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英的兒子上學了,但仍舊不知道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有一次夫妻二人帶着兒子出去吃飯,一不小心這個秘密“破防”了。
吃飯席間,幾個喜歡李瑞英的粉絲認出了這位央視名嘴,圍過來想要合影留念,但都被李瑞英委婉拒絕了。
一直以來她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隻有兒子不在身邊的時候,才和粉絲簽名合影,一向低調的他,怕影響兒子。
“媽媽,他們幹嘛找您簽字啊,您和姚明一樣是名人嗎?”
兒子這個問題李瑞英不知道怎麼回答,隻是說:
“媽媽不是什麼名人,隻是從事的工作特殊,這張臉被人們熟悉而已。兒子你要記住,不管媽媽怎樣,你是你,我是我,你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我的附屬品,明白嗎?”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後來到了上學的年紀,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後,在學校的戶籍欄填隻寫了父親的名字,媽媽欄是空缺的。
以至于很多人以為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隻有他自己明白,他這麼做就是不讓别人知道他是李瑞英的兒子,被特殊關照。
國臉李瑞英無限榮譽的背後,是靠兒子童年的幸福換來的,李瑞英剛參加工作那幾年,除了要照顧癱瘓的婆婆,還要給讀研究生的老公付學費,因此兒子幾乎沒有感受到母親多少溫存。
李瑞英國臉的榮譽,有一半的軍功章,是靠兒子童年的幸福換來的。
幹部大院的青梅竹馬
李瑞英祖籍是河南濮陽,從小出生在北京一個高級軍人家庭的部隊大院,在嚴格的家庭教育下,李瑞英從小比别人家的孩子更自律。
和别人不同,李瑞英從小從未想過成為播音員,夢想着當一名售貨員就好了,隻因為喜歡老師計算加減乘數的樣子,尤其是去商店買東西時,售貨員熟練的算賬手法,她十分迷戀。
同個大院長大的張宇燕和李瑞英分到一個班後,兩人依舊每天黏在一起玩耍,争先恐後地争奪第一,這對大院裡的“金童玉女”得到不少叔叔阿姨的稱贊。
轉眼到了中學時代,李瑞英喜歡上了外國文學,這段時期的積累在無形中為日後的播音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盡管不在一個班級,但李瑞英有什麼困惑時,依舊願意和這個從小長大的小夥伴商量。
轉眼高考畢業季來臨,大家都在找出路,一個同學來找李瑞英:
“走,陪我一起報名去。”
“什麼學校?”
“北京廣播學院。”
原本對播音沒什麼興趣的李瑞英,抵不過同學的熱情,就一同前去了。
看着報名處人山人海的學生,李瑞英注意到傳達室裡一個沒有戴眼鏡,把頭紮得很低的老頭,在用力地看一份報紙。
原本沒有報名打算的李瑞英走過去說:“您想看哪一版,我來給您念一下吧。”
老頭擡頭一看是個學生,便随手指了一段,剛讀完,老頭的幾句話,徹底改變了李瑞英一生的命運。
“你也是來報名考試的?”
“不是,我是跟着同學來湊熱鬧的。”
老頭先是一愣,然後說:“你這條件不錯,應該去報名啊。”
“報名?我行嗎?” 李瑞英從來未曾想過自己會成為播音員。
“大膽報名吧,八九不離十。”這句話似乎給了李瑞英一股莫名的力量,抱着試一試的心态李瑞英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報名了。
這個神奇的經曆,李瑞英第一時間就分享給了好朋友張宇燕,“這是好事啊,有方向了,你一定行的。”
張宇燕的鼓勵,讓她忐忑又從容地走向考場,經過層層選拔,李瑞英進入最後一輪,李瑞英看到了那天在傳達室的老頭。
她這才知道,當天那個毫不起眼的傳達室大爺,竟然是北京廣播學院的教授張頌。
多年後,成為李瑞英班主任的張頌說:
“她的外貌、聲音和氣質都很出衆,看起來大方、端莊、幹練,一看就是播音的料。”
大學裡,李瑞英和羅京成為同班同學,不久之後,張宇燕也如願考入自己心儀的大學,北大經濟系。
大院裡的青梅竹馬很快成為金童女玉,本就關系很好的兩家父母,對這件事似乎有着商量般的默契。
李瑞英與張宇燕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學,兩人經常一起上學、放學,一起做作業,可謂青梅竹馬。
工作生活兩手抓在清晨廣院的小樹林裡,總是能聽到李瑞英在讀《人民日報》的聲音,一讀就是一個小時,不論春夏秋冬,天天如此。
天賦加勤奮李瑞英的專業名列前茅,學習之餘抽空還會去北京大學看望張宇燕,兩人一同走在北大的校園裡,餓了就去北大的校園裡吃點東西,傍晚張宇燕才依依不舍的将李瑞英送上公交車。
轉眼間4年過去了,羅京還未畢業就被分配到中央電視台,李瑞英畢業後被分配到南京的江蘇電視台,在當時還算是個不錯的去向,但李瑞英卻悶悶不樂,同樣不開心的還有張宇燕。
張宇燕畢業後,依舊想要堅持自己的經濟學的理想,進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系攻讀研究生。
李瑞英去南京前夕,張宇燕父母帶着張宇燕來李瑞英家提親,張母對李瑞英說:
“你也别難過,你先過去,等他畢了業也去南京,再說節假日還能去那邊看你嘛。”
老太太的一番話,兩個年輕人有些害羞,緊接着張母又說:
“去南京也沒關系,我有4個兒子,将來宇燕研究生畢業了,也申請去南京工作。要是你們結婚生寶寶了,我和宇燕爸就去南京幫你們帶。”
在雙方父母和大院裡鄰居的見證下,這對青梅竹馬順理成章地訂婚了。
畢業第二年,國慶35周年閱兵式和篝火晚會上,年僅23歲的李瑞英在天安門城樓上以主持人的身份進行現場直播。
老練又流暢,俨然是個有經驗的“老人”。除此之外還主持了《彈指一揮間》《看今朝》和《祖國大家庭》等一系列節目,備受好評。
那次“一戰成名”後,李瑞英受到央視賞識,26歲的她進入央視,成為一名新聞主播。
進入央視後不久,1987年10月,李瑞英和張宇燕在北京舉行了低調的婚禮,婚後李瑞英在央視工作,張宇燕則繼續自己的夢想,在社科院攻讀博士。
照顧癱瘓婆婆毫無怨言結婚時,張宇燕還在讀書,公公婆婆年紀大了,因此兩人結婚并沒有房子,一起和公婆住在北京豐台的總後幹休所。
因為工作的地方離得很遠,李瑞英上班很不方便,很難的是還要照顧癱瘓的婆婆。
結婚後不久,婆婆就因身體原因癱瘓在床了,公公也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張宇燕還在讀書,因此家裡的經濟和家務全都落在李瑞英一個人身上。
但盡管如此,李瑞英對待工作依舊是一絲不苟,十分嚴格。為了保證自己在播音時不出錯,李瑞英用業餘時間,把整個《新華字典》倒背如流。
同事和觀衆們對李瑞英的認真敬業,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對此她隻是謙虛地說:“新聞播報必須嚴肅認真,容不得一點差錯,我隻是做了專業裡分内的事情。”
又要工作又要照顧老人,一個人分身乏術,李瑞英還專門給公婆找了一個年輕的小保姆。
在李瑞英的熏陶下,小保姆對讀書也十分感興趣,李瑞英看她很愛學習又刻苦,還自己出錢送她去夜校讀書。
盡管如此,家裡的很多事情,李瑞英還是要操心的。
當時并沒有煤氣管道,全都是煤氣罐,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李瑞英就想着家裡的煤氣該換了,打電話給人來送,有時候他還會扛着煤氣罐下樓。
雖說做得是“嘴上工作”,但體力活做起來,李瑞英從不喊累。
帶着公公婆婆上醫院體檢,買藥等等,李瑞英忙前忙後,從不埋怨,不知道的還以為李瑞英是他們的女兒,小區的鄰居人人誇贊這個好兒媳。
公婆的身體不好,再加上張宇燕一直在讀書,盡管到了已經要孩子的年齡,但這件事總遲遲不能提上日程,直到1992年,李瑞英的兒子才出生。
我的榮譽是對兒子的虧欠李瑞英生下兒子後,冒着被他人頂替的危險,陪着孩子渡過了一段短暫的快樂時光,等到孩子大一點,便又開始了一絲不苟的播音工作。
上班期間兒子交代給家裡的保姆,李瑞英重返職場,即便心裡對兒子有擔心,但還有公婆在家裡,也是放心的。
自從登上過春晚之後,李瑞英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主持人,因此李瑞英對待工作更加一絲不苟了。
面對《新聞聯播》的大改革,從錄播變成直播,盡管難上加難,但李瑞英一直是遊刃有餘。
和當初的同學羅京被領導委以重任,成為“國臉搭檔”,盡管第一次直播,但兩人毫不怯場,口條清晰,有條不紊,後來這場直播還成了主持人行業必看的标準模闆。
因為是直播,所以每次都是直播前十幾分鐘才會拿到稿子,因此每次直播播音員都像戰士一樣,随時待命,不能有片刻差池。
有一次李瑞英像往常一樣在緊張地準備着等待上鏡,但就在直播前的幾分鐘,家裡的小保姆突然來電話。
若是在平時,李瑞英肯定馬上就接了,但馬上開播了,李瑞英有些猶豫,但心裡就像有心電感應一般,李瑞英一陣掙紮後接起了電話。
電話那頭小保姆明顯吓壞了,說話語無倫次,幾乎都在顫抖,原來是兒子不小心墜樓,摔得非常嚴重,現在滿臉都是血。
保姆不敢随便移動孩子,生怕有什麼問題,才緊急打電話給李瑞英,聽到兒子的狀況,李瑞英瞬間一股寒意侵過頭頂,大腦一片空白。
李瑞英十分急切地想要回家,直接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一瞬間同事疑惑的眼光瞬間投過來,李瑞英簌然恢複冷靜看着眼前幾十台攝像機,幾十個為聯播準備的工作人員,以及電視機前的電視觀衆,踏實絕對不能臨陣脫逃的。
播音員開播前突然外出,完全屬于重大播出事故,她無異于給同事們丢了一個棘手的燙手山芋。
于是李瑞英調整一下心态,淡定了搖了搖頭說“沒什麼事兒,大家繼續。”
轉臉又對手機那頭的保姆說:“你先帶孩子去醫院,等我忙完,我再趕過去。”
直播開始,李瑞英如往常一樣專業流利,一氣呵成,鏡頭前的觀衆從未看出一絲慌亂。
直播結束後,一向鎮定自若的李瑞英瞬間癱坐在椅子上,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
匆匆趕到醫院,看到兒子沒什麼大礙,他忍不住抱着兒子久久不肯撒手,每每回憶起這件事,李瑞英都覺得十分虧欠。
“孩子受傷了,當媽媽的我沒能第一時間趕去他的身邊是我的失職。”
這件事被曝光後,李瑞英為了工作冷血到“六親不認”的傳聞愈演愈烈,但也有人說李瑞英這麼做就是舍小家為大家,愛崗敬業。
總之評論有了嚴重的兩極分化,但對于自己的做法,李瑞英從未後悔過。
“看到網上那些攻擊自己的言論,我不是為自己難過,更多的是對我兒子的愧疚。”
後來提及這件事情的時候,李瑞英說:
“《新聞聯播》是要放給全國百姓看的電視節目,作為該節目的主持人,我在這個崗位上,就要對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和全國的觀衆百姓負起這個責任來。”
因為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李瑞英從來都沒去參加過兒子的家長會。
“孩子還小的時候,他不理解媽媽的工作到底是幹什麼的,我隻是告訴他,隻是媽媽的這張臉被更多的人熟悉而已,每一份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李瑞英确實有過整張和困頓,但無論任何困難來臨,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工作使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觀衆。
張宇燕是嶽父嶽母的親兒子
公婆去世後,李瑞英為了讓父母一起幫忙帶兒子,便和丈夫一起住進了父母家,李瑞英對公公婆婆的付出張宇燕一直看在眼裡,因此張宇燕對待嶽父母就像自己的爸爸媽媽。
經常騎着自行車帶着嶽母去逛農貿市場買點菜,冬天還會帶着嶽父經常去浴室搓澡,一口一個爸爸媽媽的喊着,俨然自己的爸爸媽媽。
有時候嶽父母老家來了親戚,張宇燕還會親自去接站,一些不明底細的人甚至覺得張宇燕是他們的兒子,李瑞英才是兒子媳婦。
李瑞英在父母家一直住到兒子上小學,電視台給李瑞英在石景山分配的房子下來了,才搬離出來獨立生活,盡管隻有40平米,但對他們來說已經十分珍貴了。
在李瑞英夫婦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兒子十分乖巧懂事,十分的低調。
入學時候,他在家庭關系一欄總隻寫了爸爸的名字,媽媽一欄是空缺的,為的就是不讓别人知道他是李瑞英的兒子,被特殊關照。
李瑞英有段時間還一度擔心,這樣會影響兒子的心理健康,對兒子說:“你這樣寫,别人還以為你是單親孩子呢。”
兒子的話讓他十分吃驚:“我才不怕呢,我健康陽光,能駕馭一切。”不過兒子的自信倒是讓他十分欣慰。
因為自己工作的特殊性,李瑞英從來都沒去參加過兒子的家長會,對此她十分愧疚和遺憾。
“孩子還小的時候,他不理解媽媽的工作到底是幹什麼的,我隻是告訴他,隻是媽媽的這張臉被更多的人熟悉而已,每一份工作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兒子上學後,張宇燕被派往到國外工作,留下李瑞英和兒子獨自在北京,工作壓力,加上照顧老人和孩子,盡管焦頭爛額,但李瑞英從不喊苦叫累。
退休生活豐富又精彩
2014年,李瑞英和老搭檔一起退居幕後,從事一些培訓工作,把熒幕交給康輝和李梓萌等這些年輕人。
28年高度緊張的熒幕生涯剛剛結束時,她還有點不适應,當初自己懷孕7個月,挺着大肚子穿了一件顔色豔麗的衣服播音時,還曾一度收到觀衆的批評信。
為此她還經常做噩夢,有一次還夢見自己即将直播的稿子竟然一個字也沒有,竟然吓得一身冷汗,還是丈夫張宇燕在身邊耐心疏導,他才平靜下來。
有時候為了幫助妻子調節心情,丈夫隻要有時間就會陪着李瑞英做運動,打羽毛球,網球什麼的,丈夫的理解是支持李瑞英工作的最大幫助。
轉眼到了正是退休的年紀,但李瑞英還想繼續發光發熱,于是被聘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客座教授,除了給學生上課,李瑞英還會受邀去外面講學,退休生活過的豐富多彩。
一些人看到李瑞英的商業價值後,還曾斥巨資邀請她擔任某企業的顧問,但都被李瑞英婉拒了,原本就十分低調的她,退休後又怎麼會不愛惜自己的羽毛呢?
工作時候對老公和兒子缺少的陪伴,退休後李瑞英會想盡辦法補償回來,隻要丈夫回來,她都會親自下廚。
面對長大成人的兒子,李瑞英也會像一個普通母親一樣,關心兒子的個人生活,“你找女朋友媽媽不幹涉,隻要你愛她,媽媽就能接納。以後你們結婚生寶寶了,我和你爸可以幫你們帶。”
結語
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李瑞英确實有過緊張和困頓,但無論任何困難來臨,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工作使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觀衆。
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想要在一個地方發光發亮,必然要在另一個地方有所遺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一個領域做到極緻的完美,李瑞英卻做到了。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