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号”賬号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号的立場及觀點。新華号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菏澤市李榮海美術館碑廊,全長一點五華裡,為全國之最長。碑廊氣勢恢宏,鑲嵌有五百塊名家名作石刻,為全國之最多。
碑刻作品記錄近一個世紀書法藝術承傳發展的軌迹,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精神,詩詞歌賦,翰墨丹青,牡丹文化,桑梓情懷,人生哲理,啟迪來者,記載曆史,傳承文明,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碑廊石刻作品欣賞
(依托石刻排列順序,排序不分前後)
/013/
釋文
筆駕雲濤
作者
啟功
背景
啟功,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
/014/
釋文
木芍藥發沉香亭
謝客題詩早正名
衆卉任教南土盛
花王北國擅芳馨
作者
啟功
背景
啟功先生書寫四尺整紙《木芍藥》詩以贈菏澤,其書法端莊穩重,有着優美的韻律和深遠的意境。
/015/
釋文
甲子拜見元白公
恭謝希老引伴同
紅樓書屋蕩古韻
墨贈曹州牡丹城
作者
李榮海
背景
1984年春籌備全國名家牡丹專題書畫展,請啟功(号元白)先生為展覽題字,我陪山東美術家協會主席于希甯先生到首師大小紅樓拜訪啟功先生,說明來意後啟老當即舉筆揮毫贈四尺大作《木芍藥》,現存于曹州書畫院。為感謝啟老、于老對曹州牡丹文化的支持,賦詩記之。
/016/
釋文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作者
劉炳森
背景
劉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樹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劉五先生。傳統功力深厚,書法藝術以隸、楷著稱于世,并兼長行、草。
/017/
釋文
靈根天降魯西南
魏紫姚黃墨牡丹
更著曹州書畫府
莅臨皆有十分緣
作者
劉炳森
背景
劉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20世紀80年代,書此作品以贈菏澤曹州書畫院,高度評價了菏澤牡丹與曹州書畫院。
/017/
釋文
行天下,求高古,斯為有心人
懷鄉情,作國文,其乃是賢者
作者
劉炳森
背景
劉炳森先生為李榮海撰聯并書,上聯評價了李榮海求學及書法追求;下聯贊揚了其故土情懷和緻力于文化傳承的精神。
/019/
釋文
筆墨相随心相通
瑞德堂上常恭聽
書道尊古師教誨
秋草有聲牛有情
作者
李榮海
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相識劉炳森先生,後拜劉先生為師學習書法,我們都是屬牛,他長我12歲,他的齋号瑞德堂,出版散文集《紫垣秋草》和多種書法專集,書劉體隸體6700多字,2005年2月15日于北京病逝,為感恩師教,懷念恩師而作。
/022/
釋文
綠豔閑且靜
紅衣淺複深
花心愁欲斷
春色豈知心
作者
沈鵬
背景
沈鵬,1931年出生,江蘇省江陰市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
/023/
釋文
雄強豪邁 氣韻天成
作者
張海
背景
張海,1941年生,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
/024/
釋文
相識追憶三十年
君承翰風寫江天
正氣一曲揚萬裡
古稀新聲唱宏篇
作者
李榮海
背景
20 世紀80年代,張海先生在鄭州,我在菏澤,都是從事文藝工作。雖是兩省,但相距不遠,書法交流使我們成為摯友,後又都到京工作,老交情相見多一層親切。2014年張先生在家鄉鄭州舉辦“古稀新聲張海書法作品展”,我因出國沒趕上盛大開幕,故以詩賀之。
來源:新華号 收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