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立秋節氣剛過,“秋燥”也會随之而來,這個時候,吃一道清熱解燥的鴨子美食再合适不過了。
酸蘿蔔老鴨湯、鹵鴨、烤鴨、魔芋燒鴨、八寶鴨、青椒炒鴨脯……鴨子菜肴數不勝數,你最愛哪一道呢?
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重慶巴南木洞油酥鴨。
關于油酥鴨的形成,早在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土族地主叫虞悰,由于經濟上的優勢,使他有條件在飲食上精益求精,追求美味佳肴。因此他重于滋味,享受美食,寫了一本書叫《食珍錄》,稱得上我國最早的菜譜專著,其中就有“炙鴨”的介紹。“炙”是一個會意字,上半部分“肉月旁”的形變。下面是“火”字。表示肉放在火上烤。那麼把鴨放在火上烤就叫“炙鴨”。根據這一發明,後來各地根據地方人文特點逐步演化為烤鴨、鹵鴨、闆鴨、油酥鴨等類型。
南宋時,“炙鴨”已成為名品,油酥鴨不僅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馐,據《元史》記載,油酥鴨已成為當時元宮禦膳奇珍之一。後來亦成為明清宮廷的美味,由于社會的發展由宮廷傳到民間。
木洞油酥鴨是誰發明的?是哪時進入市場的?根據《人文木洞研究》記載:木洞油酥鴨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1935年木洞鎮上有一個姓邱的開始自制熟鴨出售,先是提籃流動推銷,後來在木洞石寶街擺攤銷售。他的妻子有一手好刀工,宰鴨均勻斷骨,幹脆利落,用荷葉包裝,生意很好。1948年,在木洞老街的“柳春園”商号打出“邱鴨子”招牌。門庭若市,人們都稱“邱鴨子”。
此外,上世紀三十四年代,木洞還有一個姓賀的商販賣鹵鴨,人稱“賀鴨兒”,有一個固定的攤子,但下午還提一個竹蔑提兜沿街叫賣,生意好,每天生産的鹵鴨都會賣完。
到了五六十年代,大家都叫“木洞油酥鴨”或者叫“燒臘鴨子”,成為木洞飲食行業的一個著名品牌。
後來,人們的生活好轉,市場活躍。木洞油酥鴨或“木洞燒臘鴨子”商販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當時木洞河街上做油酥鴨的就有十多家。而這十多家油酥鴨老闆都有一定的知識文化,他們在前人的基礎進行了一些技術創新。油酥鴨越做越好,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操作方法以及調料配方。
木洞油酥鴨嚴格按“炒鹽腌、香鹵複、酥得幹”的傳統工藝精制而成,素以選料嚴格、工藝考究、制作精細、風味獨特而著稱于市,名冠群鴨。
選料
要本地土麻鴨做,隻隻挑選,甯缺毋濫。而且要帶瘦形,大概2個月到4個月大、3斤重的鴨子比較好,“選鮮、鮮做、賣鮮”是對其選料精的高度概括。将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内髒,洗幹淨,去翅尖,掉鴨腳,幹水分。
腌碼
佐料并非簡單堆砌疊加,關鍵在放料比例和制料的方式,要用一定量的生姜、花椒、食鹽腌碼鴨子。不同季節用料數量,腌碼時間不同,冬天鹽味宜濃,夏天宜淡,對鴨子肉的厚薄部位采用不同的塗抹方法,腌碼的時間按鴨子大小确定,一般是5-6小時。
鹵制
将腌碼的鴨再次進行清洗,除去鴨子身上沾的生姜,花椒和食鹽,然後進行鹵制。這是制作工藝的關鍵程序。将“三柰、八角、茴香、冰糖、廣香、丁香、薩仁、百和、甘草、草果、荜撥、料酒、花椒、辣椒、香葉、老姜、大蒜等20多種名貴香料按一定比例配合,使各種香料顯其長而互不相傷的特定方法制成的鹵水。鹵時,先将鴨子一個一個整齊擺放在專用鍋裡,用中火煮沸20-25分鐘後再翻轉鴨身,再鹵20-25分鐘。邊鹵邊視情況掌握鹹淡,香味;邊鹵邊加香料,鹽水等,使鹹淡,鹵香達最佳狀态。
油酥
将鹵過的鴨子撈起來瀝幹水分,進行油酥。這是制作工藝的又一關鍵程序,選用上等菜油加熱到六七成熱,然後将鹵制好的鴨子放入油鍋酥油時,按鴨背,鴨胸輪流翻轉酥制。酥的時間看鴨子的顔色,觸摸鴨的手感來确定,一般是20分鐘左右。
經以上操作流程及香料配方制作的木洞油酥鴨“鹵得透酥得幹”,集色、香、味、營養一體的最佳美食。
行家能依據鍋内鴨皮炸聲和鹵水響聲,判斷鹵制、酥制程度。在鹵水前期的配制上要做到“用料精、配合佳”,老鹵水能讓鴨子味道更佳香醇。
油酥鴨最精華的部分就是它的脆皮,一口咬下去,真的是會發出嗄吱嘎吱的聲音哦!
來源:巴南萬事通微信公衆号、舌尖到味了微信公衆号、木洞文旅微信公衆号
本文來自【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