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無奈隻能通過“考研”來提升學曆。
具有研究生學曆,在工作方面可以擁有多種選擇。大部分學生将自己的目标院校,定為985,211高校。
相比之下,雙非院校顯得無人問津,難道雙非院校畢業的研究生不好嗎?
雙非院校的研究生值得報考嗎?不妨對比優劣勢之後再做決斷
為什麼大部分學生不願意将雙非院校作為自己的考研目标,歸根結底,普通本科院校的同學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自己的本科學校就不是名校,考研當然要考985,211這種高校。
雙非院校研究生真的就不值得報考嗎?
答案當然為否定。
985,211名校的研究生名額有限,并不是懷揣“名校夢”就能如願以償,屈指可數的名額是不可跨越的事實。
雙非院校的研究生并非“一無是處”,相反,雙非院校畢業找到好工作的同學數不勝數。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各不相同,有些學生執着于名校一流的教學資源,堅信通過自身不懈努力可以考上,那不妨去放手一搏。
所以,報考985,211名校還是雙非院校的研究生,因人而異。但不能就此斷定雙非院校的研究生就不值得報考。
報考雙非院校研究生的優劣勢所在:
優勢一,雙非院校,試題難度小,競争對手少,成功上岸名校幾率高。
對于考研,絕大多數學生将目光鎖定在985,211知名高校上,這些高校加起來不過一百,這使得考上名校的壓力直線上升。在名額少、對手多的情況下,成功上岸名校的幾率可想而知。
此刻,雙非院校的優勢就凸顯出來。選擇雙非院校研究生的人少,競争對手自然而然相對較少,成功上岸的幾率大大增加。
雙非院校的試題難度較985,211高校低,這無疑是雙非院校的優勢所在。
優勢二,雙非院校,好找工作,尤其對于考公考編成功率高。
不論名校還是雙非院校,研究生畢業之後所拿到的學位證書是一樣的,都是研究生學曆。對于公務員、教師這些國家單位的招聘崗位,大多不看重研究生的院校,學曆是硬性指标。
研究生比大學本科高一層次,學曆高會在工作方面有更多的“選擇”,即使是雙非院校研究生畢業也不例外,相比本科生報考公務員職位,研究生的成功率更高,事業單位的工作穩定、薪資待遇可觀,是非常不錯的工作。
劣勢一,雙非院校,不如985.211知名高校名氣大,無緣部分大公司職位。
衆所周知,雙非院校的知名度遠不及985,211高校。
大型企業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研究生院校的知名度十分在意,甚至會在招聘啟事上明确規定——求職人員研究生必須畢業于985或者211一流高校。這就把一大部分雙非院校畢業的研究生“拒之門外”。
畢業于985,211名校的同學則可以去大公司闖蕩,名校研究生的光環可謂應聘工作時的利器。雙非院校畢業的研究生無緣部分大公司的職位,在這一點上,雙非院校研究生畢業的同學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占優勢。
劣勢二,雙非院校,導師的項目資源相對名校較少,需要自己提升,學習研究。
一流院校的教學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導師負責的科研項目也多。
在項目資源方面,雙非院校就不能和985,211高校相提并論,研究生項目資源的多少絕大部分取決于所在院校的層次。
但在學術研究方面,學生不能單單依靠導師,自身提升更加重要,自己不斷地學習研究也會有所收獲。
哪些同學适合報考雙非院校的研究生呢?
對雙非院校的優劣勢已有初步了解,那哪些同學報考雙非院校的研究生更加合适呢?
本科院校不太好的同學适合報考雙非院校,競争對手少,上岸率高。
對于普通二本、三本院校的同學來說,可能存在考研資源缺乏、學習基礎不紮實的問題,他們也沒有專業教師的指導,考研究生是“孤軍奮戰”的一場鬥争。
他們如果報考985,211高校,競争對手是名校大學生不說,大學知識基礎的差距也不容小觑,不能保證成功上岸。
這些同學更加适合考雙非院校的研究生,雙非院校的研究生上岸率高,招錄比低,适合他們報考。
适合在職的工作人員報考,提升學曆的同時成功上岸率高。
一些已經工作的職場人員,想換一份更好的工作,提升學曆必不可少。随着非全日制碩士的含金量的提高,吸引着越來越多已經工作的人們慕名而來。
一邊工作一邊備考研究生是辛苦的,如果隻是希望學曆上的提升,在職的工作人員選擇雙非院校的研究生更加合适,不僅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學曆,而且成功上岸的可能性還大,何樂而不為呢?
結語:
考研是一件改變自身命運和未來的事,對于985、211或雙非院校研究生的選擇,學生應該從自身情況出發,認真思考後再做決定。切勿“好高骛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研之旅”并非一帆風順,希望每一位考研的同學都能收獲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