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作業别聽家長的,家長不會做!”這是我閨女的班主任在開班隊會的時候,特别強調的。
因為在天津,所以低幼學生基本還都是在家上網課,有幸聽到這一句話,真的是不自覺就臉紅了。哈哈哈~~
的确,孩子的作業真的不會做。因為在給孩子提交作業打卡的時候,好幾次都被老師批改,說不符合要求,我隻能再領着孩子訂正。
拿孩子一次作業來看看,到底家長是怎麼做錯的?如下圖:
這張圖的作業是要求:掌握兩條交際口語。
一張圖片搭配兩句話,我的理解是用“口語交際小貼士”,描繪圖片。所以,給孩子的答案是:
- 小芳大聲說:請你擡起一條腿。
- 其他小朋友聽到之後,紛紛擡起來一條腿。
結果,老師批複:按照要求。問了之後才知道,作業就是讓孩子口述兩條小貼士。錄好之後發給老師,果然對了。
孩子上課,作為家長,平時我也是以配合老師為主。孩子讀的是南開學校,我整個的感受就是老師負責,家長非常卷。所以,我還有點壓力,甚至有點焦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反思了自己。終于琢磨出來了幾條應對焦慮的心得:
- 1、養娃之所以焦慮,一是因為沒有價值感,一是因為沒有未來感。
當價值感沒有體現出來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費的。比如,很多全職媽媽焦慮的原因,就是總感覺自己的價值感沒有體現出來。
當沒有未來感的時候,現下的努力就會缺乏動力。比如,很多全職媽媽覺得自己全心全意帶娃了,但是娃還是處處不如别的孩子。這樣,就會對自己産生懷疑。
其實,孩子對于家長來說都是治愈的。如果仔細觀察的話,能夠發現每一個父母的臉上都是“幸福”的。但是,一談到孩子的“價值”的時候,就開始變得“焦慮”。如果孩子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的,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都會把責任怪到自己身上,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這種懷疑和否定,就會産生“焦慮”。因為,我們不會讓自己什麼都不做。
- 2、孩子在家庭中的價值,不應該以“學習成績”衡量,而其他方面的成績不被認可。
北師大的教授錢志亮說了一句話:在很多家庭裡,孩子證明自己價值的唯一方式,就是學習,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很難得到父母的贊賞或回應。
當看到錢教授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真的是徹底放松了,從來沒有感覺呼吸這麼暢快過。這句話,真的是讓我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焦慮的原因。
我對孩子的“價值”認識,真的是現實又片面。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話,我就不高興,覺得養孩子累。但是,如果孩子成績好的話,我就開心,覺得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錢志亮教授這句話,可以算是治愈系的了。我重新反思了我生娃的原因,也重新反思了自己功利性看待孩子的心态。所以,我決定好好研究一下,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成績。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呢?如果關注這個問題的話,可以找到視頻、名師解答、書籍等。在這些地方都可以找到答案,并且答案好像都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自己也是,讀過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也看過很多名師的視頻,像李永樂、錢志亮、張祖慶、李君等。搜集了這麼多資料之後,我感覺我發現了養娃的本質:養娃是一個不斷完善細節的過程,并不是終點論,而是曲線論。
舉個例子來說,我看到清華北大的筆記,就覺得,如果我的孩子按照這些學霸分享的方法來學習的話,那一定能夠掌握更輕松的學習方法。可是,我真正實施起來的時候,發現:學習它并不是一個知道方法,然後去執行,就一定能夠得到結果的過程。
比如我娃的英語不行。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做啟蒙遇到了很多問題。那個時候經濟條件不太好,啟蒙比較好的學而思、牛津,對于我們來說,壓力太大了,我們就沒有給孩子買。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明:學習方法,它也是有成本的。有的時候,我們也想孩子走捷徑,但是,自己的經濟實力不允許。所以,隻能讓孩子再踏實一些。經濟和實力可以解決問題,吃苦和吃虧也是可以的。讓孩子努力,可以省去我們的養育成本。
我說這段話絕對沒有得罪人的意思,是在養娃的過程中,真的能夠感受到“貧富差距”。不管是給孩子啟蒙,還是進階,都會發現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最後,我們放棄了,把所有的希望都回歸到了課堂,我們選擇相信老師。
除了感覺各類學習方法并不是“萬能鑰匙”之後,我還有一個更深刻的感覺,那就是養娃的知識和教育并不系統。像武志紅這樣的老師,講了很多心理學的知識。我個人的感受就是,除了要為知識付費之外。武志紅老師的知識,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所以,在養娃走了很多彎路之後,我還是覺得養娃應該回歸本質。我們沒有再迷信學霸的學習方法,也沒有迷信興趣班,而是回歸了課堂。因為,我們發現學校老師的教育更系統、更完善、解決的問題也更多。
我這個結論,也得到了論證。回歸本質,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成績?我做了功課,分享給各位家長。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學校、住所、班幹部、自我成績評價、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職業、家庭類型、父母關系。關于各個影響因素的比重,給大家看一張圖,如下圖:
這個結果可以看出,相關性越高的話,成績也會越好。所以,很多父母也都會朝着盡量為孩子好的方向去經營家庭。
由此可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沒有方向,也沒有經驗的。但是,我們聽說過對孩子好,就盡量去做。
一個人的經曆畢竟有限,大多數家庭的經濟其實也比較一般。所以,我們會選擇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去幹預。也就是“抓大頭”,來保證孩子不掉隊。那麼,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也找到相關的論證,家長可以看一下,如下: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出,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本身就是一個多方面的結果。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家長也能發現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最終,會放棄很多,選擇回歸課堂。那麼,回歸課堂是對孩子不負責嗎?并不是,有論證證明,課堂表現好的孩子,成績也會更好。給大家看一下,如下:
這一張表格,統計的是孩子的課堂表現。所以說,老師課堂的各類設計,家長不要覺得沒什麼意義,都是經驗。再來看一下各類統計的結果吧,如下圖:
這個是把各類課堂表現設置為變量的,與上表相符合。家長可以自己對比一下,然後找到相應的結果。
從這個表格來看,孩子的成績跟課堂表現是正相關的。課堂表現越好,成績越好。至于輔導班、家庭教育之類的,對孩子成績的影響,其實比起課堂來,真的是微乎其微。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失去大頭,而主抓小頭呀。認為老師不行,依賴于網課、輔導班等,恰恰是得不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