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黃芪性微溫,說明其是一個溫性藥物,可以用來治療寒性疾病,對身體有補益作用。黃芪性微溫,是通過觀察其作用,總結出來的,易于傳播并應用。
黃芪味甘,甘以緩中,甘有補益、緩急的作用。補益、緩急以中焦為主,這是甘的意思。黃芪的味是用嘴嘗出來的,甘同甜,但是沒有甜味厚。也就是不是很甜的意思。
怎麼可以更好地記住藥物的性味歸經,古人都是親口嘗。每個醫生的第一課就是,辨認藥物,親口嘗一下,鑒别真僞。有的老醫生,每批藥物都要嘗一下,再根據味道确定藥物的用量。
黃芪歸脾、肺經。說明黃芪的治療範圍,是脾、肺兩經的疾病,和兩經所循行部位的疾病。這個是前人根據臨床經驗,高度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的。
黃芪的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常用來治療以下7種疾病。
1、脾肺氣虛。脾為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肺為相輔之官,主一身之氣。脾氣虛常出現,脾的運化不足的表現。比如飲食減少,大便稀。這個時候就要用到黃芪,常與其他藥物一起應用,比如中成藥人參健脾丸。
肺氣虛常出現,氣弱無力,動則氣短。這個時候就要用到黃芪,常與其他補氣藥物一起應用,比如補肺湯。
2、 中氣下陷。主要表現為髒器下垂,比如胃下垂,門診比較常見。其他的還有各種髒器的下垂,比如子宮下垂、脫肛、疝氣等。這個時候就要用到黃芪,常與其他補氣藥物一起應用,比如方劑補中益氣湯。
3、 自汗與盜汗。自汗是由衛氣虛引起的,黃芪可以益衛固表,用來治療由于衛氣虛引起的自汗。常與其他止汗藥物一起應用,比如牡蛎散。
盜汗是由陰虛引起的,黃芪治療盜汗常與其他滋陰藥物一起應用,比如當歸六黃湯。
4、 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膿癰不潰,或者膿癰潰後久不愈合。用于氣血不足引起的膿癰不潰,黃芪可以托毒以達外,常與當歸、皂角刺等一起應用,比如透膿散。
膿癰潰後久不愈合,黃芪可以生肌,常與其他補益氣血的藥物一起應用,比如十全大補湯,中成藥有十全大補丸。
5、 用于氣虛水腫。肺有通調水道的功能,黃芪有補肺氣的作用,通過補肺氣來提高氣機的運化能力,用來治療水腫。
6、 用于氣虛引起的痹症、半身不遂。氣虛引起的痹症,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疼痛等,治療這類疾病時常與其他藥物一起應用,比如治療黃芪桂枝五物湯等。
半身不遂,一般治療表現為左側的肢體不遂,中醫認為左側屬氣,黃芪治療左側的半身不遂效果好。常與其他藥物一起應用,比如補陽還五湯。
7、 用于消渴。黃芪補肺氣,肺主治節,通調水道。黃芪可以增強肺的這一作用,可以用來治療消渴,常與其他養陰生津藥物一起應用,比如玉液湯。
以上7種是黃芪在臨床上治療比較多的疾病。
黃芪的用量因為病情和人不同,用量也不同,并且黃芪比較安全,最大的用量是補陽還五湯中的用量。
黃芪既然這麼好,是不是都可以用,沒事多吃點怎麼樣?這個是不行的,黃芪不能用的情況如下:表實邪盛,氣滞濕阻,食積内停,陰虛陽亢,癰疽初起,癰疽潰後熱盛。這些都是不能用黃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