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一百單八将中,若論誰最不讨喜,答案肯定是宋江。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宋江自從上了梁山,就想着招安,後來招安還真成功了。招安之後,好漢們南征北讨,在征方臘時有66人戰死,可謂死傷慘重。很對讀者于是痛罵宋江,說他“害死了梁山兄弟”“拿兄弟們性命做籌碼,隻為自己做官”。還有讀者認為,宋江應該帶着梁山好漢開疆辟土,即便不能推翻宋朝,也應該與宋朝分庭抗禮等。
當然,也有很多讀者認為,宋江招安沒錯,因為宋江素有忠義之心,很多好漢也不反對招安,何況反抗朝廷并沒有好下場,這一點可以參考水浒中的田虎、方臘等人。
宋江要招安立功還是反抗朝廷,說到底,這是水浒的主題之争。
央視水浒方臘形象
一直以來,水浒的主題都不明确,有人說是招安,有人說是反抗,有“起義”之說,還有“盜寇”之說等。其實,隻要細看原著,了解一下水浒的成書曆程,以及其參考的故事資料,就能明白,水浒的主題從來都不是反抗朝廷。
先從原著内容看
水浒前兩回非常重要,可以說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和框架。因為後面寫到的很多大事件,比如梁山好漢大排名、宋江等人受招安等,在這兩回中其實都已經暗示過了。
很多讀者懷疑108将排名是宋江所為,然而前兩回卻說過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後面智真長老、羅真人以及九天玄女也都分别提到,他們甚至知道好漢們對應的天星。
趙匡胤影視形象
至于作者大費筆墨說出宋朝得國,霹靂大仙轉世趙匡胤,宋仁宗乃天上赤腳大仙等,也是為了說明宋朝是正統。既是正統,自然受上天庇護,如此一來,宋江招安也就理所當然了。在第四十二回,九天玄女告誡宋江要忠于朝廷,輔國安民。
娘娘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吾有四句天言,汝當記取,終身佩受,勿忘勿洩。”宋江再拜:“願受天言。娘娘法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外夷及内寇,幾處見奇功。
九天玄女所說的詩,其實就是暗示宋江以後要招安,以及招安需要的人和結果。
在第五十四回,羅真人也告訴過公孫勝,說他本是天閑星,現在傳授他法術,讓他去幫助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
宋江上山前告訴過武松,以後有機會要招安。
央視水浒武松形象
宋江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刀一鎗,博得個封妻蔭子,久後青史上留一個好名,也不枉了為人一世。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
至于上梁山落草後,宋江更是多次說過要招安。總而言之,作者早就在全書開始和中間部分告訴過讀者,宋江以後要招安。這些都能說明,水浒的主題不是反抗朝廷,更不是起義,而是招安。
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沒有批判接受招安的宋江,反而予以盛贊。即便宋江被奸臣害死,作者也說“萬年青史播英雄”“卻喜忠良作話頭”等。
從水浒成書曆程看
《宋江三十六人贊》(下稱《贊》)、《大宋宣和遺事》(下稱《遺事》)以及《黑旋風雙獻功》《梁山泊李逵負荊》等元明雜劇,都是水浒的藍本。從水浒這些藍本中,也能看出的水浒主題。
比如南宋龔開的《贊》中,宋江的贊詞是:不稱假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 ,專犯忌諱?說明宋江并沒有稱王稱帝,而隻是稱為“保義”。“保義”是保義郎的簡稱,保義郎在北宋五十二階武将官職中,位列五十,倒數第三。宋江的這種低調,并不是因為實力弱,而是因為他忠心宋朝,他認為落草為寇後應該招安做官,即便隻做大宋的保義郎也值了。
央視水浒宋江形象
宋江這個綽号,在《水浒傳》中也有,且屬于石碣排名的正式綽号。
《遺事》對水浒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宋江的故事,水浒基本都沿用了。比如宋江怒殺閻婆惜、宋江遇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天書、宋江招安、宋江收方臘有功等。不過,《遺事》中石張叔夜招安宋江。
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去诰惠,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後遣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
對了,在九天玄女所授天書上,除了天罡院三十六員将領的姓名外,還寫着一段話。
宋江看了人名,未後有一行字寫道:“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将,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廣行忠義,殄滅奸邪。”
既然要宋江“廣行忠義,殄滅奸邪”,也能說明,《遺事》的主題是招安,而不是反抗。否則天書上會寫着“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将,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反抗暴政,推翻趙宋”之類。
央視水浒宋徽宗形象
熟讀水浒會發現,梁山好漢并不反對皇帝,更沒有痛罵皇帝,他們對皇帝都稱“趙官家”“趙君王”或者“聖上”“聖聰”等,對皇帝很尊敬。好漢們所抵抗者,都是貪官污吏,奸臣佞臣。
比如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是為了抵抗蔡京和梁中書;宋江率軍攻打高唐州,是為了打高廉,救柴進;花榮反出清風寨,是為了救宋江,反劉知寨。除此之外,水浒中還有何濤、黃安、慕容彥達、黃文炳、蔡九知府等奸臣惡官。
我們看元明雜劇,其實也能發現這種現象。
比如《黑旋風雙獻功》中的白衙内,公然說自己“是那權豪勢要之家,打死人不償命的”,他與孫孔目之妻郭念兒有染,還把孫孔目陷害入獄,若非李逵出手,孫孔目早死在獄中;《同樂院燕青博魚》中的楊衙内,以及《魯智深喜賞黃花峪》中的蔡衙内,也都是這般。他們打死人不償命,就像揭了一塊瓦那樣簡單。
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階下小民聞吾怕……我是那權豪勢要的人,嫌官小做不的,馬瘦騎不的,打死人不償命,長在兵馬司裡坐牢。我打死人如在房上揭一片瓦相似,不到半年,把瓦都揭淨了。
新水浒高衙内形象
水浒中的高衙内,正是元雜劇中惡衙内的真實寫照。
元明雜劇中,好漢們盡管替天行道,懲罰欺壓良善的奸官,但他們也沒有反對皇帝,他們隻是幫助老百姓除掉害民賊而已。從這一點來說,梁山好漢也不是要反抗起義,他們所作所為,仍然是履行忠臣的職責。
到這裡就可以發現,水浒的主題其實并非反抗起義,也不是割據自立,而是招安贖罪,洗脫罪名,重做忠臣。
水浒開篇點明,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都是“妖魔”,九天玄女也說宋江有魔心;但同時作者也說過,“妖魔”出世後黑氣化為金光,九天玄女也告訴宋江,他隻是“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如何重回紫府(指天界),自然是消罪贖罪。
實際上,當我們看曆史上宋江的故事,也會發現這一點。
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讨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南宋王偁《東都事略》
央視水浒宋江
北宋末侯蒙給皇帝上書,他對“宋江之亂”的建議,就是赦免宋江,讓他戴罪立功以自贖。水浒中的宋江,正是這樣做的。
綜合這些可以發現,整體上水浒的主題很明确。之所以說“整體上”,是因為水浒各部分的主題有差别,并不完全一樣。
水浒主題的異同與變化
水浒的成書,是一次“接力賽”。從北宋末年宋江起義,到水浒成書(通常認為水浒成書于嘉靖年間或者更晚),中間長達五百年,很多人都參與了水浒的創作。
比如,侯會等人就認為,水浒前十三回是“天才文人”後增加的;宋江招安部分也不是原本就有;征田虎和王慶部分自然是“插增”,不過征方臘和征遼,也被認為是後續的。隻有從第十三回後半部分到梁山大聚義(侯會稱這部分為“帶詩本”),才最接近古本水浒,這也符合《遺事》。
央視水浒方臘和龐秋霞
正因為時間跨度超長,參與人員衆多,且經過宋元明三個朝代,所以水浒才出現各部分主題不完全一緻的情況。
比如“帶詩本”部分,止于好漢大聚義,并無後面的情節,這就談不上“招安”或者“贖罪”,隻能算“聚義”。而曆史上的宋江,顯然是“反抗”“起義”。
宋江的原型人物,除了曆史上的宋江,其實還有兩宋時期的“鐘相”(這一說法來自侯會《水浒西遊探源》),水浒中宋江一出場,作者就說他“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與曆史上鐘相收買人心的做法一緻。而鐘相是反抗起義者,以他為原型的宋江自然也是如此。包括元雜劇中,梁山好漢懲罰貪官,公然與朝廷對抗,也屬于反抗,且元雜劇從沒提到梁山招安、征方臘等事。
盡管水浒局部有“反抗”,但整體上主題一緻。尤其是到了明朝,随着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漢人再度歸漢人統治管理,文人地位提高,他們對蒙古人的抵抗情緒逐漸減弱,成書于這時期的水浒,自然也就越來越傾向于“招安”了。
央視水浒魯智深形象
比如明代水浒雜劇《魯智深喜賞黃花峪》《義俠記》等,魯智深、武松等人,都發出了“何年再得趨帝阙”“此後是王臣”的感慨。《寶劍記》中,林沖妻子張氏甚至勸林沖去彈劾佞臣,挺直腰杆做忠臣。
總而言之,水浒的主題是“招安贖罪”,少部分體現出的“反抗”“起義”并不影響整體。
參考資料:《水浒全傳》《東都事略》《大宋宣和遺事》《黑旋風雙獻功》《魯智深喜賞黃花峪》《寶劍記》《義俠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