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生活中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偶然磕碰後外傷部位容易出現青一塊紫一塊,但多數會在一到兩個月内吸收完全并消失。但有些時候,明明記得自己沒有磕碰過,卻發現身上多了幾塊青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失憶了?杭小微這就來給大家解答~
淤青因何出現?為什麼随着時間推移會變成各種不同的顔色?
淤青是由皮下出血引起,最常見是皮膚碰撞後出現皮下血管破裂,血管中的血液漏出到皮下組織中,表現為肉眼可見的瘀斑。
紅色:瘀斑剛形成時,它的顔色來自血液中的血紅素。血紅素是卟啉化合物與鐵形成的配合物,所以表現為鮮紅色。
暗紫色:但随着時間推移,紅細胞被巨細胞吞噬,其中的血紅素被分解,此時瘀斑表現為暗紫色。
藍綠色:血紅素在微粒體酶的作用下,會生成膽綠素,呈藍綠色,而後膽綠素會進一步代謝轉化為膽紅素,呈橙黃色。金黃色:血紅素被破壞後,會釋放出鐵離子,與鐵蛋白結合,形成金黃色的含鐵血黃素,這是即将痊愈的表現。
出現淤青的原因
血管彈性下降
日曬、靜脈曲張、激素水平的變化都會導緻我們皮膚變薄,血管彈性下降、舒縮能力降低,凝血功能下降。膠原蛋白、維生素C的缺乏也可導緻血管變脆,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如輕微外傷、較少運動的人突然劇烈運動、長時間壓迫導緻血管破裂阈值降低。
血小闆減少
血小闆能幫助凝血、修複血管損傷。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一些惡性腫瘤、感染等也可以造成血小闆生成障礙。如果出現刷牙易出血,鼻部反複出血,月經量增大,頭暈頭痛,甚至便中帶血等合并症狀需警惕血小闆減少的可能,建議醫院就診,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相關檢查。
服用藥物
中老年常服用的抗凝溶栓藥如華法林、阿司匹林也可能出現淤青。有的抗生素如頭孢、青黴素的使用也可能破壞血小闆導緻淤青。部分抗抑郁藥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和安非他酮等可與血小闆相互作用,影響凝血。随着現在老百姓保健意識的增強,長期服用保健品的人群越來越多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但部分成分可能導緻淤青出現。建議服用野甘菊、大蒜、生姜、銀杏、人參、魚油、維生素E等保健品之前,咨詢醫生是否有長期服用的必要。
内源性疾病
如有肝髒疾病史,可就醫空腹驗血查肝功能等。白血病、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都是容易引起淤青的血液疾病。特點是長時間流鼻血、血尿、便血及月經過多。
皮膚科相關疾病
如過敏性紫癜,該病好發于兒童、青少年,與感染、食物藥物的過敏相關,其血小闆不會減少,有時合并關節痛、腹痛腹瀉、血尿等其它症狀。如結節性紅斑,通常前期曾有痛性結節、紅斑,後轉為青色瘀斑,如同時合并複發性口腔潰瘍、眼部損害的白塞病也可表現為皮膚表面瘀斑。
身上有了淤青,該怎麼辦?
如有明确外傷,可以先冷敷。當淤青超過24小時後,再熱敷。如果皮疹自行消退,可繼續觀察。如有上述的幾種疾病史、用藥史、反複發作史,伴随其它症狀的情況,或反複瘀斑發作,建議立即上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排查相關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資料/市衛健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