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聽公開課,上課教師最後說了一句“謝謝同學們的配合”。
從教這麼多年,聽了不少課,總覺得一些課堂不是在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而是在為上課教師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服務。
如果開一家飯館,我們會擔心因人們不來吃飯而倒閉。但在學校裡,我們卻從來不會擔心因學生不來上課而關閉學校。所以,我們的課堂好像一個很難攻克的“碉堡”,即使一輪又一輪地進行課程與教學改革,但課堂的改變還是收效甚微。
要改變課堂不妨先從改變教師課堂服務意識、圍繞為每一位學生發展服務而展開的師生課堂交往模式開始。
雖然教育不能等同于服務行業,教師也不是服務人員,但貼心的服務總是能夠打動人心,從而有利于更好地實施教育。受學生歡迎和難忘的老師多半是為學生服務更多、付出更多的老師。
曾在網上看到國外某個超市的一角。圖上面有兩摞購物筐,一摞是粉紅色的,上面寫着Help(表示我需要幫助);還有一摞是黑色的,上面寫着Self(表示别理我,讓我一個人逛逛)。真的被這家超市精心的服務設計所震撼。因為很多人走進商場最怕的就是被一個個店員問“買什麼”,好像不買就不能進店,難道随便看看不行嗎?
站在學生的角度,課堂是不是也應該多一點人性化服務?比如老師提問一定要學生舉手回答嗎?經常有一些不會的學生,也不得不佯裝舉起手,因為不舉手就意味着告訴所有人“我不會、我很傻”。是不是可以設計一種回答席卡,紅色朝向老師意味着“我要回答”,黑色朝向老師意味着“我不回答或我還不會”。這樣既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可以達到與舉手一樣的效果。
課堂應該是用學科知識對每一位學生的一種親切款待。學生面對陌生知識難免心有餘悸,再遇到一個缺乏善解人意的老師,課堂就是學生恐懼的地方,學生總會躲避老師的目光。
曾在課堂上看到這樣一位學生,他從上課鈴聲響起,就像蛇冬眠一樣,不發出任何聲音。但當下課鈴聲一響,他如兔子一樣靈敏地蹿出教室。整整一節課,他什麼也沒有學,老師也什麼沒有問。
或許這位老師開始是關注關心他的,最後被氣得懶得理他。但教育就是這樣,即使孩子虐你100次,我們也要關心他第101次。可不可以從給他一句溫馨的話語、一次微不足道的服務重新開始呢?
優秀教師的心裡總會裝着每一位學生,即使有些學生的表現不那麼令人滿意,教師也會嘗試着再給學生一次機會,再提供一次關心和服務。
有一次走進一所小學聽課,看見上課老師巡視課堂時蹲下身子,為一個學生系好鞋帶,然後摸了摸趴在桌子上好像睡着了的學生的頭,學生随即坐正了身子,開始做練習。整個過程師生都未發一言,但這個畫面時常會浮現在我的腦海。
還有一次,課堂接近尾聲,老師展示出一張本課的知識結構圖,正準備小結。突然一個學生說,“老師,象形字與形聲字我還是區分不了”。老師立即把PPT切換到象形字,說“誰來解答他的問題”。等到這位同學點頭說“哦,我知道了”,下課鈴聲已響起。這堂課老師本來可以完美地“收官”,卻因為一個學生的疑問而放棄了小結。評課時,上課老師抱歉地說:“本來準備小結的,由于還有學生有疑惑,所以這節課沒有來得及小結,真的不好意思。”
聽課者一緻稱贊“做得好!你這個決定為這堂課增色不少”。
— END —
作者 | 上海市特級教師、上海市楊浦區教研室副主任翟立安
轉自:中國教師報
來源: 教師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