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1958年生于桃城區東郎子橋村。1978年,20歲時進入北京琉璃廠,至今已在榮寶齋工作36年之久,現任榮寶齋文房用品經營部副經理。他從最初的懵懂創業者成長為行業佼佼者,不僅精通書畫裝裱及文房四寶鑒賞,還掌握着許多發明專利,是文房器物生産、發明、推廣領域的資深專家。
紙壽千年
宣紙有“紙壽千年”之譽,榮寶齋的特制宣紙成為其代表品牌。選用宣紙,李春林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和方法:“首先看其自身的品質,即是否好用,适合自己的筆墨特點至為重要”。
如今,這些原本的書畫用紙,成為書畫愛好者的新型奢侈品。李春林認為,收藏或投資宣紙要考慮其品種的整體認可度,是否公認的名品,還要特别注意其生産時間、質量、品牌和特色,盡量收藏當時質量水平高、批量小、有主題的宣紙。收藏還要注意數量不要太多,需防火防水防蟲害,密封保存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且以5-10年為宜;若長期收藏,包裝好的整刀宣紙不要拆開包裝,否則會因吸塵、包漿或溫差濕度而受損減壽。
國禮狼毫
在文房四寶中,毛筆作用最大品類最多,約有三百多個品種,主要有以羊毫為主的軟毫、以狼毫為主的硬毫和兩種以上毫毛的兼毫。直觀而言,寫小字多以狼毫為佳,而細軟的羊毫則更多适宜隸書、大篆等。齊、尖、圓、健乃筆之四德,鋒毫挺直整齊、尖利光潔、流暢圓勁、堅固耐用,正是制筆、選筆的基本标準。李春林說,制筆學問極多也十分講究,如因摘鋒環節欠佳導緻分叉,筆口固定不好而斷毛等。鑒定好筆的關鍵就在于掉毛少、不宜斷裂。由于毛筆不能庫存,因此必須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書畫時要先沾水,從而在毛筆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然後蘸墨;洗筆要毫毛向下,在陰涼通風處自然晾幹等。
在帶動榮寶齋文房用品發展中,李春林沒有忘記故鄉衡水——曾作為清宮禦筆的侯店毛筆。侯店毛筆曆史悠久、質量上乘,但傳統的生産技藝已難以适應市場發展需求。于是,李春林積極與衡水祺源筆刷廠合作,開發的“隆興軒”牌毛筆,不僅成為榮寶齋的訂制産品,且迅速成為市場新寵供不應求。這也是衡水第一個走進榮寶齋的毛筆産品。李春林帶領研制的“換頭不換杆”技術,不僅極大地節約資源方便使用,還使好筆實現了長期傳世收藏,已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翰墨飄香
文房之道,筆墨紙硯缺一不可。傳統制墨工藝主要有煉煙、配料、和料、制坯、修墨、晾墨、描金等多道工序。一塊墨錠要在煙熏、火烤和千錘百煉中才能誕生。墨的配方除了油煙和膠,往往還要加入麝香、熊膽、冰片、桂皮、丹參等多味名貴中藥。因此,研磨好墨時能聞到的絲絲馨香,特别是夏天,更有沁人心脾的涼爽感覺。這大概正是翰墨飄香的根源與真谛所在。
李春林說,選好墨要做到四步:一看其色,識辨墨錠外觀和研開之色。二聞其香,好的墨錠藥香味道純正撲鼻。三聽其聲,用手指或硬物輕碰墨錠聽其聲是否清脆。四摸其感,摸、握墨錠的邊緣是否堅實。簡單選用時,要選黑而細的,墨色内質黑而明亮,線條細膩如根根青絲連綿不絕,多次積墨後墨色表面清晰不渾層次豐富。
李春林看來,當今傳世好墨中,以上世紀70-80年代,上海墨廠生産的油煙墨“玉壺冰鑒”“紫玉光”“漱金”墨和中國畫研究院監制的定版油煙墨等質量最佳,是近百年來質量最好的;而90年代初的“醉墨淋漓”墨中尤以漆盒裝圓形包金八方形包銀的墨錠設計最好,是建國以來書畫墨的絕唱。
硯取天成
磨墨自然少不了“文房四寶之手”的硯。硯濃縮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的各種信息,集詩、書、畫、雕刻、金石諸藝術于一身,完成了由實用品到藝術品的轉化,造就了它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在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為代表的我國四大名硯中,以端硯最佳。
榮寶齋收藏的曆代名硯,取材廣泛、品類精良、形制多樣,兼有名人銘文,甚為罕見。李春林說,文房四寶之中,除了各自龐大的制造工藝外,硯有天然紋理與人工雕琢之别;選硯要看石質與坯子的優劣,好硯均勻而華潤細膩,有厚度而又完整,是不用雕刻的,未經雕琢的硯台也更具收藏價值。
筆墨紙硯各有其用、各有講究,所謂“名硯清水,古墨新發,慣用之筆,陳舊之紙”,文房之道構成了獨特的傳統書畫藝術。李春林在榮寶齋三十多年,時刻謹記啟功先生“厚積薄發”的教誨,就像他自幼學書,曾臨習顔、柳、歐、二王及智永、李邕諸帖,并曾得啟功、劉炳森等大師指點,有着很深的書法造詣,卻絲毫不事張揚。
北京琉璃廠榮寶齋
摘自《濱湖畫報·桃城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