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春萌
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我們每個人,都是櫥窗人。你可以擺放各種貼有自己專屬标簽的物品。進自己的櫥窗,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外界迅速了解,經過美化後的自己。你摔倒了為什麼這麼着急爬起來?躺會兒,不也挺好的。可能我們的社會有很多的規則和限制,但是我們每個人也是獨立和精彩的個體,即便在艱難的日子裡,也要相信每個人的人生啊,都是會發光的。
一個突如其來的假期,一段不規則的生活,一位不體面的主角,一場關于生活與成功是否有标準的讨論……哔哩哔哩平台上線的12集都市題材短劇《突如其來的假期》,在這個暑期創造了一系列新名詞,如“清新喪”“她扶女孩”等。一部從叙事結構到藝術風格,從故事主體到思想主題,都與人們印象裡的都市劇相差甚遠的劇集,卻靠其精準的觀衆群定位和“非标準”的話題讨論,成功吸引了當代都市年輕人的注意力,也為當下都市題材影視劇創作提供了一個新穎的範例。
叙事反套路反模式
《突如其來的假期》這部劇全劇隻有12集,每集不到30分鐘。講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30歲單身女性榴蓮,由于母親的意外去世,她原本自得其樂的生活被打破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榴蓮不知如何應對,索性給自己放了個短暫的假期。表面上她用幽默不屑的态度調侃生活,卻在内心深處的回憶中尋求母親和自己的和解。
劇中金句頻出,引人深思。“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你為什麼目光如炬啊?因為心中有火,在黑暗的日子裡,要堅信前方有火!”“你摔倒了為什麼這麼着急爬起來?躺會兒,不也挺好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櫥窗人。你可以擺放各種貼有自己專屬标簽的物品。進自己的櫥窗,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外界迅速了解,經過美化後的自己。”“要想解決問題,禁止死纏爛打,尊重女性,從點滴做起。”
這些開放式的話題、反模式的劇情和非标準化的台詞,與很多處于“内卷”“焦慮”的觀衆形成了情感共鳴。
該劇的編劇、導演王佳曦在播出期間寫下了一篇《Lady Tough誕生記》的自白:結合本劇的主題,我們創造了一個詞語──她扶女孩,是toughgirl的諧音。《她扶女孩》是榴蓮的插畫作品,也是本劇的精神,意為Life is tough,I’m tougher(生活不易,但我更堅強)……影視作品中的女性都太“體面”了,哪怕遇到困境,她的姿态仍然是體面的,可現在生活中的人很多時候是尴尬的,這才是真實的一面。她是一個真實的人,那她就可能沒有做大衆眼裡絕對正确的事情,這是很正常的事。榴蓮的行為邏輯反映的就是最開始的設想,我們的生活真的一直能這麼體面嗎?每個人都有尴尬、翻車的時候,很多人把這個東西給掩飾掉,但為什麼要抹過去呢?它就是你真實生活的一部分。這也延伸出了“她扶女孩”的定義。
“這部劇是人物驅動故事的,我們想挖掘人物形象豐富的一面,而不是讓人物去為強情節服務。我們做這個題材,在前期就很清楚它可能不會是一個大衆的作品,但我認為需要有勇氣去嘗試更多元化的創作,《假期》的創作中實驗性的方面就挺多。”王佳曦表示。
“反套路是該劇的一大亮點,”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廣告學專業教師李維表示:這部劇的叙事模式,跟咱們習慣的以往的都市劇不一樣。按傳統的編劇模式來講,它是有一個固定的套路、叙事模式的,比如,要有一個典型的矛盾,那麼這個矛盾通常是圍繞一件事兒,比如說破案、認親、PK第三者或者是職場上的一些跟上司、同事、客戶的矛盾等。通常有了這個矛盾,就可以吊起觀衆的胃口,然後編劇設計一些懸念,中間的部分有波折有逆轉,可能會有一個大低潮,基本上大低潮會出現在劇的中後部分,最後是怎麼解決矛盾。但是《突如其來的假期》這個劇,我個人感覺它的矛盾不是一個具體的矛盾,也不是圍繞着一個具體的事件,它在整個的趨勢過程裡看起來是比較松的,這個劇更多的是圍繞着關系,圍繞着人物的關系去引發一系列的事件,一個個小的矛盾,它是穿插在每一個分集裡面的。而30分鐘一集的片場,除去了片頭片尾,大概也就20分鐘左右一集,這種編排一是配合劇情不顯得沉悶冗長,二是比較适合現代人的碎片化觀看習慣。
劇情直面社會矛盾
與傳統的都市題材劇主打勵志、奮鬥、拼搏的基調不同,《突如其來的假期》帶着“清新喪”的風格,每個分集的故事呈現一個沒有标準答案的社會問題,“孤獨不是敵人”“你的生活需要一條鲇魚嗎”“停止你的性别表演”“面包會有的,那愛情呢”……
王佳曦表示:每一集我們都引入當下的社會議題作為探讨的中心。有幾個話題是最初便定下的,比如代際、孤獨、面包與愛情,還有性别扮演、性别偏見。其實片頭的“榴蓮小劇場”,也都與每集的主題相關聯。關于這個設計,我們當時就是想做一些好玩的嘗試,因為在正片裡,榴蓮不可能展現得那麼瘋,在“小劇場”裡展現一些她潛意識裡的行為和瘋狂的内心,讓大家在進入正片之前,有一個關于這集主題的熱身。
“每一集有一個分主題,是《突如其來的假期》的一個明顯的特色。矛盾松散化的叙事,使它的每一集都是可以單拎出來,成為一個較為獨立的故事,一共是12集、12個相對獨立卻又關聯的小單元串起來,就好像一列火車的幾個車廂串起來,共同奔向整體的目标,去反映總體的社會矛盾。”李維分析,“這部劇的情節有時候顯得荒誕離奇,但是它反映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卻非常真實,這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雖然這部劇并沒有給人們一個問題的答案,但恰恰如此,卻是它比較高階的一種藝術化的表達,它是去抛出一個問題,讓觀衆有一個選擇和思考。其實更多的對于人生來講,它不是一條标準道路,它可能有很多的選擇是沒有标準答案的。現代的人,其實我們對作品欣賞的需求,越來越多地傾向于不希望它強制地給予我們一個答案,而是給予我們一個選擇,我覺得這個是《突如其來的假期》區别于單一答案的那種傳統套路的影視作品的一個進步。而這種對自我選擇的呼籲,對非模式化、破模式化的這樣的一種呼籲,似乎也是整部劇的終極命題。”
這部劇中的幾個主人公,分别代表了非标準化的這麼一部分人的立場、現狀或情感。例如傅首爾飾演的未婚中年女性,角色在劇中談到女性的婚姻問題時說:“該結婚就結婚,該單身就單身,反正都是會後悔的,自己開心就好。”在另一個章節裡,主人公的獨白也暗合了這樣一種聲音,“培育我的也是毀滅我的,他可能讓我得到了很多‘似乎覺得得到的是好的’東西,但是我的心靈似乎告訴我,可能這不是我要的。”
“所以雖然在這12集裡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矛盾,但是我覺得它在每一集裡面,包括女主角面臨的婚姻問題,跟她媽媽不合,事業上跟她老闆有沖突。然後通過一級一級的小矛盾,主人公開始去思考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她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OK,我忠于自己就好’。這部劇就是以這樣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方式,去展現一個總體的社會矛盾,去引發觀衆的思考。”
引發思考的“減壓閥”
在劇集最後,這樣一段台詞诠釋整部劇的核心觀點──可能我們的社會有很多的規則和限制,但是我們每個人也是獨立和精彩的個體,即便在艱難的日子裡,也要相信每個人的人生啊,都是會發光的。
李維表示:在當下社會,人們面對着種種的壓力,内卷、焦慮充斥着我們的生活。很多情況下,文藝作品需要起到“減壓閥”的作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總繃着,弦兒總緊繃着就容易斷,人也如此。所以人們需要一些簡單的治愈手段,更輕松的治愈方法。人們可以在娛樂的過程中得到舒緩放松,甚至是從藝術作品裡尋找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模式。《突如其來的假期》這部劇,很精準地把脈到了當下都市裡,進入職場一段時間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壓力點,并試圖引導觀衆進行思考和讨論。這樣對于緩解整個社會的焦慮情緒是有好處的。
“人生它就是一個平衡,它也是一種選擇,它不是一個對錯。這部劇在這個層面是有一定的哲學思考的。它給予了我們一種選擇的出口──誰規定人一定要做對的事,我們也可以做錯事,人一定是要完美的嗎?人的一生就是不完美的,你應該去接受它,坦然面對它,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可能你坦然接受了之後,在你得到疏解,與自我和解之後,也許你未來的人生可能會比現在,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去追求真正渴望的目标。”
在劇集中,借助于哔哩哔哩平台的互動技術,随着情節發展,播放界面會給出對相關話題的投票,并顯示實時投票數據。這也是一種很新穎的觀衆互動模式。在李維看來,這樣一種互動不隻是能夠提高劇集的娛樂性和話題性,它所收集的對相關社會問題的投票數據,可以應用于很多社會研究領域或是給決策層提供一種數據參考。這也是媒介的社會責任的體現。(胡春萌)
來源: 天津日報
,