖維的基本特征
數量多
再生纖維素纖維品種多達幾十種,尤其是21世紀以來,在國外再生纖維素纖維先進性和科學性的推動下,我國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數量發展迅猛。
種類全
種類涉及到生物界的各個領域,植物界和動物界的很多種類都成為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基礎資源。生物質成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具有粘膠纖維的基本特性
在基本特性的基礎上,通過改性、共混、共聚、添加以及其他科學方法,呈現多種特性。粘膠纖維的基本特征為滑爽、透氣、抗靜電、染色性佳、回潮率好且在13%左右。例如:竹漿纖維既保持粘膠纖維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能,如涼爽、抑菌、抗紫外線等。
顯著的熱舒适性
吸濕發熱性明顯,再生纖維素纖維的回潮率均保持在12%~14%左右,有的超過14%。當其純紡或與其他纖維按恰當比例合理混紡時,一般都能具有良好的吸濕發熱性能。
再生纖維發展趨勢
基礎原料更加多元化
如海藻纖維是從海洋生物棕色藻類植物中提取海藻酸制得。所謂海藻,主要指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海洋藻類。此外,甲殼素纖維的基礎原料如蝦、蟹的外殼大部分也來自海洋生物。
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發展
功能性向智能化的發展已初露端倪,功能性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發展。
文章内容,僅供參考,部分内容來源網絡
供稿:蘇州中紡聯檢驗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張善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