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堪稱高産作家,一生著作達3000萬字。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啼笑姻緣》》和《金粉世家》,這兩部小說代表了張恨水創作成就的最高峰。其中被改編為影視劇和再版次數最多的,莫過于《啼笑姻緣》。
1930年,《啼笑姻緣》在《新聞報·快活林》連載,引起了一陣閱讀的熱潮,連帶着報紙的訂閱量都上升了不少。不光在章回老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且也讓新文藝界刮目相看。須知,當時以胡适、陳獨秀等為先鋒的新文藝,不遺餘力地批判舊文藝,勢同水火。能同時得到兩方讀者的青睐,不能不說是對作品莫大的肯定。
之後,這部作品一版再版,并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戲曲、舞台劇等藝術形式。直至今天,仍然魅力不減。《啼笑姻緣》作為一部愛情小說,無論從故事架構,還是從人物塑造,或者矛盾沖突等方面,較之當下一些熱門的影視劇故事都毫不遜色。
應該說,《啼笑姻緣》具備了一個好故事所應該具有的元素。這些元素的植入,無疑可以穿透新舊文化和時光的隔閡。
1. 多角戀愛VS至純真情愛情是永恒的主題。才子佳人式的愛情糾葛,不管是舊時還是當下,都是讓人喜聞樂見的。所以題材的讨巧,也是《啼笑姻緣》得以受歡迎的基礎。富家少爺樊家樹先後與江湖俠士關壽峰之女關秀姑、賣唱少女沈鳳喜、富家女子何麗娜相識。三人皆愛戀樊家樹,而樊則隻鐘情于鳳喜一人,于是自然就産生了一系列的感情糾葛。
在當下的影視劇中,愛情永遠是不可或缺的戲份。戲不夠,愛來湊。即便不是愛情主場,往往也會打一個擦邊球。人們天性喜歡扯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正因為現實生活大都平平淡淡,了無趣味,所以才需要在這種糾結中尋找代入感。
顯然,《啼笑姻緣》并沒有為了糾結而制造糾結,對人物作出臉譜化的處理。而是在其中糅進了至純的真情,從而使這場愛戀中的每個人物都形像飽滿、真實可信。
樊家樹雖是富家少爺,但胸襟開闊,毫不拘泥于階層間的隔閡。他與唱大鼓書的少女沈鳳喜、關氏父女雖身份、地位有别,然而他卻不以為意,均以平等态度相處。
對于沈鳳喜,他看中的不止是美貌,也不是簡單淺薄的占有,而是傾注了一腔火熱的真情。他提出要供沈鳳喜讀書,是想拯救她的靈魂,幫助她跨越自己的階層。
家樹道:"決不是開玩笑,我看你天分很好,像一個讀書人,我很願意幫你的忙,讓你得到一個好結果。"
這樣設身處地為對方未來着想的心胸,較之單純的愛情,無疑更為深厚和真誠。
即便後來沈鳳喜貪戀富貴嫁給了劉将軍,樊家樹也不願相信那是鳳喜的本意,而是認定她隻是暫時的糊塗。
家樹道:"不是我回護她,她已經做錯了,就是怪她也無法挽救的了。一個人的良心,總隻能昧着片刻的,時間久了,慢慢地就會回想過來的。這個日子,怕她心裡不會比我更難受啊。"
之後,他更是請求關氏父女去搭救鳳喜。可見他對沈鳳喜的愛,絕不止是為了一個好看的皮囊。
另一方面,沈鳳喜對樊家樹的愛也是一以貫之的,隻是被劉将軍引誘,在愛情與富貴之間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但她心裡始終沒有放下過樊家樹,即便是瘋了,心中念念不忘的還是"樊大爺"。
至于關秀姑和何麗娜兩人對于樊家樹的愛戀,前者含而不露,甘願為樊家樹赴湯蹈火;後者則為了樊家樹努力的改變自己。無一不是用情至深。即便是那個追求何麗娜而不得的沈國英,隻因沈鳳喜與何麗娜長得相似,竟将已瘋掉的沈鳳喜照料了五年。讀來令人感慨。
2. 世俗生活VS俠義傳奇作為愛情故事,《啼笑姻緣》不但寫活了愛恨情仇,而且也充滿了人間世俗的煙火氣,展示了一副從上層社會到底層生活的衆生相。然而,作者的描寫卻不隻是止步于此,而是将故事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融入了許多傳奇色彩。其中濃墨重彩描繪的,便是關壽峰父女。
關壽峰是胡匪出身,在官兵圍剿下失去了妻兒,無奈和女兒秀姑流落至北平。這父女倆都有一身好武藝,且為人豪爽仗義,完全迎合了讀者心目中傳統的豪俠形像。
關壽峰偶然間結識樊家樹,便一見如故。雖和樊家樹身份地位不同,卻從不妄自菲薄,而是不卑不亢、磊落光明。樊家樹母親生病回家探親前,将沈鳳喜一家托付與他,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當鳳喜被劉将軍擄走後,面對荷槍實彈戒備森嚴的劉府,關壽峰毫不畏難,召集衆徒弟冒險救人。顯示出了一諾千金的豪俠本色。
在搭救沈鳳喜的時候,關壽峰的徒弟雖然都是羊屠夫、吹糖人的、趕大車的販夫走卒和引車賣漿者,然而卻都大隐隐于市,身懷絕技。單見師徒吃飯的一節,就描寫得很是精彩:
......他們将酒喝完,都是左手拿着饅頭,右手拿着筷子,不住地吃。五十個饅頭,沈大娘和秀姑,隻吃到四五個時,便就光了......接上切面鋪将烙餅拿來......不一會,餅也吃光了......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頗具梁山好漢的風采。至于後來的夜探劉府,個個更是飛檐走壁,身手了得,讀之令人心動神往。
再說關秀姑,雖是一介女流,卻也是巾帼不讓須眉,假借傭人身份在劉府卧底,不但膽大心細,而且有勇有謀。在鳳喜被逼瘋,劉将軍對自己起了色心之後,設計将劉騙至西山取了性命。俠女形像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後來,關氏父女毅然參加義勇軍,從民間草莽英雄變成了抗擊日寇的志士,又進一步升華了傳統的俠義道。
俠者,正義也,懲惡揚善。
從《史記》中的《遊俠列傳》和《刺客列傳》,到《三俠五義》和《兒女英雄傳》,讀者對于傳統的俠義道有着濃厚的興趣。如同對才子佳人故事着迷一般,俠義故事也給予了普通讀者代入和想象的基礎。這也正是《啼笑姻緣》得以受到讀者歡迎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3. 上層名流VS下層小市民
《啼笑姻緣》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并存。
樊家樹出身富貴,來北平求學後暫住陶府。表哥陶伯和在舊政府供職,生活優渥閑适,每日往來的都是所謂的上層名流,樊家樹也日日浸染其中。
樊家樹不過是一個學生,然而在初聽沈鳳喜唱大鼓戲時,輕松地就賞了一個現洋。這對于樊家樹不過是随便的零錢,然而對沈家來說,卻是一項不菲的收入。
姑娘道:"二叔說,有了這位先生給的那樣多錢,今天不幹了,他要喝酒去。"
後來,樊家樹不但供起了鳳喜念書,更是負責起了沈家一家子的生活用度。
最能表現上層奢靡生活的,莫過于何麗娜。出身官宦之家的她,食有魚,出有車,生活奢侈華貴,每日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約會、吃飯、跳舞。别的不說,光是"一年的插頭花,要用一千多元",讓樊家樹都覺得驚詫不已。
作為生活中的普通人,對于上層的富貴生活都是有着向往和好奇心的。當下的一些影視劇,早一些的如《流星花園》,晚一些的如《小時代》,裡面展現出的一些奢華場景和出手闊綽的主人公,雖然有着不接地氣的弊病,但卻擋不住觀衆趨之若骛。另外,一些總裁戲、宮廷戲的大熱,或許也有這樣的因素存在。正因為夠不着,所以才神秘,更欲一探究竟。
另一方面,小市民的生活描寫給了作品帶來了人間的煙火氣。
說到底,故事的受衆畢竟還是廣大的普通人。雖然在書中,樊家樹這個富家少爺屈尊降貴和下層貧民結交帶很多理想化的色彩,但不能不說,作品對于下層生活的描繪是極為成功的。
書的開頭,對樊家樹初逛天橋的描寫,分明就是一副下層社會的謀生圖。
到了那裡,車子停住,四圍亂哄哄地,全是些梆子胡琴及鑼鼓之聲。
穿過茶棚,人聲喧嚷,遠遠一看,有唱大鼓書的,有賣解的,有摔跤的,有弄口技的,有說相聲的。左一個布棚,外面圍住一圈人;右一個木棚,圍住一圈人。
以唱大鼓書為業的沈家,每每為生計發愁。得了樊家樹的一個現洋便覺得今天可以不用再唱了,繼而一家人都格外巴結樊家樹。即便鳳喜最終嫁給劉将軍,也是有其苦處。一個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孩子,何曾見過劉将軍允諾給她的那些富貴榮華!一句話,明顯是窮怕了。
再說關壽峰,雖是一代豪俠,也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生了病無錢醫治,隻能卧病在家硬捱着。好在偶然間樊家樹到訪,方才送到醫院治療。
上下階層的差别,泾渭分明。陶伯和的管家劉福,得知樊家樹和關壽峰父女交往,于是暗自将關氏父女趕走。樊家樹将與沈鳳喜、關氏父女交往的事瞞着表哥陶伯和,也是表明了這種階層差别的難以逾越。
作品中,一方面顯示出了對上層社會的厭惡和批判,另一方面則表現了對底層市民生活的同情和贊頌。作者努力地想在這兩個階層之間搭上一座橋梁。樊家樹結交關氏父女、沈鳳喜一家,何麗娜為了樊家樹努力改變自己的奢侈生活、平等的對待沈鳳喜及關氏父女,無一不是這種努力的體現。這樣的設置,固然有其理想化的一面,然而在作品中卻毫不生硬,人物性格鮮明可信。
下層小市民生活和上層名流生活兩相對比,而又時時交融,描寫真實自如,顯示了一副舊北平的世俗生活圖。
結語:自然,一個好故事應該是多種元素的結合。愛情,浪漫,驚險,陰謀,悲劇,俠義,無一不是令人閱讀下去的動力。一個好故事更要有真情,有批判,有糾結,有希望。
《啼笑姻緣》正是如此。如一個優秀的女子,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從書中,既可以欣賞才子佳人,又可以窺見市井生活和時代風雲。讀得見愛情,品得了糾結,窺得見俠義,想得到刀光劍影,看得見人間正道。多種元素糅合在一起,而又毫不拖泥帶水,轉換自如。我想,這正是《啼笑姻緣》始終受到讀者青睐的部分原因所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