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
如果問起端午節的起源,大家一定會說是為了紀念屈原。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端午節在屈原之前就有了,就連屈原本人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跟屈原其實沒啥關系,它的誕生,跟一個節氣有關。
先秦那會兒,人們的娛樂活動很少,平常除了在田裡面鋤大地,就是擡頭看天瞎尋思。
看着看着,就發現規律了,他們發現,每年總有那麼一天,白天特别長,晚上特别短,再加上當時正好是夏天,所以就給這一天起了個名字,叫“夏至”。
那時候的人們啥事都能和陰陽挂上鈎,白天為陽、夜晚為陰,而“夏至”是白天最長的一天,所以俗稱“陽頂天”。
所以人們就尋思,這天得搞點什麼紀念活動,剛好這時候糧食已經種下去了,那就祈求一個豐收年吧。
于是呢,人們在夏至這天,就決定要搞個祭祀活動。
那既然是祭祀,總得有點貢品啥的, 拜老祖宗,咱不能空着手啊!對吧!
咋辦呢!于是先民們腦洞大開,就用竹葉包上米,做成牛角的樣子。
米用的是“黍”,屬陽;竹葉用的是“箬葉”,屬陰。
兩者結合,代表陰陽調和、驅邪辟毒。
最後,還給貢品取了個特别時髦的名字:角黍。
這“角黍”就是粽子的1.0版本,人們最早是在夏至這天吃的。
要說起來,這夏至是農曆五月,而先秦時代的農曆五月,氣溫比現在還高,再加上當時沒有空調、冰激淩降溫,所以中原地區都快趕上熱帶了,你要是穿越回去,往田裡面一瞅,沒準你以為自己去了非洲,個頂個曬得黢黑。
這天氣一熱,就帶來一個問題,細菌滋長、五毒叢生。
這個時間段,人們特别容易得病,所以這也是我們老話裡說的“毒五月”的由來。
在古代,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大家都覺得不吉利。
而“五月初五”,更是毒月中的毒日,江湖人稱“毒王”。
所以,曆史上這一天大家都認為很不吉利,比如,戰國時的孟嘗君就是這一天出生的,他一生出來,老爹就給了他一個高級待遇:把他幹掉。最後還是他老媽把他偷偷養了起來。
所以啊,人們都很讨厭這一天。
但是,讨厭歸讨厭,日子還得過啊!
然而,群衆的智慧是無窮的。
五月初五這天,各種“防蟲防病”的措施都用上,比如:用香草洗個澡澡、身上挂個香囊、喝雄黃酒、挂菖蒲等等。
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味重。隔着好幾米就被熏倒了,難怪蚊蟲都不敢近身。
後來,這些習俗就流傳了下來,人們還給五月初五這天起了個專門的名字---端午。
“端”是初始的意思,“午”通五,所以“端午”實際上就是初五的意思。
那這一天,其實大家也蠻辛苦的,總得吃點好吃的慰勞慰勞自己。
吃啥呢?不是給老祖宗“夏至”這天上供的角黍,老祖宗還沒來得及吃嗎。
對,咱就吃“角黍”。
慢慢的,角黍就成了端午節的美食,夏至就漸漸不吃了。
後來,黍換成了糯米,角黍也就改名,成了“粽子”。
現在大家明白了,其實端午節和屈原沒啥關系。
不光是屈原,還有伍子胥、介子推、勾踐、曹娥,都跟端午節沒啥關系,都隻是傳說而已。
不管怎樣,“端午節”是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2009年還被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國第一個入選非遺的重要節日。
那今天也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日子,除了普及“端午節”的由來,同時也祝大家節日安康、萬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