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們一定對周瑜的謝幕印象深刻,周瑜壯志難酬,在人生最後階段,高喊了三聲“既生瑜,何生亮”,抑抑而亡。在整部演義中,這裡堪稱是對周瑜性格的點睛之筆,老羅将周瑜心胸不夠寬廣的特點和對諸葛亮才華的反襯,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殊不知,這句話還有後半句,而後半句據說也有很多版本,有的是上半句的延伸,而有一個版本卻截然不同,這句話,多多少少成了後來老羅借諸葛亮之口對周瑜的形象進行彌補的一個最好的證明!
歡迎點擊下方 了解更多 發現和探讨更多榜單内容哦~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率領北方及荊州降兵八十多萬進駐烏林,大有吞并江東之勢。關鍵時刻,諸葛亮應魯肅之邀前往東吳,聯吳抗曹,在共同用兵擊敗曹操之後,孫劉兩家又争起了曹操的荊州。最終,周瑜在諸葛亮的幾番用計之下,不僅沒有得到荊州,還賠了夫人又折兵。去世之前,周瑜給孫權寫信交待後事,寫完信後就陷入了昏迷。等到醒來後大叫了三聲“既生瑜,何生亮?”
翻譯過來就是“上天既然有了我周瑜,為何還要有他諸葛亮呢?”語氣中包含着不甘與悲憤,甚至還帶有些憤怒和不滿,将周瑜此時狹隘的心理狀态展現得淋漓盡緻。
正因為演義中的這句話,周瑜也成了心胸狹隘不能容人的典型而遭到了衆多的嘲笑。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既生瑜,何生亮”還有後半句,那就是“君未歸,孤何安”。
即便是在演義中,關于周瑜在這方面的用意也有着充分的描繪。
諸葛亮聯吳抗曹,剛到東吳就智激周瑜,并準确料定了孫權的心思,使得周瑜對諸葛亮的才學十分欽佩,便叫在東吳效力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前去勸諸葛亮留在東吳效力,隻可惜最後沒成。
在諸葛亮得知周瑜死訊後,諸葛亮在趙雲的追問下也表達了周瑜對于自己不能效力東吳感到可惜的真實想法。
事實上,無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對周瑜評價極高。諸葛亮當年去聯合東吳,兩人曾交流了一段時間,周瑜對于諸葛亮的才學十分欽佩,就想勸諸葛亮加入東吳,隻要諸葛亮點頭,他甯願把自己的官職讓給諸葛亮。
但諸葛亮一直不同意,周瑜直到臨死之前,想到的依舊是諸葛亮,所以才有了:既生瑜,何生亮?君未歸,孤何安?
第二句翻譯過來就是,你諸葛亮沒有來東吳效力,我周瑜又怎麼能安心走呢?這句話聯系前半句,真正體現出了周瑜的胸襟,并非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狹隘,反而非常的大氣。
諸葛亮、周瑜兩人都是大智慧之人,他們不僅是對手,更可以說是知己。隻是可惜兩人最終隻能各為其主,最終沒有在一起效力。
可見周瑜在臨終之前其實并不是擔心自己的才華被人給比了下去而心生嫉妒,實則是因為異己勢力竟還有着如此傑出之士,卻隻能為敵所用而導緻的憂心忡忡,周瑜确實是一直都是為東吳做考量的,想必有如此知己,孫策也沒有任何遺憾了。
歡迎點擊下方 了解更多 發現和探讨更多榜單内容哦~
本文資料皆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系,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歡迎點擊下方 了解更多 來 衆推風雲榜 暢聊風雲變幻,共推精彩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