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貓步",我們會想到時裝模特的一種經典台步,兩足交替踩過中心線偏一點的位置,大長腿伴着音樂,會産生一種韻律美。據說是模仿貓走直線。
把"貓步"說成是太極拳的基本步法,不知始于何時何人。但拳經有曰:"邁步如貓行"。"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
仔細觀察"貓老師"緩慢走路時,足起離地很輕柔,不是突然拔起,似乎有點徐緩,落地非常穩健,悄然無聲,不散亂,很有章法。
太極拳的"貓步",應是汲取了"貓老師"的輕起輕落的内涵,與模特誇張的"貓步"截然不同。其前進線路落步位置更像鴨子或是企鵝。即太極拳術語所言的"丁八步"。
毫無疑問,任何拳術,步法是根。定步要穩健,動步要輕靈。太極拳發勁原理也是"其跟在腳,發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楊宗師曾說:"先有好腳,才有好拳"。
我個人體會,楊氏太極拳的功夫幾乎全部體現在腳上。比如,一足着地,不失重心,始終在定無常定之中保持"中正安舒",可謂一步一樁。"實腳轉"。換步要像"貓老師"一樣輕起輕落,點起點落。雙腳都要輕,"如履薄冰"等。
都知太極拳走的是貓步,講究“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似貓行”,尤其是練習連續上步的式子(如摟膝拗步、野馬分鬃),怎樣才能走出貓行步?怎樣在連續上步時體現出輕靈的步态,步換身随的騰挪氣勢,這是我們太極拳人苦苦追求的。
練習貓步首先要解決的是出步的基本方法,出腳時,腳踝要放松,先以大拇趾引領,與地面平行向前探出,随即腳跟(腳後掌)着地,前腳掌略向上揚(不要過高),此時胯根松開,勁力引向支撐腿腳下,前腳腳踝完全放松,将前腳掌落平後,屈前腿蹬後腿,重心前移成弓步。
要點是,向前邁步時,體重要坐在支撐腿上,勁力從支撐腿向下松沉,邁出的腳自然被送出。換言之,坐時臀部收斂,命門外凸形成腰弓,以腰弓的彈性将腳送出。弓步完成時,弓腿以小腿與地面垂直為宜,膝蓋前弓萬萬不可超過腳尖,感覺全腳掌與地面貼平,俗稱湧泉穴與大地接吻,腳上各個關節都要放松。“腿曲至垂直為準,逾此謂之過勁。身軀前仆,即失中正之勢。”澄甫先師之言不可不察。
最要緊處,一定要等前腳落平後再繼續轉腰向前弓腿成弓步,此時前弓之勁力是後腿松沉勁向前蹬出的一個沉中帶轉的不可抗的力,切不可不等前腳落平便一邊落前腳掌一邊向前弓腿移重心,此時産生的力量是一個由上向前下方落下的力且既不穩又無力。
其次,要注意前腳擺腳後重心前移準備上步時,後腳跟要随着重心的前移緩緩提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輕便地将後腿收回。
腳的外擺角度要略大于45度,以腳内側對45度為宜。此時支撐腿的膝蓋有一個向外側的撐力,可以很穩定的支撐住身體的左、右轉體,并消除邁步時帶來的膝部的裡外搖擺。
身體向擺腳側的轉體一定要适度,以能将後腿輕松收回為準。而向另一側的轉體則是要等收回的腿将要邁出的瞬間才開始。
注意:
所謂腳下走弧線,是在上步的過程中,由于轉體(俗稱轉腰)和腿的收回與邁出兩個動作自然複合生成的,不可一味的不轉腰隻用腳蹚走弧線。還要注意以腰脊的開合帶動四肢的收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