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見一個小小的用毛線做的殼,小時候我經常以為是衣服的毛掉多了自己卷在一起天然形成的,直到後面我看見有一條小蟲子從裡面鑽出來,一挪一挪地往前走,讓我瞬間起了不少雞皮疙瘩。
這個殼其實是衣蛾的幼蟲收集了衣服掉下的碎片顆粒,加上自己吐的絲(吃衣服後吐出來的)結成的紡錘形筒巢。幼蟲平時就住在裡面,它走路的時候會像蝸牛一樣,背着它一挪一挪地往前走,要鑒定它十分容易。
衣蛾幼蟲的爬行姿勢
衣物破壞者:衣蛾的一生衣蛾的一生可以分為成蟲、蛹、幼蟲。
衣蛾的成蟲不會吃掉你的衣物,因為它的口器已經退化了,它化蛹成蛾後的唯一需要就是“啪啪啪”,然後在你的衣服上産卵。衣蛾的成蟲更喜歡那些被汗液浸濕過的髒衣物,因為它覺得它的幼蟲可以在上面得到更多的營養和無機鹽,不過它隻是更喜歡髒衣服,并不會對你的幹淨衣物下手輕點。衣蛾的成蟲飛行能力并不強,經常能夠看見它們呆呆地趴在牆上,所以殺死它們也十分容易,拿電蚊拍一掃就行了。
衣蛾成蟲
幼蟲就是咬壞衣物的罪魁禍首,不過它隻能吃下那些天然的動物纖維(如真絲、皮毛、羊毛),并從中間得到一些水分,然後其中的一些轉化成自己吐出來的絲。有時候它會吃掉衣服外層(比如内衣)那些合成的纖維,然後鑽到衣物夾層裡面去尋找那些動物性的纖維來吃,隻因它聞到了食物的香氣。
被衣蛾破壞的布料,圖片來自fiker
對于博物館來說,衣蛾也是一種讨厭的生物,因為它們會吃掉動物标本上的皮毛,讓标本看起來就像得了長了癬一樣恐怖。
衣蛾幼蟲
家居中難以辨認的兩幺蛾子相信各位看到衣蛾的成蟲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難道不是在谷子裡面飛出來的幺蛾子嗎,怎麼就變成了吃衣服的呢?
其實大家在食物裡面發現的那種蛾子,是另外一種蟲子叫:“印度股民(劃掉)谷螟”,幼蟲也被稱為米蟲、蠟蟲,人類喜歡什麼主食它們就喜歡什麼,所以經常在屯米屯面的地方見到它們的成蟲和幼蟲。
近來,科學研究發現印度谷螟的幼蟲甚至能夠消化塑料,是除面包蟲外唯一能夠消化塑料的動物。
從左往右分别為幼蟲、蛹、成蟲和卵
兩家的幼蟲還是差别挺大的,畢竟一個帶着殼一個光着身體,但是兩者的成蟲都比較小,所以比較難以分辨,最好的辦法還是看顔色,色彩帶着水泥灰的是衣蛾,比較光鮮亮麗的是印度谷螟。不過更簡單的方法就是不去認它們,一律打死,反正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蟲子中的編織藝術家們編織筒巢并非衣蛾的專利,除了它還有兩種常見的小蟲子會編織自己的筒巢,其中一種就是樹上常見的“吊死鬼(蓑蛾)”。
小時候最喜歡拿去吓女生的蟲子之一
蓑蛾并不像衣蛾那樣喜歡呆在室内,它更向往着自然的生活,連住的“房子”都是使用植物性材料制作的,有時候它們會倒挂在樹上,身體扭來扭去,所以也被稱為“吊死鬼”。
另一種是生活在水中的石蠶,也會用身邊的材料來制作筒巢,所以有些人将金銀珠寶碎塊放在魚缸裡,讓它們去制作獨一無二的裝飾品筒巢,然後拿去賣個好價錢。
這種裝飾品價格還是挺高的,圖片來自Hube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