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中南半島有五個國家,這五個國家的首都有一個巧合,漢名都是兩個字。比如緬甸首都仰光、泰國首都曼谷、老撾首都萬象、柬埔寨首都金邊、越南首都河内。不過,這份名單早在十幾年前就更新了,因為緬甸遷都了,新首都是三個字——内比都。
緬甸是中南半島五國中面積最大的,67.65萬平方公裡,相當于咱們國家的甘肅省(45.44萬平方公裡)加陝西省(20.56萬平方公裡)。緬甸有五個陸上鄰國,順時針分别孟加拉國、印度、咱們國家、老撾、泰國。緬甸西面臨海,偏北是孟加拉灣,偏南是緬甸海(也稱安達曼海)。緬甸的地勢基本呈東高西低之勢,東北部是著名的撣邦高原。緬甸有兩條大河,西邊的是伊洛瓦底江,其東源頭發源于咱們國家的雲南省,稱為獨龍江。東邊的是薩洛溫江,發源于咱們國家的青藏高原,在國内就是大名鼎鼎的怒江。
緬甸有很多名城,熟悉二戰的朋友對這些城市并不陌生。除了舊都仰光,還有曼德勒、仁安羌、密支那。那麼,緬甸遷都,為何把新都放在名氣并不大的内比都呢?
内比都在哪呢?緬甸東部是撣邦高原,西部是平原,但有勃固山脈。而内比都,就夾在勃固山脈與撣邦高原的本弄山之間,有錫當河流經,然後向南緩緩注入印度洋。
内比都原名叫彬馬那,成為新都是在2005年11月,緬甸出人意料地宣布:彬馬那将成為緬甸新都,更名内比都。說是突然,是因為外界一直都認為,仰光作為緬甸首都,看不出來有什麼應該被取代的劣勢。
仰光是緬甸最大的城市,從公元1855年開始,仰光就是緬甸的首都,公認的緬甸中心城市。而且,仰光位于(緬甸海或安達曼海以北的)莫塔馬灣以北,周邊是肥沃的平原,糧食供應充足。仰光直面印度洋,往南不遠就是世界上最重要水道之一的馬六甲海峽的西出口。
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仰光是緬甸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但是,緬甸還是在一片驚愕中遷都了。至于原因,緬甸說是緬甸的國家重心過于靠海,廣大的内陸地區經濟發展不起來。如果遷都中部,就可以帶動中部地區的經濟崛起。中部地區的經濟好起來,緬甸就有更多的辦法,來加強對撣邦高原地區的管理。大家都知道,緬甸東北部向來比較“熱鬧”。
但是,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仰光失去了首都地位,是因為仰光在戰略不是特别安全。前些年,緬甸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和美國不是很對付。仰光位于沿海,西南不遠就是印度最大的島嶼群——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西出口。仰光位于馬六甲海峽西出口的正北方向,美國的船隻要聚集在仰光附近的海域,是輕而易舉的。
美國的實力天下第一,像俄羅斯這樣級别的,隻能吃力的被動防守,更不用說“袖珍”的緬甸了。怼不過美國,那就能隻能退而求其次,在戰略上避開美國,最好的辦法就是遷都内地。緬甸的中北部地形非常複雜,有很多崇山峻嶺,森林密布。遷都内地,可以利用這些地理上的複雜條件,有效地進行戰略防禦。
當然,戰争不是說來就來的,緬甸畢竟不同于伊拉克。美國敢打伊拉克,從地勢上的考慮,就是伊拉克多是沙漠平原地區,易于軍隊大規模作戰,這是美國的優勢。緬甸不同,有深山老林,大江大河,一眼望去全是森林,人鑽林子裡就找不到了。所以,當時的美國不喜歡緬甸,要動手,也是需要深層次多方位考慮的。但是,戰争說來也就來了。對緬甸來說,必須未雨綢缪,及早做好應對準備。
不過,前面也說了,緬甸經濟的中心在沿海,新國都還是在放在中部為宜。如果放在最北部的密支那,糧食供應和交通都不太方便,也容易失去對沿海的控制。
中部的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各方面條件都不差。可曼德勒的目标太大,而緬甸的新都需要是要取代仰光的,但短期内,新都不可能超過仰光。基于此,緬甸認為新都面積大,但人口少,在國際上不如仰光那麼引人關注。在現階段,新首都的能承擔首都的行政職能就可以,攤子不必鋪得太大。
内比都不怎麼顯眼,糧食供應沒問題,交通也比較便利。内比都是緬甸的地理中心,出海比較方便,退到撣邦高原也比較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