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女孩吃飯“挑食”,挑的不是菜的種類,而是隻愛桃心狀的造型,這個“少女心”的小妹妹,最近在武漢兒童醫院被診斷為孤獨症譜系障礙(以下簡稱“孤獨症”)。經過7個月的訓練,昨天,她終于開口叫“媽媽”了。
桃心狀食物示意圖
茜茜家住漢口,自從開始吃輔食、由米糊過渡到飯菜後,媽媽觀察發現她有些“挑食”:不挑食物種類或味道,而是挑食物的造型,專吃做成桃心狀的食物。同樣是胡蘿蔔,切成圓形或條狀,茜茜根本不碰;用模具做成心形的,就能吃不少。如果把米飯擺成心形,茜茜甚至可以光吃白飯。親友開玩笑說,這麼小的女孩,居然有一顆“少女心”。
除此之外,茜茜還有些細節有點奇怪,比如她很“内向”,不怎麼開口說話;又有點“傲嬌”,從不主動找小朋友玩,有時又莫名推别的小孩一把。甚至有時媽媽叫她,她也不搭理,很難被逗笑。擔心孩子語言或性格發育有問題,媽媽帶茜茜來到武漢兒童醫院兒保科看病。
該科副主任醫師張傳傑發現,在診室裡,即使媽媽離去,茜茜也表現十分“淡漠”,對父母沒有依戀之情,幾乎沒有眼神交流,符合自閉症的“不看、不應、不指、不說、不當”等特征。經過綜合檢查判斷,茜茜被确診為自閉症。好在茜茜年紀小,正适合做幹預治療。
經過7個月的訓練,目前,茜茜終于開口叫“媽媽”了。張傳傑介紹,自閉症的孩子會表現出交流障礙和刻闆行為。茜茜隻愛吃心型飯菜,其實不是因為“少女心”,而是刻闆行為(屬于“不當”)的一種表現。在這方面,患兒的表現千差萬别,有的孩子反複開門關門,有的孩子隻願意走同一條路,還有的孩子特别敏感,不願被人觸碰或者抱。
現階段,自閉症的治療沒有特别的藥物,一般主要是教育訓練和行為幹預。張傳傑提醒家長,如果孩子1歲以上與父母無眼神交流,就應警惕,盡早帶其到專業醫療機構檢測。通過及時有效的教育訓練和幫助,多數自閉症患者可以得到改善。自閉症孩子最佳的康複時期是6歲以前,2-3歲時效果最好,如果在這個時期得不到規範的康複訓練,6歲以後的康複則非常難。
(記者王冉 嚴冰 通訊員高琛琛 編輯黃宇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