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美食分享潮流美食,管理資訊,廚房秘籍,廚師界自媒體!
酥松誘人的油炸菜式背後,到底藏着哪些烹饪秘密?
金黃的色澤、撲鼻的香氣、酥脆的口感、滋滋的聲響,這是油炸菜式深植于我們大腦中的形象,也時常撩撥着人們的味蕾。
油炸是當下最為常見的烹饪方式之一,但其中囊括的清炸、酥炸、脆炸、包炸等炸法卻各有講究。為此,名廚特推出油炸系列内容,帶你完整了解其中要點。
在上一篇内容(點擊此處,跳轉閱讀)中,我們為你拆解了清炸與酥炸之間的差異,而今天所要重點介紹的脆炸與包炸,則是從另外兩種維度延展開的創新,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脆炸:焦糖化反應的松脆技法
相比油炸上篇内容中提到的清炸和酥炸,脆炸除了裹上脆皮糊炸制的方式外,更為特别的做法在于為經過初步處理後的食材抹上了一層糖漿。這層糖漿能夠在熱油的作用下産生焦糖化反應,令出品的外皮更顯松脆。
焦糖化反應,圖片來源:greencook-intl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焦糖化反應産生的前提是溫度必須達到 120℃ 以上且糖類的濃度還需足夠高。因而唯有刷上糖漿,風幹後再以高溫炸制,才更容易産生松脆的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糖漿的調制,還是上漿的技巧,皆有學問。
混合搭配,調漿要點拆解
提到脆炸的代表菜,非粵式脆皮雞莫屬,但脆皮雞能變成如今的模樣,卻也經曆了一番波折。
最早的脆皮雞嘗試過以生料炸制、以上湯調味、以醬油上色,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後來,才因為脆皮水的誕生而改變成如今大家熟知的樣貌。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對這道經典菜品,古志輝沿用傳統烹法,将處理好的雞肉挂上麥芽糖、醋和皮水,再将雞身吹幹烤至八成熟,接着以邊淋邊炸的方式将雞皮炸至酥脆。
在調漿時,一般需要用到糖、醋、酒、水四種元素,在用糖方面,最好選用黏度較大的麥芽糖,而醋的品種最好選用廣東白醋或大紅浙醋。名廚此前曾詳細介紹過相關内容,點擊此處,即可查看。
焯水上漿,出品效果更佳
在上漿之前,多數時候食材都需要經過焯水處理,令表皮緊繃。除了起到加快熟制的作用外,焯水後的食材也更容易均勻地刷上糖漿。當然,加熱食材也不止焯水一種做法。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陳平山選擇先将洗淨的大腸以蔥姜水浸泡去腥,再放入生抽、冰糖、雞粉等制成的鹵水中,以小火鹵至入味。上漿的操作頗有講究,每 40 分鐘刷一遍,共刷 3 次,為的是讓色澤和脆度都達到最佳狀态,最後再炸至表皮酥脆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漿時,厚薄程度也應合理把控,一般在 2-3 毫米之間相對容易粘連,且不易脫漿。
包炸:包裹之下的酥脆美味
顧名思義,包炸即是将處理好的小塊食材以輔料卷起包制後,再入油鍋油炸,以這種方式處理的食材,往往出品時都具備造型美觀、外酥内嫩的特點。
潮汕鹹蛋卷是頗具代表性的包炸菜品,圖片來源:bilibili
除了需要将食材去骨、切塊、切絲,亦或剁成泥外,包裹食材的輔料也有着豐富的選擇,包括油皮、豬網油、百葉、威化紙、無毒玻璃紙等。包制的形狀也各不相同,可以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創意。
包炸雖然看似簡單,但其過程依然與之前介紹過的幾種炸法一樣,有着諸多要點。
成型不易散,包制有技巧
在包制時,造型勻稱、大小一緻、裹粉均勻是出品穩定的基礎。主廚 Chef Paul 的操作頗為值得借鑒,通過對細節的把控,他成功将一道常州小吃搬上餐桌。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先将白糖、豆沙等熬制成豆泥,以豬網油包裹成長條狀,再切塊揉勻成球狀,裹上蛋清、生粉、面粉等入鍋油炸,制作好的每一顆網油卷都近乎一緻。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曹洪禹在包炸時更習慣使用威化紙,他的菜品制作同樣注重細節。先将牛奶與糖、魚膠片一同煮開,待凝固後再切成條,以威化紙包好,裹上蛋液與面包糠炸制,更可塑造酥脆口感。
入口更酥脆,油溫是關鍵
杭幫名菜“幹炸響鈴”便是一道以包炸方式處理的經典菜肴,楊軍選擇在餡料上做些文章,加入鮮美嫩滑的黃魚肉,卷入腐皮中,再以蛋黃封邊,更能突出餡料原本的鮮嫩滋味。
點擊查看菜品詳情
油溫的把控亦很關鍵,需要經曆中溫、低溫、高溫三個階段。先是用五六成的中等油溫讓響鈴定型,接着将油溫降低,讓低溫滲入其中微炸數分鐘,再升高油溫,用馬勺邊淋邊炸,把油逼出,從而達到外脆裡嫩的效果。
不難發現,從清炸、酥炸再到脆炸和包炸,既有對油溫、火候把控等方面的相通之處,又有對前期處理、裹粉上漿差異化的處理方式。如果你對油炸還有更多自己的心得,也歡迎留言寫下,與大家一起交流。
-end-
部分圖文資料引用自互聯網,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用途。參考文獻與資料:《中國烹調技法集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