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吓到後怎麼安撫
寶寶吓到後怎麼安撫
更新时间:2025-02-14 23:37:10

碼文之前先感謝下每一個關注我,看我文章的你們,每周寫原創文,原本理解的是堅持是一種好習慣,會有成果。而現在,每周文章發出去就多增加幾個粉絲關注,甚至激活了一些十幾年沒有聯系的朋友來鍊接我,跟我傾訴,梳理時,我覺得這件事不再是需要堅持的事,而是更有意義的事,可以引發讀文章的你對孩子的教育有共鳴或者反思,這就足矣了。

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真的是存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裡,它是必需品,絕對不是奢侈品。而碼文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收獲和沉澱,每一篇文章用近1周的時間的打磨,其實也是我自己将這些零散的育兒知識的重構。比如今天要聊的:如何化解孩子的恐懼情緒。

曾經我也用這個問題去詢問磊磊老師,她當時也特别的給我寫了一篇文章,我特别感謝她,讓我知道原來帶孩子是可以輕松的遊戲化解各種問題。到後來自己系統學習早教和心理學,也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恰巧前幾天一個新朋友看到我的文章來鍊接我,向我求助:孩子在幼兒園消防演習的時候可能被大場面給吓到了,現在抗拒去學校,怎麼辦?要在家休息幾天再去學校嗎?于是,我又對這個問題進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進行整合,希望對有這方面困惑的家長有所啟發。

什麼是恐懼?

恐懼是一種情緒,正常的恐懼,對一個人的生存是有積極意義的。恐懼情緒有自我保護的意義,但同時醫學資料也表明,強烈的恐懼氣氛和突發的恐懼事件,會使人的神經中樞受到強烈的劣性刺激。所以,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恐懼,也要避免孩子遭受恐懼的襲擊。

根據恐懼産生的原因一般分為:本能的恐懼、與知覺和經驗相關的恐懼、怕生,預測性恐懼和壓力導緻的恐懼。

接下來詳細說下這幾種恐懼以及怎麼破?理論 實踐談起來篇幅有點兒長,所以今天先聊前面三個(本能恐懼、知覺和經驗産生的恐懼以及怕生),下一篇我們詳細講講預測性恐懼和壓力導緻的恐懼,朋友說的孩子被消防演習吓到,咱們下一篇詳細講。

一、本能恐懼

嬰兒害怕兩件事,一是大聲,如尖銳刺耳的高聲;二是失持,身體突然失去平衡,失去依托,這是人的本能恐懼,這種恐懼不是由視覺刺激引起的,而是由聽覺、膚覺、肌體覺等刺激引起的。

怎麼破?

這階段的寶貝,處于本能的自我保護,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給到孩子足夠安全的環境,不要突然發出大的聲響,不要讓寶寶出現“失持”的恐懼,如果孩子被大的聲響吓到,也不要過于驚慌着急,應及時将寶寶抱起,然後用手掌輕輕地撫摸寶寶的背部,穩定其情緒,給其安全感,可以緩解受驚的症狀,多給寶貝做聽覺訓練,聽各種自然界,生活中的聲音,或者舒緩的音樂,多帶寶貝出去外面活動。

二、與經驗和知覺相關的恐懼

心理學上非常典型實驗:視覺懸崖實驗是沃克和吉布森(Walk & Gibson,1961)曾進行一項旨在研究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後來被稱為發展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

寶寶吓到後怎麼安撫(早教科學養育)1

實驗結論:将2-3個月大的嬰兒腹部向下放在"視覺懸崖"的一邊,發現嬰兒的心跳速度會減慢,這說明他們體驗到了物體深度:當把六個月左右的嬰兒放在玻璃闆上,讓其母親在另一邊招呼嬰兒時,發現嬰兒會毫不猶豫地爬過沒有深度錯覺的一邊,但卻不願意爬過看起來具有懸崖特點的一側,縱使母親在對面怎麼叫也一樣。這也是關于知覺引發的恐懼。

看到了嗎?寶貝的覺知察覺到的“恐懼”,其實是咱們人類基因記憶在起保護左右,無需過于擔心,遠離這類危險即可。

曾經有過不好的,不愉快的經驗會激起恐懼情緒,比如洗澡時有過不愉快的體驗,孩子可能之後就會害怕洗澡。對這種恐懼和害怕,也是本能的在規避不舒服,自我保護。

怎麼破?

首先,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恐懼事物,接納我們的孩子會有恐懼害怕的情緒。接納很重要,接納孩子恐懼的事物,比如說孩子恐懼洗頭,我們要接受她恐懼洗頭這件事,同時也要接納他恐懼的情緒,唯有接納,家長才能用更溫和的情緒和心态面對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其次,面對恐懼的事物或者事件,我們可以用遊戲引導調整孩子對恐懼事件的另一種感受。我們以孩子抗拒洗澡洗頭這件事為例:孩子比較小的時候能夠用其他方式代替比如洗頭的不适感,可以換一個姿勢洗頭就換一種方式,比如躺着洗,減少孩子的不舒适感,讓孩子接受水在頭上流動但不會流到眼睛不舒服,當孩子的頭适應水的流動幾次後再慢慢調整回來姿勢。

孩子大一些,我們可以采用積極聯結法,就是将恐懼刺激和愉快的活動聯系在一起。将孩子對水的不好經驗替換成開心快樂的遊戲,比如讓孩子在澡盆外面給他最愛的玩具洗澡,比如我們可以在沒有放水的澡盆裡遊戲,通過美好,快樂的遊戲記憶代替不好的經驗……

三、怕生

怕生是對陌生刺激物的恐懼反應。怕生與依戀情緒同時産生,一般在6個月左右出現。伴随着親子依戀的形成,怕生情緒也逐漸明顯、強烈。嬰兒在母親懷裡時,怕生情緒較弱;離開母親,則怕生情緒較強烈。8個月以後的寶寶,隻要有媽媽在身邊,即使媽媽離開一定距離,但在他視線之内,一般都能自己玩或和别人一起玩耍,如果由媽媽或其他人陪同,寶寶接觸新事物或新一半的恐懼情緒也可以減弱,以後漸漸可以做到和親人分離。

其實在陌生的環境或意外情況下,大多數孩子會表現出短暫的退縮,感到害怕,是正常的适應性反應,比如2歲的孩子,一遇到不熟悉的人就往媽媽身後躲,别人與他打招呼也不回應,問他問題,最簡單的“叫什麼”“幾歲了”也支支吾吾答不清楚,或者幹脆閉口不答。在2-3歲間出現類似情形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在家裡比較安靜,說話不多,但與家人交流還算自然,對客人則表現出懼怕或回避的态度;在幼兒園喜歡獨處,或者怯怯地、很不情願地跟在小朋友的後面參加集體遊戲、從不主動回答問題等大多缺乏自信,他們雖然獨處時感覺比較自在,但心中又常常感到壓抑、孤獨和焦慮。任其發展,有可能延續到成年,對性格的形成、自身發展和生活都帶來不利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導緻更大的心理問題。

怎麼破?

首先,仍然是接納孩子的怕生情緒,不焦慮,不給孩子貼标簽,不強迫孩子跟人打招呼。當孩子出現怕生,退縮的行為時,我們可以蹲下來擁抱,告訴他“寶貝,現在對這個環境還有點陌生是嗎?沒關系,媽媽陪你一起”,然後抱抱寶貝,帶他慢慢熟悉這個環境。

其次,當孩子慢慢熟悉後,可以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創造機會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意識地培養自信心。當然,不必時時關注他的一言一行,家長隻需要留意觀察,當孩子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及時出現。

再次,平時對孩子不要過度保護,應适當放手讓他更加獨立一些,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當孩子掌握了某項技能也是能極大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引發恐懼的原因是不同的,但無論是怎樣的恐懼,家長都應該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可以接納孩子的恐懼,允許他恐懼。或者在面對恐懼的時候,幫助他用自嘲精神來放松。

最後,良好的親子關系能使孩子産生歸屬感和安全感,促使其建立自信心。是克服所有恐懼情緒的良藥。

我是清清(陽淘媽媽),高級家庭早教指導師,心理學愛好者,如果你有育兒困惑,歡迎鍊接我們一起探讨!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孕婦需要遠離的輻射
孕婦需要遠離的輻射
對于懷孕的人來說,有很多的動作或者吃食的習慣都要随之而改變,不管之前的性格是大大咧咧還是随性而為,到了懷上寶寶之後很多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很多想吃或者不想吃的東西都要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而根據寶寶的需要做選擇,很多本忽略的生活的細節都要為了寶...
2025-02-14
剛打完疫苗懷孕了
剛打完疫苗懷孕了
6.15來的月經,6.22打的疫苗,7.26測試懷孕,問醫生能要嗎,醫生說一開始說打疫苗的不能要,後來沒事了,說4到50天去做B超看看胎心好就能要。經過好幾天的考慮還是不要了,兩個兒子了,養個孩子太不容易了,需要太多時間金錢和精力,懷孕九個...
2025-02-14
寶寶眼皮上有個鼓包不疼不癢
寶寶眼皮上有個鼓包不疼不癢
我家寶寶兩歲半了,一個月前,我突然發現寶寶眼皮上長了一個小包包,大概黃豆粒大小,不紅不癢不疼,閉着眼睛可以看到,睜眼就不太明顯,不仔細。于是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相關的知識,說是熱敷可以有所改善,所以我在家給寶寶眼皮每天都熱敷兩次,每次大概十分鐘...
2025-02-14
小寶寶積食有什麼症狀
小寶寶積食有什麼症狀
小寶寶積食有什麼症狀?咨詢:寶寶不吃奶,怎麼辦?寶寶總吃手,吃點兒奶就惡心,是不是積食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小寶寶積食有什麼症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小寶寶積食有什麼症狀咨詢:寶寶不吃奶,怎麼辦?寶寶總吃手,吃點兒奶就惡心,...
2025-02-14
一歲半寶寶輔食菜譜
一歲半寶寶輔食菜譜
一歲半寶寶一般來說,已經能獨立行走,日常能量消耗較大,怎麼給寶寶安排輔食呢?今天,筆者結合《中國嬰幼兒輔食分階喂養手冊》(以下簡稱《手冊》)的知識,來跟大家分享一歲半寶寶的輔食食譜大全。這一手冊是輔食頭部品牌英氏與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共同發布的...
2025-02-14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