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山西的毛女士今年59歲,10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了腰背部的疼痛,當時沒有太注意,近半年來腰痛的症狀加重,伴有下肢的麻木,并出現行走後加重,最遠可行走300米就得停下來休息,醫學出身的家人得知這一情況,馬上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及時帶毛女士到醫院做了脊柱核磁共振等相關檢查,診斷是腰椎管狹窄症,當地醫院告訴患者需要做腰椎椎間植骨融合術,屬于開放性手術。
患者不願“開大刀”,焦慮萬分。經多方打聽,獲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骨科海湧教授、楊晉才教授團隊新創PE-TLIF微創減壓融合技術,可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遂就診于朝陽醫院。
入院後骨科團隊給毛女士做了詳細的查體:發現毛女士兩足背的感覺不同,右側下肢擡起困難,術前各項功能評分都較差。
患者診斷為腰椎管狹窄症,目前後路腰椎減壓固定融合術,也就是“開大刀”,是治療腰椎管狹窄症的主要手術方式。
但是PLIF 手術創傷大,術後一般需卧床3天以上,造成圍手術期各種風險,尤其内科并發症的風險。考慮到毛女士的病例屬于PE-TLIF的适應征,同時有強烈的微創手術意願,因此決定給予毛女士PE-TLIF内鏡下融合技術。
術前影像學資料
術中操作場景
術後影像學資料
患者術中出血50ml,未輸血。術後肢體活動較術前明顯好轉,各項功能評分均獲顯著提升!
術後1天毛女士下地,恢複了往日燦爛的笑容!
毛女士的家人介紹,他們不斷在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能不開大刀的醫院,也在網上搜索查詢,最終選擇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就診。他說:“我了解到咱們朝陽醫院這項新技術比較先進,做得也比較多,臨床的病例都挺成功的。”
PE-TLIF技術介紹全内鏡下腰椎微創減壓椎間融合技術是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海湧、楊晉才團隊曆時4年研發并完善的,簡稱PE-TLIF。
自2013年起,PE-TLIF技術經曆了構思、可行性驗證、臨床應用、多中心臨床研究等過程,一步一個腳印,經過了嚴苛的審核,不斷改進、完善,目前已是針對大多數類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可靠的手術方式。
PE-TLIF為經椎間孔入路,使用上關節突導向切除裝置定向磨除上關節突,擴大椎間孔區域,在10mm脊柱内窺鏡輔助下進行腰椎的減壓、椎間植骨及融合器植入,最後輔以經皮置入椎弓根螺釘。
PE-TLIF通過最小的創傷即能達到和開放腰椎減壓融合手術同樣的臨床效果,同時可減少并發症,實現病人快速康複的目的,已在臨床上取得成功。
該技術集内鏡技術、通道技術、經皮置釘技術、高度可調新型融合器于一體,擁有自主研發的融合器和自行探索的手術方案,是一款完全國産的新技術,并已獲得自主知識産權。該技術已達到精準診斷、精準醫療的國際脊柱微創水平。
術中使用的通道工具和内植物高度可調融合器由北京朝陽醫院脊柱微創團隊和某醫療器械公司共同研發生産,其中高度可調融合器不僅能植骨,而且撐開可控,可以從最低8mm撐開最大至13mm。
該融合器融入了“精準醫療、細緻入微”的設計理念,具有操作簡易的特點,能同時适用于微創手術及開放手術,這比國際同類産品更加優質、獨創、安全、效果更佳。除此之外,該融合器采用钛合金材質,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抗腐蝕性和生物及力學相容性,能夠促進骨細胞在其表面黏附和成骨分化,能更好與周圍骨組織結合,達到更加穩定的融合。
到目前為止,本項創新技術已經獲得相關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7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8篇,國際性學術會議大會發言交流5次,國家級術會議大會發言交流30 餘次,充分展現了 PE-TLIF技術在脊柱微創專業的學術成就。
自2018年多中心臨床研究的正式啟動,PE-TLIF開始采用國際上先進的多中心前瞻性非随機對照研究,并且在22家成員單位的支持及共同努力下,獲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
未來,朝陽脊柱團隊将秉持自主創新理念,繼續推廣我們自主創新設計的PE-TLIF技術,完成與合作醫院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将其推廣到世界舞台,讓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國人自主研發設計的手術技術!
PE-TILF融彙貫通,風靡于當下脊柱外科領域,對當今脊柱微創新理念、新技術的開展及應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北京朝陽醫院骨科 陳宇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