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與狼》是普羅柯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兒童音樂會上首次演出。該作品是普羅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該曲雖以兒童為對象,但同時也使成人們産生很大興趣。由作者本人所構思的情節和撰寫的朗誦詞,具有生動活潑而又深刻的教育意義。
故事情節大緻是: 少先隊員彼得與他的小朋友鳥兒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鴨在池塘嬉遊,與小鳥争吵。小貓趁機要捕捉小鳥,被彼得阻攔。爺爺後來吓唬他們說狼要來了,把彼得帶回家。不久,狼真來了,吃掉了小鴨,還躲在樹後要捉小鳥和小貓。彼得不顧個人安危,在小鳥的幫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樹上,爺爺和獵人趕來把狼抓進了動物園。故事寓意深刻,表現了兒童彼得以勇敢和機智戰勝了兇惡的狼。
作曲家運用樂器來刻劃人物和動物的性格、動作和神情,音樂技巧成熟,形式新穎活潑,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貫穿的情節,而又不是幹澀地平鋪直叙;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段落不但形象鮮明,而且還含有表達盡緻的藝術魅力。當然,最可寶貴的還是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隻要團結起來,勇敢而機智地進行鬥争,任何貌似強大的敵人都是可以戰勝的。
音樂中用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弦樂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響,分别代表小鳥、鴨子、貓、爺爺、少先隊員彼得和獵人的射擊聲等。曲中采用長笛的高音區表現小鳥的靈活好動; 弦樂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繪了彼得的機智勇敢;鴨子的形象由雙簧管模拟,生動地刻畫出那蹒跚的步态; 單簧管低音區的跳音演奏描繪了小貓捕捉獵物時的機警神情; 爺爺老态龍鐘的神态由大管渾厚、粗犷的聲音來表現,節奏和音調模拟了老人的唠叨); 狼陰森可怕的嚎叫用三隻圓号來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