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想起讀李叔同,是因為曾經遇到一個崇拜李叔同的朋友,他說:“弘一法師曆經世間的生離死别悲歡離合後,大徹大悟遁入空門,當屬能人志士,傾之慕之,願意效仿之。”
而我知曉李叔同,是因為他的詩:《送别》。
送别
<現代>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别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别離多。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這是李叔同送别好友許幻園時所作,它是一首詩,也是一首歌。凄凄的别離,萬分的不舍,都在這幾十個字裡,婉轉流連。
它沒有古詩詞的韻律束縛,格式自由,讀來也朗朗上口。這也是李叔同追求的新思想的産物。李叔同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積極提倡在學校中開設音樂課,常常采用中國古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送别》是現代詩的開端,盡管,它依舊帶着古色古香的韻味。
- 整首詩的創作背景
1914年,好友許幻園家道中落,不得不離開離開上海,離開之前,來與李叔同告别。許幻園落寞的身影漸漸遠去,李叔同的心情也沉郁了下來。他回想起相聚之時,與好友吟詩作對的時光,悲從中來。那些滿了又空的酒杯,那些潑墨揮灑的詩詞,那段灑脫奔放的青春,都在他的詩裡找到了歸宿,在鋼琴的黑白鍵裡譜寫成了音符。
長亭、柳樹,在古詩詞裡,是送别的代名詞。李叔同在這首詩裡,也巧妙地它們寫進了詩裡,譜成了歌曲。芳草、夕陽、笛聲、濁酒,此次送别,便是天涯地角,遙遙無期,相見再難。
是的,多年以後,曆經滄桑與磨難,他們再次相見,一個為僧,一個花發,風流雅事不複,倜傥之人已老,兩兩相顧,唯有默默無言。
知交半零落,這,就是送别的悲傷。
李叔同
我們在這裡談到了他的詩,那又該如何來評價這樣一個極具傳奇的大師,評價他筆下的這首《送别》呢?
李叔同,是才華橫溢的才子,詩詞書畫,無一不精。
弘一法師,是一代佛法大師,舍棄紅塵,剃度皈依。
正如豐子恺所說,他是一個極其認真的人。身在紅塵,就認真的作詩作畫做音樂;一旦出家,便毅然割舍了紅塵,四處講經,弘揚佛法。
然而,認真的人,必然是決絕的。
決絕的,割舍了紅塵萬丈;決絕的,送别了自己的曾經。
所以我們說,這首《送别》,是李叔同對自己未來的預言。
總有一天,他會送别自己妻子,送别自己的朋友,送别自己的前半生,去往自己真正渴望的天空裡自由的徜徉。
那裡,沒有情,沒有欲,沒有俗事羁絆,隻有順其自然的緣,佛法慈悲的愛。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你心中的《送别》,又是怎樣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