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說的“五險一金”中的“一金”指的就是住房公積金,住房公積金的好處就不用我多說了。肯定還有不少人聽到過“六險三金”這個詞或者正在享受這個待遇,“六險三金”中的“三金”通常是指住房公積金、企業/職業年金以及補充公積金。
如果說公積金是上班族顯擺自己的福利待遇和收入水平的關鍵指标之一的話,那麼補充公積金簡直就是拉仇恨般的存在。一部分體制内的上岸人員或者煙草、電網等央企、國企内的從業人員都感受到了補充公積金的“爽點”。
我相信有不少跟我一樣的企業職工羨慕考入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同學,不光是因為體制内的工作、收入穩定,前途光明,更是眼饞人家的福利待遇好。
福利待遇是怎麼個好法呢,就拿我在稅務局工作的同學來說吧,我和他的實發工資是差不多的,但是公積金這一塊兒就沒發比,人家每個月光進入公積金賬戶的數額就有四千多,他們實打實的繳納着住房公積金不說,還額外繳納了數額不低的補充公積金,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住房公積金 補充公積金這份隐性收入數額驚人。今天就好好地說道說道這個補充公積金的相關知内容。
補充公積金是什麼?與養老保險制度類似,補充養老保險是在繳納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在履行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義務之後,專門為單位職工建立的附加保險,是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充和完善。
補充公積金也是建立在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基礎之上,在履行了繳納住房公積金費用的義務之後,為職工建立的附加福利,是對住房公積金的一種補充。
補充公積金的大緻意思就是說用人單位在為員工在繳存普通公積金後,願意再額外出一筆錢用于公積金,員工自己也要同比例繳存公積金,存入員工補充公積金賬戶,屬于公司給員工的一項福利。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長期的住房儲蓄金,用于職工的住房消費,屬于職工個人所有,用途與住房公積金沒有差别。
補充公積金如何繳存?補充公積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職工所在單位繳存,另一部分由職工個人繳存。職工個人繳存部分由單位代扣後,連同單位繳存部分一并繳存到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内。同住房公積金一樣,補充公積金的繳存計算主要包括繳存基數、繳存比例、月繳存額三部分,分别如下:
繳存基數
和住房公積金一樣,補充公積金的繳存基數也是根據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确定,新參加工作的人員根據首月工資總額确定補充公積金的繳存基數。
這裡的月平均工資指的是稅前的應發工資,包含獎金、績效、各種貨币化補貼以及加班加點費費用。在确定補充公積金的繳存基數時,應當把工資總額内的收入和費用全部計算在内。舉個例子,某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張某,2020年每月的應發工資為6000元,年末的時候又一次性發放了30000元的獎金,那麼他2021年的補充公積金的繳存基數=(6000*12 30000)➗12=8500。
繳存比例
根據規定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不得低于5%,不得高于12%。補充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是有限制的,通常職工個人和單位的存繳比例分别不小于1%、不大于9%。各地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統籌兼顧各方承受能力自行确定補充公積金制度及其繳存比例。例如,天津市規定的補充公積金的繳存比例不得超過30%。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高大30%,全國範圍内獨一檔的存在!
繳存額度計算
補充公積金的繳存額度計算公式:補充公積金月存繳額度=職工個人上年度平均月工資×(職工個人補充公積金存繳比例 單位補充公積金存繳比例)。
怎麼理解這個公式呢?舉個例子,假設A職工去年月平均工資是10000元,補充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是職工個人和單位各為5%,那他補充住房公積金就是:10000×(5% 5%)=1000元;其中個人繳500元,單位繳存500元。
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公積金的繳存額度也是有上限的,通常補充公積金的繳存基數不得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例如天津市規定2021年度天津市參加繳納的補充公積金繳存基數,不得超過天津市2020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也就是29730元。
補充公積金與住房公積金有什麼差别?前文已經說過了,補充公積金與住房公積金基本特征一緻,其本質都是一種長期的住房儲金,建立個人賬戶,歸職工個人所有。除了繳存比例不同之外,住房公積金和補充公積金二者之間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住房公積金具有強制性,而補充公積金不具備強制性。
住房公積金具有強制性,用人單位有義務為在職職工建立住房公積金,為其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手續,并且依法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是用人單位必須為在職職工提供的法定福利,繳納住房公積金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同樣地為用人單位提供的福利,補充公積金則不具備強制性,是否為在職職工建立補充公積金制度,提供繳存補充公積金這項額外地福利則完全由用人單位自行确定。
此外,補充公積金的繳存範圍和普及性遠遠比不上住房公積金。目前僅有少數的省份、城市明确建立了補充公積金制度,也隻有少數的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有緣享受這項福利,絕大多數人聽都沒聽過補充公積金。
補充公積金極具地方特色并不是所有的省份、城市都建立了補充公積金制度。補充公積金極具地方特色,各地關于補充公積金的規定也大相徑庭。舉幾個例子:
例一,《上海市補充住房公積金暫行辦法》規定補充公積金制度僅限于企業和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及其所屬的職工,國家機關、差額預算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其所屬的職工,暫不實行補充住房公積金制度。
例二,天津市規定補充公積金的最高繳存比例不超過30%,由用人單位單方面繳存,職工個人無需承擔補充公積金的繳存費用。
例三,江蘇省實行補充公積金制度,實行的是住房補貼制度,住房補貼的計發基數與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同時調整,上下限同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規定。
其實國内對于大部分的省份,無論是企業、機關以及事業單位,壓根沒有建立補充公積金這項制度,甚至嚴令用人單位建立補充公積金。例如,四川省早在2015年就已經取消補充公積金制度,嚴禁各單位借此明目,超額繳存住房公積金。
關于補充公積金的好處就不用我多說了。追溯曆史,補充公積金是房改補貼貨币化的産物,普及性太低,僅有少數人能夠享受到這項福利,無法與住房公積金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