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易經》之前,已經打下深厚的基礎——海量閱讀幾千本書,寫文章幾千篇,在社會上工作十幾年。
覺悟之後,又勤加實踐,日日用功,無一日懈怠,才守氣歸真。
今日分享的心法感悟是:人身上有一張弓,會用的人,人中龍鳳。
1、收放自如,一張弓。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人人都是帶弓之人。
弓,有什麼特點?
可以一放一收。收,是為了蓄力而放;放,是為了下一次回收。
如老子《道德經》所言:“欲将歙之,必固張之。”
我們人身上這張弓,就是指:一個人收放自如的内力。
據我所知,10000個人裡面,有1個人,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就已經很了不得,所以,萬裡挑一者,為人中龍鳳。
要做到收放自如,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隻是,當代社會,大家都練肌肉,練形體,練技能,唯獨沒有人練心力——收放自如的能力。恰恰,這又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心力,決定一個人的成就。就如同,一個發動機,決定一輛車的品質一樣。
我讀過幾千本書,沒有一本書,提出我這個觀點:
心力,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必須要重視,建立新的觀念,通過刻意訓練,來提升自己收放自如的能力。
2、陰陽相勝,一心發。
沒有人生來就是神射手,都是慢慢練出來的。
你要娴熟,甚至爐火純青地,運用你身上這張弓,那就需要慢慢練習。什麼年紀的人都可以練,從現在開始做,從小事做起。
訓練方法,我總結為16個字:
該收則阖,密閉不漏。
該放則辟,一展無遺。
阖,是全,關。辟,是開天辟地的辟。
《易經.系辭》說:“阖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阖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人身上這張弓,一開一阖,一收一放,與天合,則入道;與地合,則德全;與人合,則事宜。
形而上為體,形而下為用。
也就是說,我們明白這個大道理,還不足以有用,有心力;還要通過在工作、生活的每一件事上,一一實踐,運用起來,這個心力,才能鍛煉強大起來。
3、動靜因時,一念間。
在易為陰陽,在律為開合;在人為動靜。
我們大多數人,存在的問題是:該動的時候,懶;該靜的時候,亂想,定不住,也就是動靜失控,做不到收放自如,因此,人生無常。
動和靜的本質,隻是一念之間。
你想,心之所發,事之所生。
你不想,腦袋就是空的,心中空空的,空然後寂,寂然後欲不生,為真靜。
降服自己的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呂洞賓純陽子《百字銘》中講的“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
經典的文字,言簡意赅,一字千金:
養氣,大家都懂,日常生活中,一個人操勞過度,就會耗氣。氣不足,則經脈不通,身體虛,所以人要養氣,才能底氣十足。
忘言,人從三歲學會說話開始,就一輩子叽裡呱啦說個不停。而當一個人返璞歸真,又會得意忘言,慢慢地話就少了。
半桶水響叮當,滿桶水悶無聲。行動力越強的人,話越少,這是俗話說的“人狠話不多”。
守,守心,守一。
你養足了氣,少說話,自然可以守住自己的心神安住。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天得一以清,神得一以靈。慢慢地,人的靈氣,就出來了。
日日用心,平平常常;
無心之處,可見真心。
總有一天,你會在不經意間,體會到無為之妙。
天底下,成事最高明的,不是術,不是法,而是無為。随心所動,順勢而為,因為無為,所以能做到無所不為。
我講的東西,極其淺顯,能做到的人,卻是人中龍鳳。
這也印證了易經太極,陰陽相勝的規律——知榮守辱,知白守黑,知深奧守淺顯,知行合一,為真悟已。
以上為《易說瑾言》第12篇,共120篇,系作者的收山之作。讀完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評論。
作者主頁專欄,有解讀《易經》、《道德經》、《莊子》的國學文章,歡迎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