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海屏的時代到來之後,手機廠商就在全面屏的道路上一卷再卷,在這個階段手機為了全面屏可謂是百花齊放,各種形式的手機都出來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
考慮到成本以及設計方面的雙重制約,手機廠商們構思出一種異形屏手機——在手機屏幕上挖開一個小角,将前置攝像頭模塊置于其中,以此來提升手機的屏幕占比。
其中,以挖孔屏為代表的設計方案,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在挖孔屏之前還出現了一中手機屏幕形式,美人尖屏幕突然又出現在了大衆面前,但是這次換湯不換藥,改名叫滴水屏,由此可見當年夏普的設計理念是多麼的超前,過了這麼久了,某些廠商還撿回來用。
水滴屏之後,廠商又研究出來一個很驚豔的設計--挖孔屏,強迫症夥伴就受不了了,屏幕上方一個永遠也擦不掉藏不住的小黑點。
不難看出,從全面屏到挖孔屏,手機廠商們在手機形态設計上更傾向手機擁有出衆的屏幕占比,往一體化設計方向發展。
不過,這些設計方案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隻是壓縮了手機屏幕邊框距離,并沒有擺脫手機邊框“束縛”。
全面屏不能動,廠家就動了升降和滑蓋,甚至還有将後視鏡頭翻過來同時當前攝的設計。
但畢竟多了一個活動機構,無須按奧卡姆剃刀理論,也能簡單邏輯導出,多一個零件或一個動作,出故障的機會就多一份。 所以各廠出一期後都悄悄回歸挖孔了。
你覺得挖孔屏怎麼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