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龐大且複雜的體系,體現在生産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現實,老人去世的事該怎麼樣過,經過多年後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但有些做法是通行的。農村老人去世後要經過一套很繁瑣的過程才能達到入土為安。
老人剛倒下頭後馬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燒倒頭紙,同時孝子賢孫們一定要在燒紙的同時發出哭聲。緊跟着是布置靈堂,把燒紙用的瓦盆(俗稱紙盆)放在靈堂,點上香火和蠟燭,随後隻要有吊唁者來到該燒紙燒紙,該上香上香。
靈堂
奠酒,是對亡着進行祭奠的最正規的活動之一,也是最高規格了,在很多地方酒奠完之後是要把棺椁擡升一點,稱為“懸靈”,意思就是即将要出發去下葬了。奠酒的過程中把酒倒在杯中并不是讓前來吊唁者喝的,而是要把酒灑在地上。吊唁者主要行為是磕頭作揖,以表示尊重,同時去世老人的子孫們要對吊唁者以磕頭的方式還以禮節。
靈堂
當棺木被放進墳墓後,開始進行掩埋,直至将所有的土堆成一個大土堆為止。這個時候就要把火紙及其他紙紮,甚至還有死者生前的衣物都要進行焚燒。這些燒完之後就表示這一樁事結束了,然後就是主家答謝前來吊唁者、幫忙的親戚朋友了和鄉親們了。
老人去世後燒紙幾乎是貫穿整個白事的全過程,在沒有紙張之前其實也是要燒其他東西的,所以燒紙可以說在喪葬活動中是非常攸久的。老人去世之前身患疾病是普遍現象,有些疾病有可能還會傳染,在醫療水平特别差的過去,人們為了阻斷疾病的傳染,采取了燒火的方式。所以老人去世後就意味着病毒将失去生存的條件,為了給孝子賢孫和前來處理後事的人們創造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采取的一個辦法就是燒一些實物。随着造紙術的發明,用紙張就成了最便宜的方式了,因此燒紙就被一直流傳了下來。親戚六人去奔喪時帶火紙實際上是希望在靈前祭拜時燒火紙保護自己安全的。所以燒紙是實際需要,時間長了也就成了喪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
下葬
奠酒行為其實同燒紙是如出一轍,酒精本身就有殺菌消毒的作用。大多數都是在老人去世後才去挖墳修墓,所以亡者的屍體在家中放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天氣寒冷的話還問題不大,如果天氣比較炎熱的話,有可能會腐爛,進而出現一些異味,為了大家的安全,為了消殺病菌,采取噴灑酒精的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後來逐步把這些行為演變成了一種民間很正規的喪葬儀式了,長久之後也就成了喪葬文化的一部分了。
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音容笑貌别人有可能是會天天看見的,當去世後裝入棺材,準備封棺材蓋時往往會讓親戚六人們再看最後一眼,這一眼既是永久的印象,更是一種尊重。從此這個人的一切都隻能在其他人的回憶之中了,躺在棺材中被埋在地面以下後,其他人對他的印象永遠會停留在所見過的模樣當中,決不會有人去想象以後若幹時間後的模樣。如果火化的話,人們根本就無法想象會成為怎麼個樣子,感情上最難接受的是明裡明白地知道親人的模樣馬上就要徹底發生變化了,感情上很難接受。所以土葬既是傳統文化,也是尊重,更是感情方面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